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苏大教授在老挝的“外教生活”

2013-05-12 10:36:36来源:2013年05月12日 姑苏晚报

打印 字号: T|T

  王教授(左二)与三位志愿者在老挝
 
本报记者 张致远 通讯员 裘潇
 
2013新年刚过,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军就踏上了赴老挝的教学之旅,同行的还有三位汉语教学的志愿者。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在云南昆明机场转机,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达老挝万象机场。在老挝苏州大学,他们开始了一个学期的海外汉语教学生涯。
 
恬静万象:国家领导出行很低调
 
老挝苏州大学坐落于老挝的首都万象,是中国在海外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王建军执教的是首届国际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在这个班这学期任教的5位老师中,他是唯一的“外教”。
 
在没到老挝之前,在王建军心里勾勒的万象一直是一个繁华的国际都市形象,然而现实却是,除了稍显时尚的首相府和国家会议中心,以及路上的车流,这里完全一副城市乡村的景象。
 
万象是一座恬静的城市,没有如织的人流,一路上连交通警察也难觅踪影。在老挝的国家权力中心———首相府以及政府各部的大门口,人们随意自在地出入着,或步行,或坐车,没有盘问,没有查证,没有登记,一切如同进出寻常百姓家。
 
老挝是信奉佛教的国度,人们念佛向善,迎面碰到的人要么双手合十,要么面露微笑,动作轻盈、目光友善,有时还伴随着一声柔和的“撒拜迪(你好)”,就连国家领导人出行也是波澜不惊。有一次,王建军去参观塔銮,恰巧遇到了缅甸国会议长吴瑞曼阁下,他不但幸运地用英语和吴瑞曼交谈了几句,当地的陪同和安保人员也始终在一旁微笑。
 
老挝学生:天性纯良、“散漫自在”
 
其实,在到老挝苏州大学之前,王建军就和老挝学生有过接触。他曾执教过不少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老挝学生,甚至还专门指导过其中的几位。有点生性疏懒,进取心不强,是他对老挝学生的初步评价,到底能否教好,去之前他心里其实也犯过嘀咕。
 
在老挝教学后,王建军慢慢捕捉到了老挝学生身上的特色:性格平和、天性纯良、行事低调。也许是自幼受到佛教文化的熏染,老挝学生为人特别友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人际交往中几乎看不到疾言厉色的情景。
 
老挝苏州大学在当地属于民办高校,收费较高。能进入其中学习的学生一般家境不赖,或出于政要之门,或出于商贾之家,不少学生都是开着小车来上学的。但这样一批来自上流社会的学子,却丝毫不见大家印象中“官二代”、“富二代”拥有的骄横和暴戾之气。课堂上,成绩优秀与成绩较差学生之间也不存在分明的界限,他们时常混坐在一起,彼此打成一片。日子久了,王建军也慢慢学会欣赏他们的“散漫自在”和“缺乏竞争意识”。
 
教学以外:捐赠当地小学播撒希望
 
在老挝的日子除了教学外,王建军还喜欢四处行走,除了欣赏色彩缤纷的万象人家、考究特色的寺庙以外,更亲历了一次异国他乡的“希望”之旅。在王建军看来,教育的国界并不存在,改变儿童命运的同时,也一定在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因此,他在乡村的潘坎(ponkan)小学、那邦(nabong)小学和农东(nondong)小学都进行了捐赠活动,受惠的学生达374人。王建军觉得,捐助这些小学十分实在,在捐助过程中,他也又一次看到了老挝人的热情、率真和朴实,感受到了老挝社会人性的光辉。自2011年7月成立以来,老挝苏州大学一直是在租用的校区内进行办学的,空间狭小,条件简陋。不仅办学规模受到限制,办学质量无法保证,有时甚至还会遭到来自外界关于办学资格的质疑。不过今年3月9日,老挝苏州大学的校园建设正式开工了,虽然,目前向老挝苏州大学校园内望去仍是一片植被丰茂的树林,但这里的未来却一定值得展望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