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关于“老八房”“小(中)八房上源世系研讨会议记要

2013-01-23 22:17:57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中华东南王氏网讯:盛世修志,民裕续谱。家谱的编修渉及人口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和人物传记等,其理论渊博。为利于各宗支续修谱牒,《黔北王氏谱牒文化研讨联谊协会》于2011年9月25日联谊“老八房”“小(中)八房”居住在重庆市江津区、万盛、綦江,毕节地区金沙县及遵义市所辖各市、县(区)的各位修(续)谱宗亲76人,共聚遵义市桃溪路“好客来”酒店,就“老八房”“ 小(中)八房上源世系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实践谱牒学,发展中华谱牒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编纂家谱,重点是记述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关系。“寻根问祖,道明来龙去脉;追宗溯源,细说古往今朝”。到会宗亲当中,有11位在会上发言,其中4位因年龄或因事未到会场,作书面发言,宣讲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发言积极,气氛热烈,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敬。会议除印发理论研讨发言材料外,还印发王氏历史人物传记参阅资料10个,寻宗启事3个。会议由王远道副会长和王全辉分别主持,最后王字培总结。各位宗亲的愿望是将研究成果统一认识,转化运用于修谱实践。现将各位修谱宗亲的理论研讨情况归纳综合记要如下:
     一、正确认识谱牒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谱牒文化是从“玉牒”发展而来,兴起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期。《新唐书》上所载谱牒类87姓,1617卷,其中王方庆编纂的《王氏家牒》35卷;另有不著录22家333卷。《宋史·艺文》载谱牒史籍有112种,也列有王方庆所纂《王氏家谱》。由此可知王氏修谱历史悠久。王锡梅(清·咸丰二年<1852年>仲吕重修族谱。)、王章顺(清·咸丰八年<1858年作《刻谱新录序》>)等先后为我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民国相继有所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兴起新一轮修谱热潮。但由于交通、文化、资金、信息、史识、资料等原因,造成所修谱牒存在一些不足和讹舛。尤其是上源世系的对接上用一些不确定语言,并在世系表上串通误导,导致血缘集团关系不明晣。
      二、正确认识脉派归属问题。从老谱的内容“太原郡序” 和“根深枝茂叶繁英”诗句上看,本宗枝既属于太原世系,又属于“三槐”世系。
      三、抓住历史最好机遇,尽力梳理好本宗支脉派世系关系,为子孙留下应该留下的谱牒文化财富。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受了“三年恢复”、“反右斗争”、“大跃进”“三年困难”、“四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洗礼,改革开放后国人通过艰辛努力,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民众生活正从温饱向小康推进,文化水平相对提高,交通、通讯、信息、网络高速发展;有一批曾经从事行政、政法、教育、企事业单位并先后退休且热爱谱牒文化的老同志参与修谱事宜。正在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最好时机,为理清本宗支上沿世系开展工作:
     1、统一认识,理清上源世系。会议认为,通过对谱牒文化的理论研讨,对本宗枝上源脉络世系的认识基本统一。其上源脉络世系一线图为:

     (1)(从得姓起)太子晋~元威段:
   1世晋。周灵王太子,亦名王子乔—2世宗敬—3世凤—4世覃-5世渠—6世丰—7世芝—8世億—9世错—10世墳—11世渝—12世息—13世恢—14世亢—15世颐—16世翦—17世贲(bēn)-18世离—19世元(龙)、威(虎)。元(龙),初为临淄令,后为避秦乱,迁琅琊再徙临沂,称“琅琊王氏始祖”;威(虎),秦左长史,为避秦乱,迁于琅琊,汉为扬州剌史,后徙于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始祖。

