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党王显五上源世系考证总结
下党始祖王显五的祖父王羌九,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从芝田(景宁)沙湾迁徙寿宁上党前洋暂居70余年,三世孙王显五约于1368—1370年间,从上党前洋迁入下党肇基。
一、不同记述的典例:
鄯
郯
守惠
守澄
下党宗谱记载,原谱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有方国老带兵因征晌不逐放火烧屋,宗谱几乎灰烬,所存序文支图无几,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族人在寿宁县副堂王之锡敦促下,请人修谱,中间相隔300余年,所以各房上源世系记载不一样。如:1.仁房、智房宗谱记载:上源世系为宋状元十朋公三七世孙一廉—尚中—一安全—一理习—一音四—一羌九—一伏六—显五。同时宗谱又记载:一廉公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因辽金猖乱由东瓯迁居青田沙湾。
2.礼房和信房(张坑)宗谱记载:简—寻— —
时-西-千二
时敏
时坤-杰-行十二
时遇-六四-显五
齐贤
齐益
金(居柘野)
玉(居七赤紫坊)
鼎(居芝田南山)
— ——椊—
二、考证分析:
1.查考2004年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状元良臣·王十朋》(王翼、王连晶著)一书记载:王十朋(1112—1171年),温州乐清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状元,生三子:长子闻诗,字兴之,号风山(1141—1197);次子闻礼,字立之,号中界(1143—1206);三子孟丙(早逝)。
十朋公,长子闻诗,生三子:长子夔,又夔孙,号梅峰(1165—1219);次子闽,号××(1169);三子虬(早逝)。
十朋公,次子闻礼,生三子:长了仲龙,字德嘉,号梅迳(约生1174),次子马日,有作驿,字大任(约生1177),三子虬,字大节(约生1180)。
从上述世系图看,没有一廉的名字。考查十朋公四世孙、五世孙也没有一廉的名字,同时十朋公后裔也没有迁徙沙湾居住的记述。
再考查十朋公上源世系记载,下党家谱与乐清十朋公传记也完全不相同,如:下党谱:尚鲁—丰公—维公—宗享—支茂—积昱—十朋—寄春—礼荣—一廉—
乐清谱:庆嗣—貌—文闲—信—格—辅—十朋—闻诗— —乾之—
另从世系、时间考证,旧谱记载存在三个疑点:
⑴1世一廉—2世尚中—3世安全—4世理习—5世音四—6世羌九—7世伏六—8世显五—
从1世一廉—6世羌九相隔五代,按世系世代平均年率每代相隔27年计算,五代达135年,若按代相隔30年计算达150年。
⑵谱载:一廉公于1229年,从东瓯迁徙青田沙湾居住。羌九公于1298年,从青田沙湾迁居寿宁上党前洋。两人在迁居时间上相差69年。按上述“一廉公—羌九公相隔五代”,69÷5=13.8年,每世代相隔时间不到14岁,这明显不符合人类世代出生平均年率。
⑶旧谱㈠载:理习—音四—羌九—伏六—显五;另旧谱㈡载:时遇—六四—显五。经考证:时遇—显五中间缺二代(具体原因后面说明)。由此推断“音四”和“六四”系同一人,可能过去抄谱时把“六”字写成“音”字。
2、查考浙江云和县王山头村家谱源流世系图。
金(居柘野)
玉(居七赤紫坊)
鼎(居芝田南岸)
剡
郯
十四—念五—三十
十六—念七—三十三
惠文—东里—— ———五—
3、查考浙江景宁县英川王宅家谱上源世系图:
剡
郯
郁
公明(居柘野)
公朗(居七赤紫坊)
公亮(居芝田南山)
齐贤
齐益—
惠章—东里—— ——
时举—四—千一
时敏
时伸—五六—千十九—丙七—续—显六—高十七
时遇-六七—千廿六
十二公—
上述景宁王宅世系表:时伸至显六计六世代。而下党家谱世系表:时遇—六四—显五计三世代。同胞兄弟之间,兄比弟多三代,明显不符合人类出生规律。究其原因,下党家谱于明洪武年间失火后到清雍正十二年重修,中间相隔300多年,难免有记载错误。按理推箕,时遇至显五应有五世代。即:时遇—六四—□—□—显五。
4.关于郯公的上源先祖问题:寿宁下党旧谱记载为:一简—寻—守澄—郯;景宁县王宅和云和县王山头及庆元县竹山村旧谱记载为:宽十—信九—敏十—惠章(惠文)—东里—郯。
据云和县志记载:王东里,绍兴十八戊辰(1148年)进士科住云和出右司。查宋代进士名录:王东里(1124-1183),字侨卿、更名亥,字广元。处州丽水县人。绍兴十八年登进士第五甲第五十四人,授汀州莲城县尉,历著作佐郞,广东转运副使,终官朝奉大夫。(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宋杨万里《诚斋集》卷122《右司侨卿墓表》)。
