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新生 成其书道 唯静之力

2015-09-13 08:22:35来源:闽东日报

打印 字号: T|T
成其书道唯静之力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著有《静箴》,于养德立世上多有妙理,他说:“成吾高风,唯静之力。”每读至此,便会想起好友王新生。
    谦逊、平和、简静是我对新生其人的印象。
    隽秀、温婉、清雅是我对新生书作的印象。
    如果对于其人其书的感受一定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我只能选择“静”字了。
 
 
 
    静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
    静可悟道。书法是一门艺术,它与任何艺术一样都有自身的规律,这就是道。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即是悟道的过程,而心灵的宁静是悟道的前提。王新生深明此理,一直都以平静的心态和冷静的思考来面对自己挚爱的书法,确立了正确的学书理念和路径。历代的书法经典作品及其创作者和贯穿其中的文化逻辑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书法史。然而创作者已远去,文化却是无形的背景,只有经典书作被物化并流传后世。因此从经典作品入手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习经典作品则是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金钥匙。为此他选择了“坚守传统,膜拜经典”这条看似保守,实则聪明的学书道路。他反对那种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而又奢谈创新的学书风气,不跟风,不盲从,表现出一个学书者应有的冷静和理智。
    静能心专。书法是一门学问,学书是一个日积月累、千锤百炼的修为过程。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终将一事无成。因此面对神圣的书法艺术,我们只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久久为功,别无他法。曾国藩曾说:“余生有三耻——薄学、无恒、不专。”并以学书为例说明“不专”的坏处,“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至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多,废搁殊多,不专也。”这是先贤的经验之谈。王新生对此深有体会,并以少有的虔诚和专心对待书法。三十余年间孜孜矻矻、临池不辍,默默耕耘于黑白天地之间。特别是在时人因唐人楷书的传世精品太过完美而望尘莫及纷纷避离之际,他却迎难而上,专攻唐楷,浸淫欧、褚数十年,终有所成。
    近日新生来电,嘱我为其即将付梓的《王新生楷书千字文》一书写序,并寄来作品清样。其作取法欧、褚,用笔精到遒丽,体态秀美俊逸,气息中和闲雅,如沐春幽兰、带雨梨花,殊少人间烟火之气。其书写内容《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的童蒙读物。以此为题材进行书法创作的书法家代不乏人。智永、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于右任、启功等均有《千字文》书作传世,这些名作既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王新生仿效先贤,精心创作楷书《千字文》,这不仅是他楷书创作成果的一次展示和总结,透过作品我们似乎还感受到他的另外一种努力,那就是期望自己的创作能为传统文化日渐褪色的今天送上一份“古典风范”,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书法教育助力,这也许是这件作品出版意义之所在。
潘文海2013.10于北京半悟堂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个人简介
    王新生,福鼎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鼎市书协常务副主席,福建省艺术扶贫先进个人,宁德市人大代表,福鼎市管拔尖人才。2014年2月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王新生楷书千字文》字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