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沧泽·略论唐末五代王闽政权的职官制度
一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文以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的职官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其与王闽政权治乱兴衰的关系。
王审知统治福建应从唐乾宁四年底(公元898年初),他任威武军节度使算起。
唐末光启元年(公元885年) ,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随农民起义军王绪部由中原南下,进入福建。不久,王潮被将士拥戴为首,称将军。景福二年(893年) ,唐王朝任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乾宁三年(896年),唐王朝升福建为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乾宁四年底(898年初),王潮病死,
王审知继任。
王审知任威武军节度使是得到中央朝廷承认的。光化元年(898年) 三月,唐中央任王审知为“威武, 军留后,检校刑部尚书”,十月,授“紫金光禄大夫、右仆射、本军节度使”,以后不断加封,天复时“赐审知诏,自三品皆得承制除授”,天祐元年(904年) 四月,加审知“检校太保,封琅邪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可知,王审知统治福建最初的政治身份是唐威武军节度使。
节度使,唐朝始置。都督带使持节者称为节度使。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 ,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始有节度使称号。玄宗天宝初年,在沿边设安西、北庭等九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合称十节度。以后非边境地区也设置,并遍于内地。节度使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政、财权,其辖区内的各州刺史都是其下属。安史之乱以后,地方武将纷纷拥兵自重,不奉朝命,父死子继,甚至联兵反叛,形成藩镇割据之势。王审知担任威武军节度使,据有福建,并不与中央对立,而是保镜安民,并听命于中央,在唐末各地节度使中算是比较好的。
唐代节度使下属有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押牙、推官、掌书记、从事等。《通典·职官十四》载:“(节度使)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王审知的威武军节度使职官也是如此。节度副使为节度使副贰,威武军节度副使为王审知之兄王审邽。判官为节度使僚属,佐理政事,威武军节度判官有刘山甫等。押牙为节度使所属亲信武官,掌统亲兵执仗宿卫节度使的衙署,威武军的节度都押牙有程。推官为节度使僚属,掌推勘刑狱诉讼,威武军节度推官有黄滔。掌书记为节度使佐官,掌奏牍文书,王审知的掌书记是徐寅,此外还有大从事陈峤等。
总的来看,王审知的唐威武军节度使属官都在唐代职官制度之内,没有另立一套职官。王审知是比较守规矩的唐王朝威武军节度使。
二;
天皊四年(907年),唐亡。开平三年(909年),后梁皇帝朱全忠进封王审知为闽王。自此,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闽王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统治者?他的职官制度又是如何?
王审知的闽王是统治中原的后梁太祖朱全忠给封的。早在唐亡之前,王审知就密切注视中原朝廷的动态,加强与控制唐廷的朱全忠的联系,为福建一境安宁创造好的外部条件。唐亡之后,一些地方节度使纷纷称帝建国,王审知已实际掌有福建的军政大权,因此有人劝他称帝,王审知说:“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他遥向称帝中原的朱梁王朝称藩臣,使用后梁年号,并且每年由海路北上至登州莱州登岸向后梁纳贡。后梁为后唐灭亡之后,王审知照样向中原王朝后唐称藩纳贡,使用后唐年号。
如同光二年(924年)二月,王审知遣使入贡于后唐,十月,到京进万寿节并贺皇太后金银、象牙、犀珠、香药、金装宝带、锦文织成菩萨幡等物于后唐。
王审知礼贤下士,在他当节度使和受封“闽王”时期,在他周围聚集着一大批避乱福建的中原士大夫,如唐朝宰相王溥之子王,唐朝宰相杨涉从弟杨沂,唐时知名进士徐寅等,“皆依审知仕宦”。这些人熟知唐朝的典章制度并在福建传播,实行中原的职宦制度,传播中原文化。
王审知对中原王朝是谨慎从事,相当听话的。他的掌书记徐寅是唐乾宁进士,徐寅在唐末曾写赋嘲' 讽李克用“眇一目”,后唐灭后梁,王闽政权遣使贺后唐庄宗(即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登位,庄宗问闽使说:“徐寅无恙乎?归语尔主,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寅指斥先帝,尔国何以容之?”闽使回来向王审知报告,王审知说:“如此,则上直欲杀徐寅尔,今但不用可矣。”当天就告诉守门人,不得引接徐寅,可见王审知对中原王朝是俯首听命的。既然称“闽王”,“王”与节度使毕竟不同,它也会有自己的职官,下面根据《十国春秋》卷九五《闽六·列传》中王审知部属的传记,对其职官作一探讨。
翁承赞:唐乾宁三年进士,“承赞既依太祖(指王审知),太祖待之殊厚,遂以为相。承赞劝太祖建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这里有“相”。
邹勇夫:“以单骑从太祖兄弟入闽,始终无二心。及太祖封闽王,勇夫官仆射,为太祖敷利害,劝其奉梁正朔。”这里有“仆射”。
伍梦授:“事太祖,官左仆射”。这里有“左仆射”。
郑良仕:“贞明元年(915年),应太祖避命,转左散骑常侍。”这里有“左散骑常侍。”
蔡俨:“太祖辟为户部郎中”。
黄子:“事太祖父子,累官侍卸史”。
张庑:“官至殿中侍御史”。
王定简:“太祖时,定简被署为安远使”。
陈岘:“初事太祖为孔目吏……迁支计官”。