史载,王东里生于1124年,卒1183年。如果王郯是东里的儿子,那么王郯应出生于1140年以后。可是按下党王氏出生平均年率测算,王郯约生于1110年前后,比王东里年岁大。如下党旧谱记载:王羌九(王郯七世孙),于元大德二年戊戍岁(1298年),由青田(景宁)沙湾迁寿宁上党水尾前洋暂居七十余年,其三世孙王显五迁下党肇基。从时间上可以算出王羌九约生于1270年前后(因为一个人没有二十多岁,不会迁移外地居住),按世代平均年率26岁为一世向上推算,王郯生于1114年(即:1270-26×6=1114)。
其次,王郯不是处州丽水县人。依据下党、竹山和王山头等村旧谱记载:王郯由信州白马驿前徙居括蒼(今云和县)浮云街。
根据上述,王东里与王郯两人的出生时间和籍贯进行分析,王东里与王郯根本不是父子关系,而造成旧谱记载错误的原因,可能是:①王东里是进士出生,做过右司,名望大;②王东里中进士后,都在外地汀州、广东等地方任职,至年迈告老回家乡,而王郯从信州迁入括蒼是客居,因同姓去拜见时,尊称他(东里)为长者,后来,王郯的后裔修谱时误把东里认为先祖。
三、考证结论:
1.根据上述考证分析,下党肇基始祖显五公的先祖应该是郯公的后裔,而不是十朋公的后裔。其上源世系一线图为:
郯—鼎(公亮)—齐益—椊(十二)—时遇—六四(音四)—羌九
马一
马四
马六
马七
马十(载七)
—伏六—显五—
2.根据下党、王宅、王山头、竹山等四个地方家谱记载的王氏世系图表中,对郯公及其所生三子分居地址都相同,由此可以证明郯公为四村共同祖先。但四村家谱对郯公以上的源流世系记载错误,如把东里以上的惠章、敏十、信九、宽十、恭五兄弟记载为爷孙关系。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当时正值辽金猖乱,战争纷起,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宋朝许多官宦和百姓随逃江南避居山区,对谱谍未加重视,后来裔孙修谱时,又由于历史条件,交通闭塞,通信困难,各支系无法及时联络,造成不同家谱记载的事实无法进行考证而出现种种错误。
3.根据全国王氏总谱局提供的资料:
三槐堂三房王旭(4世)的六世孙王柟(10世)生三子:炎、剡、郯(11世)。现存三槐堂王氏通谱中,王旭这一支至郯以后再没有往下记载,有可能这一支后裔迁徙江南居住。
下党、王宅、王山头、竹山等四村家谱中剡、郯两个名字与三槐堂11世孙剡、郯名字完全吻合。同时,查考三槐堂王乾至王元七代人出生年龄进行世代平均年率测算,王郯约生1115年,与下党村王氏按世代平均年率测算王郯约出生于1114年基本吻合。
另外,下党王氏祠堂正厅悬挂有“三槐堂”匾。2010年12月我们去浙江云和寻根访祖时,云和县城关王氏宗祠内仍有植三株槐树的石砌三个○状位置。下党、王宅、王山头谱载郯公塟于景德寺后。现景德香火旺盛,据云和王姓宗亲说该寺也是王氏祖先兴建,遗憾的是景德寺后的郯公墓地找不到。
综上所述,从当前情况看,下党王氏属于三槐堂支系,其简单的源流世系一线图为:
1世晋—2世宗敬—3世凤—4世覃—5世渠—6世丰—7世芝—8世亿—9世错—10世墳—11世渝—12世息—13世恢—14世亢—15世颐—16世翦—17世贲—18世离—19世威—20世志—21世珣—22世言—23世峙—24世嵚—25世彝—26世彛—27世勖—28世励——29世霸—30世殷—31世玄—32世岱—33世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杨—39世寓—40世罕—41世秀—42世则—43世焕—44世虬—45世彦—46世杰—47世隆—48世通—49世福畤—50世勉(勔)—51世怡—52世潜—53世质—54世庆存—55世乾—56世言—57世彻—58世祜—59世旭—60世端—61世元—62世毅—63世伦—64世述—65世柟—66世郯—67世鼎(公亮)—68世齐益—69世椊(十二)—70世时遇—71世六四(音四)—72世羌九—73世伏六—74世显五—75世马一、马四、马六、马七、马十(载七)—76世及以后按各房家谱自行续接。
为寻找下党显五公以上源流世系,我们先后赴景宁县沙湾、英川王宅,泰顺县沙堤,云和县村头、王山头,庆元县竹山村,江西上饶及湖州市全国王氏总谱局等地查考族谱资料与宗亲座谈,得到各地宗亲热情接待,在此表示感谢。从现有历史资料看,云和县王山头村、景宁英川王宅村、庆元县竹山、寿宁下党村等村始祖是郯公无异议。对郯公以上世系图表的考证结论,供景宁王宅村、云和王山头村、庆元竹山村王氏宗亲参考。
郯公二十七世孙(显五公十九世)
王光如、王光松、王光华撰 2011年夏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