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马固王氏宗祠

2013-01-24 20:05:54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上街区七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马固王氏宗祠,坐落在千年古村----西马固村东北部。沿中心路向西,途经长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厂、自备电厂南墙,左转向南,进村数十步,一座苍松掩映下的砖瓦式庙宇展现在你眼前,这就是马固王氏宗祠。
     宗祠座北向南,单进三口双院落。由台阶、门楼、影壁、厢房、拜殿、库房和休息室组成。整个宗祠给人以庄严、肃穆、古朴、端方之感。
    拾阶而上,分列两旁的石狮威武雄壮。门楼正中的匾额书曰:“三朝枢密”(系复制品),蓝底金字熠熠生辉,表明马固王氏的祖先曾三代在枢密院掌职(枢密院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军事机关)。登上台阶,站在门外就可以看到影壁上的砖雕,其主体是吉祥瑞兽角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古书记载,角端是传说中的神兽,集龙头、麋身、牛蹄、龙麟、狮尾于一身,与麒麟相似,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是真正的吉祥物。历代都被视为补国安邦、辟邪兴正的瑞祥宝物。影壁上的角端脸向着东方的冉冉红日,四周环绕着如意、金钱等物件。其含义是红日当空,宇宙光明,老百姓期望她能给人们带来丰年、福禄、长寿与美好。也可以理解为,以“麒麟吞日”来自我警示:为人、为官要戒贪、守法,别有一番意蕴。在法制和宗教之外,神话也起着教化人心的作用。目前国内只有孔庙等少数几个地方才有这种图案,因此先后被荥阳市政府、上街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对象。现在,正在申报郑州实际文物保护单位。影壁两边的对联曰:“大梁清和状元古第,京洛鱼陵枢副旧世家”。横额是“朝笏满床”,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马固王氏的历史和辉煌。
    绕过影壁,原有两棵两搂粗的柏树,分东西两厢挺立,给宗祠增添了古老的气息(两棵柏树少说也有四五百年),可惜在高级社时被无端伐去。站在原栽种柏树的地方,就看到宗祠的主建筑——拜殿,这是一座两进卷棚式建筑。前边棚式的屋顶呈马鞍形,用普通瓦和筒式瓦阴阳相间瓦就。如国画家用皴法绘就的群山,线条明朗,错落有致。两边加以装饰,古香古色,非常美观。卷棚式屋顶后面紧连着起脊式房顶,高叠的正脊和两边的垂脊上塑以龙吻和不同形态的珍兽,异常威风,起到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效。勾檐下面的连檐板上绘着花鸟虫鱼,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从屋顶看宛若两所房屋,从下面看却是分为里外间的一体殿。里殿又叫寝殿,屋顶是圆拱式建筑,正中供奉着马固王氏始祖及元明清诸祖神道碑,两边的条几上摆放着列祖列宗画像和牌位。外殿系拜殿是王氏族人拜谒他们的祖宗,上香行礼的地方。红漆的柱子上挂着满清汜水县令潘思光赠送的对联:“三朝枢密簪缨世胄传百代,九子进士科第家风表千秋”。横额是“大宋世家”,告诉人们马固王氏起源于宋,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每当清明诸节来自郑州地区,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王氏宗亲,不远千里来祭拜自己的祖宗,紫烟缭绕,清香阵阵,凝聚着王氏子孙缕缕思祖敬宗之情和睦族敦亲之谊。
    东西两厢房是存放碑碣和重要文档资料的地方。十几通石碑,有的记述了马固王氏名人的生平事迹,有的记述了皇上钦赐的封号和所任官职,还有的记述了本支世系渊源及亲族迁徙去向,更多记述的是重大事件。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佐证,尤其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苏颂为太常少卿王田公撰写的墓志,是研究北宋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难得的资料,也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西院是仓库和休息室,院中栽种着松柏、银杏等象征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珍贵树种。
    这座宗祠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年间,后在清朝乾隆年间进一步完善、整修,方才有现在的规模。十年浩劫,祠中文物毁坏不少。改革开放以后,宗祠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大规模整修,然宗祠影壁,由于系古建筑,技术难度大,宗祠管理委员会目前还无法修葺。眼看年代久远、风雨侵蚀的古迹图案斑驳脱落,面临毁坏的危险,人人心急如焚。在此诚恳期盼有关部门派人实地考察、整修,以使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流传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