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慈城黄山王氏族人王琴仙与日本

2013-01-24 15:19:09来源:凡人甬勇

打印 字号: T|T

    王藩清日本桃园结义三杰帖三崎新道碑翰墨遗余香 

    1883年,王琴仙与旅居日本的族兄王治本、王汝修一起漫游北海道函馆,停留半月。
    据当时的《函馆新闻》报道:“在东京以诗文书画著名的清客王漆园、王斝侯(汝修)、王琴仙三氏昨乘‘丰岛丸’来函。三氏子东京常与文墨诸大家共游,诗文书画均称绝妙,为清客之中屈指可数者。本港文雅之士亦多乞请挥豪。”
    王藩清(1847-1898),号琴仙,贡生学位,王治本表弟,宁波慈城黄山人。
   1877年7月赴日,初任日清社汉语教师,后以文为生,他工诗文,擅长书画和篆刻!还擅长尺八,通乐律,他用“尺八”为日本友人表演“倚栏杆”、“九连环”等曲目,对中国古代乐器造诣颇深,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还经常与日本汉学家开展诗文交流活动。
    如关义臣编辑的《日本名家经史论存》一书,长达15卷之多,几乎汇集了所有日本汉学名家的代表性经史文章。中国驻日使团对此书非常重视,公使何如璋、副使张斯桂、参赞黄遵宪、随员沈文荧、王韬等人或作序题词,或圈点品评,出版后影响广泛。在该书中,王藩清除了发挥他的书法才能——题写书名和跋文外,还对其中的8卷作了评点,体现了他极高的文学修养、水准。

     王藩清在日本还出版了《三崎新道碑》、《翰墨遗余香》、《清国王琴仙书画状》、《桃园结义三杰帖》等著作。
   《三崎新道碑》(1879年山形县松井秀房出版)
    三崎新道碑立于日本山形县的三崎岭关,该处为交通要道,山势险峻,以至于“马行踯躅不敢前”。1876年,新县令上任后,用工上万人,耗金七千圆,削山拓路,使天堑变为通途,《三崎新道碑》记载了这段历史;
   《翰墨遗余香》(1880年伊藤兼道编辑出版)
    收录有王藩清“孤芳自赏”、“王者之香”、“鹤梦初醒”、“拂窗寒影”和“彭泽家风”等兰、梅、菊画作5幅;
   《清国王琴仙书画状》(1882年山内六助编辑出版)
    收有王藩清创作的以兰、梅、菊、竹为主题的墨色花卉画6幅,每幅画配有自题诗一首,融诗书画为一体;
   《桃园结义三杰帖》(1886年山形县小侣太郎编辑出版)
    有王藩清的《海棠图》和栗山仙史绘的《桃园三结义图》,正文载蒲汀《咏刘先主》、王藩清《咏关圣帝君》、凤蝶(关本寅)《咏张桓侯》,吟咏刘邦、关羽、张飞的七绝诗各一首,卷末刻有3行介绍:“本帖笔者清国王藩清,先生字体芳,号琴仙,浙江省宁波府慈溪县(今宁波慈城)人。丁丑以来游于日本者既再矣。”
    在《桃园结义三杰帖》,“咏关圣帝君”一诗中王藩清这样写道:“读书大义在春秋,忠勇堂堂万世留。伐魏拒吴扶汉室,名垂青史寿亭侯。”
    王藩清在日本还经常与张斯桂、黄遵宪、沈文荧、王治本等人与日本文人、学者、汉学家交往、笔谈。
    由王宝平教授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撰的《晚清东游日记汇编·中日诗文交流集》前言中,将参与诗文交流的中方人员分为文人和外交官,王琴仙被列入文人。
    “光绪初年,民智未开,赴日清人尚不多,可以认为他们是明治维新后,最早一批东渡的文人”。“对他们筚路褴褛之功,以及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应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开创了与近代日本文人进行诗文交流的先河,为清代外交官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晚清东游日记汇编·中日诗文交流集》)

                                  (谨谢王勤谟老师提供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