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闽台第一木匠师”王益顺

2012-07-13 08:46:02泉州网:(怀念那个活在“网”里的)人清末“闽台第一木匠师”王益顺首创闽南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井;泉港区峰尾东岳庙现存有他建造的精美八角藻井戏台;王益顺在台湾主持兴建多处重要建筑,为沟通闽台作出贡献—— 东岳庙戏台上的“蜘蛛网”藻井如万花筒般绚丽。
□本报记者吴拏云 陈起拓 实习生吴丹彤 通讯员尤惠艺 李绍鹤 文/图
泉港区峰尾镇有个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从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 开始,村内就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东岳庙。近日,省文物局的几位专家专程赶到东岳庙参观和调查,随后泉港区为峰尾东岳庙申报了第八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东岳庙内究竟深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珍品,拥有着什么样的文化艺术价值,能引得省城专家千里迢迢地赶来调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发现东岳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庙内现存的一座独特闽南戏台,台顶有鬼斧神工般的八角藻井,竟出自清末“闽台第一木匠师”王益顺之手。这个八角藻井是王益顺首创闽南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井时,留下的历史证物,也是100多年来,闽台木匠、木雕师们争相揣摩学习的业内祖师的“神迹”。
冥思悟技 首开先河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装饰的一种独特做法,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
三国魏时玄学家何晏在描写宫殿建筑的《景福殿赋》中写道,“茄密倒植,吐被芙蕖,缭以藻井,编以缢疏”,说的正是栋、梁和椽如何架接才能形成藻井。自古以来,藻井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最繁什的技艺之一,只有顶级匠师才敢揽接这种活。因为整个藻井要求,不用一根铁钉就能搭建而出,而且要有相当的深度感和艺术感。
实际上,在中国很长的一段历史中,讲究大气、雄浑的藻井北派技艺,一直充当着藻井建造的权威“代言人”。而藻井南派技艺,讲究娇小、精巧,相对处于弱势,甚至造型也一直是在模仿北派。不过,这一局面在王益顺出现后得到改变,南派蜘蛛结网技艺自他开始逐渐兴起,并渐成藻井建造的新风尚。
王益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木匠之乡”——惠安县崇武镇溪底村,为溪底王氏第15世。那时,惠安先后出现过不少专业匠村,如“五峰石雕,溪底木匠,官住泥瓦”等,技艺传承的焰势很猛。王益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大木”技艺,16岁时就掌握了全套基本功。
光绪四年(1878年),惠安青山宫重建,其规制斜险、结构复杂,庙方广征名匠承建,无人敢应。这时,年仅17岁的王益顺拨众而出,一口应承下了这一工程。据说,他只用了一天即完成青山宫测绘工作,而后高质量完成了重修工程,自此名声渐起。
但王益顺真正声名大噪还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承建泉港峰尾东岳庙戏台一事上。当时,王益顺铆足了劲要在藻井技艺上有所突破。据东岳庙文物保护组介绍,为建好东岳庙戏台,王益顺经常独自一人寻访各地藻井名作,坐在地上仰望如万花筒般的藻井,任凭各式各样的井形纹案冲击眼球、刺激脑细胞。那时全国各地已有方井套叠藻井、盘茎莲花藻井、飞天莲花藻井、双龙莲花藻井、大莲花藻井以及螺旋藻井等多种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要想与众不同且结构合理,谈何容易。正在这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内心瞬间被点亮:“有了!”
他要为东岳戏台建造一座全新结构的藻井——闽南“蜘蛛结网”藻井!(来源: 泉州网-泉州晚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