翔云黄田三槐寺及圣地民俗初探
黄田地处南安市翔云镇的东边。村的北面有处“龙泉圣地”,因为那里有“三槐寺”“龙泉岩”“仙人格福神”之三大寺庙,故称为“圣地”。
三槐寺
三槐圣迹留天地,四岳灵光荡古今。
很多人都知道,太原有座“三槐寺”供奉着我们王氏的祖先“子乔祖王”。而我们南安市翔云镇的黄田村也有座“三槐寺”同样供奉着“子乔祖王”,寺内明烛辉煌,烟火燎绕。
黄田村“三槐寺”的来历应从六十多年前说起。那一年,我们的祖先“太原祖王”不辞千里,越山涉水出巡来到翔云的金安村黄田村。祖先恩重如山,血统情深,宗亲们欢天喜地,户户贴红联,设供桌,敲锣打鼓迎祖王。多么宝贵的几天里,祖王为宗亲们做了许多灵验的好事(择新宅地、定宅向,改旧门楣……治病等等)。宗亲们多么想把祖王留奉村中,但不可能,祖王还是回太原了。祖德宗功永不忘,祖王何日返黄田?!光阴如箭,历经沧桑,六十多年过去了,终于盼来了开放改革的春风,明媚的阳光照耀大地。乡亲们,如愿以偿地为祖王描了一幅神像,并造了一辇镶金的大轿,还积极筹备资金要建一座“祖王寺”。在选择地点中,宗亲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五、六个地点,无法定夺,最后唯请求祖王决定。全村选出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抬着祖王,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大轿一下子冲到龙泉岩右边的山坡上,轿停下来了,抬不动了,小伙子满头大汗、大家高兴极了,祖王寺的地点,就按轿子停下的位置方向立即动工兴建。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祖王寺快建好了,但祖王寺的名称,又来了一番争论:“祖王殿、祖王庙、子乔岩、三槐寺、祖王宫”等,意见无法统一,最后又是请祖王决定。把所有提出来的“庙、殿、宫、寺”在祖王神面前以“卜杯”为准,连获“三杯”为定,结果“三槐寺”喜中三杯,这就是“三槐寺”的来由。也就是说,“三槐寺”的地点,寺名都是祖王亲自选定的。
为什么要取名“三槐寺”,“三槐”是什么意思?宗亲们议论着。经往太原考究;槐为乔木,树干魁梧,寿命长久,粗壮高大,形如虬龙,枝叶茂盛,荫幅广阔。据传远在三千多年前,贤相国周公,姬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节工植三槐于廷之外,为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上朝聚集之地点。(周礼秋官朝士所载,面三槐三公位焉。)
又传,北宋兵部侍郎,王祜公,太子吾公之子十五世孙公尝,手植三槐于庭,其后枯公之子旦公果然拜相,位在三公之上,而尊祜公为“三槐一世”。其后,竟成为王氏宗祠之总称,而遍布全国,以及世界各地。“三槐”的旗帜在大地飘扬,这不仅是王氏族人的光荣,亦是炎黄子孙的荣耀!
黄田“三槐寺”当年共筹集资金三十九万多元,建寺面积一百六十五平方米。于2003年八月动工,至2005年八月九日落成庆典。
寺中端坐着祖王金身,高1.8米,两旁竖立着“剑神”和“印童”佛身,也高1.8米,整座寺庙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寺大门匾上写着“位列仙班”四个大字,金铫闪闪,两个边门旁,有两只大石狮。走廊上有青石大柱,雕刻有青龙吐珠,栩栩如生。为了充实“三槐寺”的内涵,宗亲们还专车到太原移植三棵槐树苗,种于寺后。站在寺的门前,整个王氏村落尽收眼底,在祖王的庇佑下,王氏定然兴旺发达、平安、和谐、万事如意!举头仰望,前程万里,昭示着青少年一代定能顶天立地,前途无量!
