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王恆《雲岡石窟辭典》
文化可以這樣聚集——
2013年01月16日09:22 來源:山西日報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雲岡石窟所包含的內容分內涵、外延兩個部分。其內涵無謂乎北魏佛教、藝術,並由此衍生出的具有特定歷史含義的實物性內容,如佛菩薩像雕刻、佛教故事畫面、窟龕建筑形制、裝飾圖案等﹔外延則是更加廣泛的東西,即是在不同歷史時期雲岡石窟與人們所發生的作用與反作用,並由此產生的多種文化形態。如圍繞雲岡所發生的藝術設計、臨摹繪畫、文辭詩賦、修整記錄、測量繪圖、參觀游覽等。王恆《雲岡石窟辭典》就是將雲岡文化的內涵與外延聚集反映的具有學科上邊緣性質的專業辭典。
公元4世紀末,當拓跋鮮卑建立北魏王朝的時候,中國北方正處在十六國割據的大亂中,北魏也只是其中一個小國。但他們採取積極進取的國策,由小到大,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終於統一了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廣大北方地區。雲岡石窟在這樣一個風雲變幻而欣欣向榮的時期,勢不可擋地被建設而誕生了。
一般說,佛教藝術的創作來源於佛典,但無論早期印度藝術,還是中國宗教藝術作品,在依據宗教典籍進行創作的同時,還擷取了大量具有地區性特點的社會生活內容。雲岡石窟亦不例外。作為中國早期佛教石窟藝術的代表性作品,雲岡在受到早期印度、犍陀羅等外來藝術直接影響的同時,也深深地打上了本土風格烙印。由此,一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雲岡石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並取得巨大成績。國外研究雲岡最為突出的是日本學者對石窟的調查。1938年~1945年間,日本學者利用日軍佔領大同的有利時機,得以親密接觸雲岡,並在石窟性質、歷史分期、圖像解讀、藝術表現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出版十六卷本《雲岡石窟》,成為20世紀上半葉國內外研究雲岡石窟的集大成者。中國學者在雲岡洞窟建筑研究、發現整理《雲岡金碑》進而對雲岡的分期研究、雲岡圖像題材研究等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同時,20世紀中后期,在雲岡研究上中日兩國學者的學術交流頻繁,並圍繞 《雲岡金碑》的發現與研究,發生了正面交鋒,將雲岡石窟研究再次推向高峰。直至1994年兩國學者聯合出版《中國石窟·雲岡石窟》結束爭論。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和社會效益,進一步豐富了雲岡石窟文化內涵。
無論是歷史的還是藝術的表現,無不與世俗社會的進程相伴隨而發展。《雲岡石窟辭典》將這些瑣碎的事跡集中反映,成為人們探索雲岡進程、發現歷史蛛絲馬跡的索引。如: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露天大佛,曾經名曰白佛爺﹔五華洞的座座石窟則又有阿?佛洞、釋迦洞、毗盧佛洞、持缽佛洞、接引佛洞、四面佛洞、離垢地菩薩洞、倚像洞、文殊菩薩洞、彌勒洞等等俗名。我們看到,這些名稱所表達的含義,多與洞窟某種特征相聯系。雖然這些聯系往往因為確認這些名稱的時代及其人們對洞窟特征認識的局限,與今天所確認的洞窟特征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還是為這些名稱中出現的那種朴素的、形象化的認識精神所感動。這些洞窟名稱深深地打上了雲岡石窟長時期在民間僧俗教徒管理下的歷史烙印,表達了雲岡石窟漫長生命歷程中的一個歷史階段。
毋庸置疑,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是雲岡石窟最重要的社會屬性。當世界進入20世紀,保護雲岡石窟已然成為國際間通力合作的重點之一。1990年,中國國家文物局與美國蓋蒂研究所簽署了合作保護莫高窟和雲岡石窟的協議,並於1992年10月在雲岡石窟舉辦了中國石窟遺址管理培訓班。培訓結束后發行的《國際文化遺址管理》一書,闡明石窟文化遺產價值定義:——它們具有不容質疑的美學價值。在一些石窟遺址可直接、明了地感受到激動人心的偉大藝術,它們熟練、巧妙地展示了一種綜合性的、充滿自信的文化。——它們對一個特定群體,並且總的來說對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或精神價值,其中部分價值是指觀眾從中得到的欣賞及鼓勵。——它們具有歷史價值。它們展示並提供了人類文化發展的見証,文化歷史內的一個重要階段或時期。它們是該文化時期某一特定個人或群體的作品,這些人對這一文化具有重大影響。它們幫助今日之人們了解其祖先的生活及思想。——它們對考古、歷史,或其它科學調查者而言具有研究價值,這種價值從別處無法獲得來源。——由於它們對觀眾具有吸引力,因而很好地反映了該國的文化成就。這些從實踐到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的總結,成為《雲岡石窟辭典》重要詞條的來源。
顯然,雲岡石窟文化十幾個世紀以來的加速度擴展,是當時以及后世的人們對古代先輩的朝拜。由此形成外延式的文化表現,成為不可多得的雲岡文化的重要內容:浩浩然二千一百余言《雲岡金碑》,記述詳細,征引宏博,所述自唐迄金一段雲岡的興修、設置﹔上自北魏下到明清及至現代的雲岡銘文碑記,雖數量不多,卻記錄了太多不同時期人們的開鑿、補刻、供養、修理﹔文獻志書中多少贊嘆石窟風貌的詩歌辭賦,表達了文人墨客無盡的感慨和思緒﹔近代以來多少文人、藝術家的採風記錄、臨摹測繪,無不浸透著人們對石窟藝術、歷史的無盡向往和崇拜﹔無論古代皇帝行幸石窟的“庄嚴法相”行為,還是當今國家領導人的視察關心,都集中體現了不同社會形態對古代創造的一致贊譽。“人民萬古顯精神”“東風第一枝”“石窟環境監測”“石窟控制測量”等大量頌揚石窟和保護文物的詞句成為《雲岡石窟辭典》中的一員,儼然高尚人文精神的時代表達。
雖然《雲岡石窟辭典》僅由王恆一人編纂,匯集的2300多個詞條及其80萬文字,沒有也不可能囊括雲岡石窟文化的全部內容,但它毫無疑問是一部積纂千篇之文、壘砌萬言之理的文化典籍,也是一部既可為專業工作者提供石窟資料查閱的工具書,也可以成為人們全面了解雲岡石窟的精選讀物。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