     (2)王威~王言段:
    威—20世志—21世珣—22世言—23世峙—24世嶔(qīn)—25世彝—26世彛—27世勖(xù)—28世励—29世霸—30世殷—31世亥—32世岱—33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扬—39世寓—40世罕—41世秀—42世玄则—43世焕—44世虬(qiú)—45世彦—46世杰—47世隆—48世通—49世福畤—50世勔(miǎn)—51世怡—52世潜—53世质—54世庆存—55世乾—56世言。
     (3)王言~王福(老八房)~元开(小(中)八房)段:
    会议认为:王言~王福段需把握:太原;三槐世系不能丢;“老八房”“小(中)八房”不能甩;三条原则。
     1世言—2世彻—3世祐(祜)—4世旦—5世素—6王(厚)、巩-7王奇-8王倓(tán)-9道-10(资之)、(補之)、辅之、(翊之)-11(元彬)、元凯-12(柏)、杞-13百万-14如龙-15璋-16泯-17福-18天荣-19千三-20应斋-21锜-22元开、(元佑)。

      2、会议认为,下列事项需要加以说明:
     (1)、《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总49期特刊17页讲:“另西南地区的“老八房”祖王福也以德用记为王奇之上挂,尚待考证。”本宗支原谱误记“王行荣—王琦—王德用—王曾—王璞—王祐”段,查《宋史》(线装书局版本P:1538~1539页)《王德用传》,其父王超,不叫王奇。再查《宋史》1707页)《王曾传》,膝下无子,以弟子融之子绎为后。
    (2)王祐之父为王彻,那么,王璞则应去掉。
    (3)、查王缙,有唐·王缙,宋·王缙。唐·王缙不是,宋·王缙是王导之裔,即琅琊支系。
    (4)、王辅德未查到此人。
     (5)、查《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P:926页《王骥传》:……。“传子瑺及孙添。添尚嘉善长公主。
     再传至孙瑾。……。其子名与本谱所记名不一。
      总之,在本宗支的谱牒当中,从龙、虎祖以后即“一世祖王遵~三十五世王璞”段除福畤、勔以外,均为误记,当去掉。
      3、关于对王茂、王领轴、王福的记述。会议认为,以下6个问题各作保留,多说并存,待凭据查理清楚后再作统一:
     (1)山东菏泽市曹县《三槐王氏谱》载:
     王茂,字伯昌,别号东村老人,又名王领轴、王福、王福建。生于世祖至元壬辰(1292)年,卒于明洪武五年壬子岁(1372年),时年八十寿。卒葬山东菏泽市曹县王老林。曾籍浙江,山阴,后江苏金陵,其父王泯携家在曹县为官,父故后,王茂便定居于此。元末进士,曾历任台谏、户部尚书、至正丙午年(公元1366年)调福建行省左丞、光禄大夫。弟二年福洲攻克,逃到福建。王茂,配杨氏、李氏、刘氏,子八:王荣、王华、王富、王贵、王龙、王虎、王麒、王麟。
     (2)重庆江津区汉鼓山(千一房)记述:吾祖领轴,元登宰相,元亡明兴之际,因避难同妣杨氏携三子:长金、次银、晚匣,至正庚子(元•1360年)居忠州龙王沱,公与妣洪武五年壬子岁(1372年)祖与妣卒,俱葬于斯,公为入蜀鼻祖。
      (3)重庆市江津区王怀德(千三房)所编谱载:王领轴,明未由吉安府出世四川忠州(今忠县)后辞官隐居龙王沱,传子:金、银、匣。王匣生千一、千二、千三。千三徙忠州,后转綦江县。
      (4)仁怀市(千二房)王永贤所持谱载:千二生让恭、让恭生王太、太生禀,禀生金、银、匣。吾祖王金(又叫金桂)于明末从四川江津仙墀坝徙仁怀小溪里(今习水县温水、仙源等镇。永贤现住仁市,原为仁怀市检察院反贪局长退休。)
     (5)桐梓、习水、仁怀、赤水、金沙等谱载:王福祖住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前有文江曲折,状若“吉”字。是时同住有十姓人矣,即江杨王夏袁,曹董卞白陈,并配诗:
“江家牌楼杨家柱,王氏雕樑夏家瓶。
陈家田亩无人比,袁氏花瓶赛十村。”
     王福,配李氏,子八:天荣、天华、天富、天贵、天龙、天虎、天风、天麟。称“老八房”。王天荣,一住遵义东隅;二住江津仙墀坝。张氏生千一、千二、千三。千三回府复业。谱内王锡梅序中载:千二祖何氏生让恭,恭生太祖,祖生王禀,禀生三子:金、银、匣(辖)。世守江津县仙墀坝、张家嘴、永城皆是;天荣祖与千三之子王(zhí)、王骅居于巴县五里土坛。