由上可知,闽王王审知的下属职官有相、仆射、左散骑常侍、户部郎中、侍御史、安远使、支计官等。地方职官则仍为刺史,如泉州刺史王延彬。这些职官基本上如同汉代诸侯王国的规模,有王、相,以及处理各种政务的职官。王审知始终奉中原王朝正朔,保境安民,实行得当的官制,任用清正廉洁有为的官员,并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传播中原文化。他还根据福建濒临大海的特点,开辟商港,“招徕海中蛮夷商贾”。这样既可收取商利以资费用,还促进了福建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在王审知统治时期,福建的经济文化发展很快。《旧五代史》是这样评价他的:“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这基本上还是符合实际的。
三'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926年初),闽王王审知去世,长子王延翰继位。天成元年(926年)十月,威武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仿天子之制,从此,开始了福建首次称国家的历史。
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是为闽嗣王,他骄奢荒淫,多取民女以充后庭,又猜忌兄弟,袭位不久,便将其弟王延钧出为泉州刺史。王延钧联合王审知的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攻下福州,杀王延翰,王延钧自为威武军留后。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闽龙启元年),王延钧在福州称帝,是为闽惠宗,国号大闽,改元龙启,改名王,追遵父祖,立五庙、扩宫廷、置百官。以其僚属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其子节度副使王继鹏为右仆射,并同平章事,以亲吏吴勖(欧史作吴英)为枢密使。福建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和帝王年号。
闽惠宗王穷奢极侈, 大造宫殿, 极土木之盛,又宠信奸佞,冤杀无辜,政风败坏。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闽永和元年) ,王的长子继鹏趁其父病重之时,率兵入宫,杀王及其妻陈后,自立为帝,改名为王昶,是为闽康宗。
闽康宗王昶贪梦残暴,贬斥正直的师傅叶翘,宠信巫道,赐道士陈守元号天师,军国大事,“乃至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商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王昶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取仙丹。后晋天福四年(939年,闽通文三年) ,由王审知禁军改称的拱宸控鹤都将朱文进、连重遇因不满王昶的作为,发动兵变,攻杀王昶,拥王审知之子王延羲为帝,是为闽景宗。
闽景宗王延羲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名曦,改元永隆,遣商人间道奉表称藩于晋,可是在福建,仍然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以太子太傅致仕李真为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羲嗜酒如命,骄淫苛虐,猜忌宗族、部将,搞得人人自危,最后被拥立自己的朱文进、连重遇所杀。后晋天福八年(943年,殷天德元年),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兵入建州,王延政降。闽亡。
从王延翰、王延钧,到王继鹏、王延羲、王延政,统治者称国王,其职官制度又是如何? 由前面所述可知,每当闽国王上台,就要任命宰相、枢密使等重要职官。王延钧任李敏为左仆射、门下侍郎,任吴勖为枢密使,王延羲任李真为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下面再根据《十国春秋》卷九六至九八列出闽国的其他主要官员及职官。
叶翘:康宗时进翘内宣徽院使。
郑元弼:事康宗为礼部员外郎。景宗立,元弼官谏议大夫,迁礼部尚书、判三司。
刘赞:景宗时任御史中丞。
王?:通文中,积官至同平章事。
黄峻:仕景宗为谏议大夫。
潘承祐:殷帝以承祐为吏部尚书,俄加同平章事。
湛温:嗣王时,官御史大夫,国子祭酒。
贾郁:惠宗即位,擢郁赞善大夫,后召为御史中丞。
刘乙:通文时,官凤阁舍人。
陈郁:事景宗为谏议大夫、奉朝请。
陈致雍:仕景宗,为太常卿。
薛文杰:惠宗时为国计使。
陈郯:惠宗时擢为宣徽使,充内学士。
陈匡范:永隆时,官国计使,景宗时加礼部侍郎。
余廷英:仕景宗,累官同平章事。
李仁遇:景宗时官盐铁使、右仆射、已又兼中书侍郎、翰林学士、同平章事。
杨思恭:殷帝以思恭为兵部尚书,寻迁仆射、录军国事。
李倣:累官皇城使。
由上可知: 自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时起,王闽政权就以独立国家自居,行天子之制,任命的职官有同平章事、右仆射、仆射、翰林学士、宣徽使、内宣徽院使、谏议大夫、太常卿、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盐铁使、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侍郎、国计使等。这是一个僭越的政权,并不符合当时福" 建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福建的生存与发展。由于自立国家,自称国王,王审知的子孙为了争夺帝王这一最高职位,日寻干戈,内乱不止,也引起中原王朝的不满和邻国的觊觎,外患不断,终于导致王闽政权最终为南唐所灭亡。
综上所述,唐末五代王闽政权在早期,只是唐王朝的地方节度使,实行着与唐王朝其他地区同样的,职官制度。唐亡后,后梁朱温封王审知为闽王,福建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未称国,仍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审知避免战乱,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王审知死后,他的大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建立僭越政权闽国,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自相残杀。闽国的建立及其所实行的宰相百官制度为王闽政权的覆亡掘就了坟墓。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