正是:三清盘古圣;槐绿占春多。
龙泉岩
龙翻海国,吐雾兴云,华土同沾雨露;
泉涌岩荷,扬清澈浊,普天共仰威灵。
龙泉岩始于璋公,于明朝正德年间,有五百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造福于黎民、人丁蕃衍。佛殿供奉的清水祖师,其源自安溪清水岩;法主圣君源自德化县牛头山。二位佛祖先前住在檀越寺,据说,灵感似活神仙,寺门早自开、晚自关。在光绪年间已巳年遭遇倒塌,后迁入黄田本址,岩殿坐北向南、岩造形“六路双头护”,背坐雄狮双岳、又称蝙蝠双飞。前有二十四堀龙潭,倒吊木潭樱花镇正中,并有千眉秀案,左有莲花宝座,右有青龙旗鼓,龙脉风水、世之无双、清德慈观、行善布德、圣迹辉煌,声威远播海内外。
登上龙泉岩,举目村中山明水秀,徐徐南风扑面来,时觉心旷神怡。昂首远眺、山叠万重云中躲,犹如身在仙境中。
每年正月初十迎神进香,热闹非凡。全村人以地形分为五大组,一组弹吹四管,唱南音;二组表演高甲戏(又名武戏);三组、四组套车鼓、饰车鼓公、车鼓婆,边表演,边敲锣打鼓,对答山歌。加代组,舞雄狮、展武术。小伙们抬着佛祖,举着各色彩旗,鞭炮、火铳齐鸣、锣鼓喧天,巡境二天。在这二天里,宗亲争办“会仔”分白粿,(又名福气粿)给迎香者,每人一份,(每份四块合成)如果当年有十户人家做“会仔”而你一家有六个人参加迎香,就可分到六十份,不分男女、大小,背在背上的婴儿也得一份。据说最多的年份有十二户举办“会仔”,乡中的长者,有名望的人,老师及那些抬轿、化装表演者、举旗的……每人可得二份或三份。由此,在这一天,邻乡甚至安溪也有很多人来参加迎香分“福气粿”。实是一年一度的大盛会。万众一心,唯求以佛巡境求平安、迎春接福、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强民富,社会和谐。(可惜其中很多悠久的文化活动均在破四旧之年代停止活动而废掉。)
龙泉岩历经了五百多个春秋、沧桑岁月,风侵雨袭,屋檐腐蚀,墙倾瓦落,摇遥欲坠,历年虽有修缮,仍至破损难堪,直到2009年,有乡贤王成家、王成珍二位倡议,带头捐资,并主事筹备改建“龙泉岩”。宗亲们积极响应、齐心协力踊跃捐资,全面规划以改建扩大规模入手,于2009年九月四日奠基,并立即施建,于第二年为增强领导力量,村民又推选王泉炎为建委会主任,以全民献谋献策,集思广益,并向海外华侨集资,终于让“龙泉岩”这座具有几百年的文明景观,和新时代的风貌融为一体的景点,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龙泉岩”现已建成,并定于二○一二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二)举行落成庆典。“龙泉岩”现占地面积三千八百多平方米,总集资三百七十多万元。建宝殿一座,内重塑清水祖师,法主圣君二尊神圣。殿的两旁有钟鼓二楼。还建有观音殿、放生池、金炉亭、停车场等,周边茂林苍翠,庭内名贵花木争艳,绿草如茵,集气势雄伟,清净优雅之一景观。
龙德正中堂,明神明心清如水;
源泉有本经,远招道术祖为师。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仙人格
“仙人格”距龙泉岩还不上一华里,路平坦,步行也只要几分钟。“仙人格”位于南安——安溪之交界处,其独具一格:“暑夏享秋凉。”仙人格有一座庙,庙内供奉有福德神。据村民传说,其以“卜杯”求签非常灵验,庙壁上有灵签二十八首,便于善男信女自己查解。庙前是一条通往安溪县城的小石路,距土地庙的路旁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脚印,人们称为“仙脚印”。我曾问过乡亲,我们人有双脚,为什么“仙脚印”只有一个脚?乡亲们说:“你知道吗!仙人走一步有几百里远,所以只能留下一个脚印。”传说,庙前这条小路,是当时安溪一位富豪名叫谢百万修建的,全线几十公里,均以山石砌成。当时没有公路,这条小路是安、南、同必经要道,特别是南安人往安溪县城卖柴草、土特产,及安溪人到翔云圩(集市)卖茶叶、地瓜苗,皆从此庙前经过,为了求得卖好价钱,快卖快买,均会驻足于“土地庙里”烧香,求拜,因此庙中的烟火旺盛。在庙的右旁有一清泉,甘甜可口,来往行人,走了二十多里的山路,特别是夏天,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都会急不可待地在庙中一歇,从庙旁的山上摘下几叶 “狗骨刺叶”叠成杯状,蹲在泉水旁喝个够!“解渴,防饥,醒神。”犹如喝上神仙水,透身爽快!庙的旁边有一块小石碑,大约有一尺多长、七寸多宽,上面刻有“上去长尾,往下安邑。”(因为这里是个叉道。)石碑上的字迹端正有劲,定有几百年的历史,也不知道哪个朝代,哪个好心人留下的,小石碑虽不属于精雕细琢,但在当时给这深山老林中的迷路人,指明走路的方向,其价值就无法估量了!!
福德神庙,古时候只有几块大石板砌成,由于相传其神签灵验,所以南安、安溪、甚至同安都有人来此问卜、求愿。据说:我乡有个泥水工人,他看到开放改革的大好形势,就想下海捞金,他到土地庙“卜杯许愿”如果他这一去,能赚到大钱,定要重建“土地庙”。他就向亲朋好友借了一千五百元,弃工经商去了,果然遂其所求,一个泥水工人成了当时村中的首富,他真的出资重建一座将近三十平方米的土地庙。后来还愿的人越来越多,土地庙越建越大越美,庙前增建个拜亭,左边建个避雨亭、一座烧金炉,为了让更多的人纳凉,种上棵大樟树,前面的小水泥路也是还愿的人修的,总的说:土地庙所有的设施,都是还愿者感恩所建。
真是: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则为神万世尊。
“龙泉圣地”有很多故事流传于民间,以待挖掘。这个“泉”字,可能就是因为“龙泉岩”的后面有股清泉,而仙人格的庙旁也有股清泉。这泉是几百年,也许几千年,不管天多旱、地多干,都长流不息。水质清纯甘甜,居村中水井之首。请游“圣地”者,以此泉水代酒,共祝吉祥如意!(王达明、王成家)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