    (6)据王金礼先生提供重庆市王伦华资料,认为本宗支谱中所载“王福(讳领轴)、天荣(八兄弟)”就是王伦华谱中的“王邦福、兴荣(八兄弟)”,同样是“龙虎凤麟荣华富贵”,所不同的是“天”与“兴”。而后面同样有“千一、千二、千三”。王伦华谱中是“应远(号:千一)、应口(号:千二)、应良(号:千三)”;同样有:
     “根深枝茂叶繁英,源远长流脉盛盈。 历汉元明称巨族,迁湖黔蜀号名门。
       吾家不小登科子,寒舍许多读书人。 惟原孜孜勤苦读,荣华富贵万万春。”诗句。(注:个别字不一。)等等。
      会议认为,还有较多史籍我们未曾读过,如:《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所列谱牒类87姓,1617卷,其中王方庆编纂的《王氏家牒》15卷,又《家谱》20卷,以及其他《王氏家传》21卷,王氏注《世本谱》、《王氏列传》15卷、《王氏尚书传》5卷。另外还有王元感以下不著录22家333卷;《宋史(上)卷·二百四·志第一百五十七·艺文三》列举王方庆撰《王氏谱》,何承天、林宝的《姓苑》、《姓史》,李林甫《天下郡望姓氏族谱》,裴扬休《百氏谱》,杨侃《家谱》,丁维皋《百族谱》,採真子《千姓编》,《万氏谱》,徐筠《姓氏源流考》,《臣寮家谱》、《血脉谱》,李氏《历代诸史总括姓氏录》、右谱牒类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等就未曾所见。因此,会议号召有识之仕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稽核研究,加强联络,交唤、交流、探讨求得一致。若在有生之年通过努力,都未梳理清楚,但愿儿孙们去稽查考究,因为他们更加聪明能干。
     四、统一新编谱牒版本、体例和编排。
     1、版式、冠名  版式採用大16开型(文图区尺寸为:233mm×149mm);光碟版本採用PDF阅读软件,并尊崇电子阅读行业规定。冠名,贯例是以祠堂、脉派、宗祖茔、同宗聚居地等冠名,现今无宗祠,由于家谱属于私修,建议各宗支编委采纳良书所提意见。
     2、书写  按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行文规范执行,即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3、数字用法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1987年2月1日公布的《关于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执行。
     4、纪年  按《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执行。
     5、标点符号用法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说明》执行。
     6、行文规范,表述准确,图文并茂。前有“凡例”或“前言”,尾有“后记”;记述体,语体文(诗词、引文、史书摘录除外);采用简化汉字,必要的异体字、新创字加注;注释,采用()注,或尾、脚注;字体,正文采用楷体GB2312或者宋体3号或5号字(注释用5号字)。
      参加会议人员:(到会76人,表决本“纪要”时68人,全票通过。)
      一、谱牒文化联谊会:王字培、王远道、王恩俊、王义军、王忠武。
      二、老八房代表:
     1、天荣房:王守甫,2、天华房:王德明,3、天富房:王昭荣,4、天贵房:(缺席),5、天龙房:王恩才,6、天虎房:王吉乾,7、天凤房:王先龙,8、天麟房:王雄昌。
     二、江津汉古山千一房:王廷旭、王达涛、王忠全、王忠桂;千三房:王怀德。
     三、小(中)八房代表:
     1、乾斋房:王明虎,2、坎斋房:王登华,3、艮斋房:王思德,4、震斋房:王绪先,
      5、巽斋房:王  雄,6、离斋房(缺席)  7、坤斋房:王大明,8、兑斋房(缺席)。
    (以下不分房份,按签到顺序为序)王文君、王运才、王守元、王荣云、王良仲、王海洲、王开华、王永贤、王体君、王光明、王光林、王安忠、王思烈、王德生、王模强、王登伍、王朝学、王  松、王显照、王明亮、王明海、王  雄、王元凯、王昱昶、王良书、王全辉、王朝金、王思陆、王彦凡、王香仲、王德常、王雄昌、王先华、王先龙、王宗祥、王永香、王安容、王先强、王先贵、王邦君、王恩芹、王宗勇、王宗寿、王金强、王清国、王成佑、王远富、王臣江、王明甫、王  义、王忠云。(另,王金礼〔昆明〕、王永贤〔仁怀〕、王安常〔铜仁〕、 “雨中雨”〔网名,山东〕因事或身体原因未到场,作书面发言。)2011年9月25  (注:本记要建议各宗支编入“文存”目内)  (王字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