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正确认识谱牒的作用
应当正确认识谱牒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普遍重视编修族谱,无论帝王将相及至平民百姓,莫不视修谱为大事。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编修者之众,世界他国莫比。修谱与编修国史、地方志一样,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人们认为:“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不编,则国之治乱兴衰千载莫知;谱不修,则家之长幼尊卑百世奚考?”可见,国史、家谱的编修皆是关乎治道人心的大事,不可偏废。儒家主
当然,谱牒的作用远不止于明尊卑、序长幼。从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可知,还有着更多的职能和更大的功用。从总体上讲,国史、家谱都有着存史、教化的作用,只是国史的资治作用更大,家谱的资治作用较小而已。此外,介于国史与家谱之间的还有方志,是治郡国者所必备、必读的。因为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所以它的资治作用更大些,也是古代在各地为官作宰者所乐为的大事善举。
总之,在古人看来,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必须依赖谱牒、方志、史书作参考,取鉴戒。历史以来,中华民族亿万人的共识,造就了千百年的传统,形成了深入人心的文化现象。
谱牒是记载家族历史的典籍,是家族的历史档案。族谱全面记录家族的渊源、世系、婚姻、传衍、迁徒、丧葬、风习、规训、人物等情况,以及族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活动等内容。编修族谱的目的在于,教育时人和后裔,使之知根源、明宗支、别昭穆、敬祖宗、尊长辈、扬先德、励后人,以收“敦宗睦族”、“溯源报本”之功效。因此,纂修族谱成为各个姓氏宗族历代相沿的传统,真正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南方各省、特别是沿海地区此风尤盛。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历朝历代官方提倡,民间重视,故而相沿不替;另一方面是由于包括福建在内的沿海地区,历来都有大量的人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甚至定居,他们眷念故土,怀念家人,因此而有寻根谒祖的活动,由此也推动了各地的修谱、续谱工作。
谱牒的编修如此入人心,谱牒的内容如此丰富博赡,以致形成“谱牒文化”。谱牒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毋庸置疑,它既包含积极的内容,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也包含消极的内容,产生过消极的影响。对于历史现象、历史文化,我们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要态度正确、方法恰当,许多历史文化(包括谱牒文化)遗产都可以成为我们熔铸现代新文化的矿藏。
首先是正确认识族谱的价值。史书、方志、谱牒的价值都在于它的真实性即来源资料的可靠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般地讲,史书、方志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对大一些,谱牒的可靠性相对差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修国史如同为帝王将相修家谱,所以存在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朝廷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以及谀诬贱之类问题;修方志本易于真实,但也会因地方官及与修人员的个人识见、好恶和外界干扰而不得其实,或由客观原因造成失误。修谱也如此,多因年代久远、资料缺乏而致误,加上修谱者为阅历、水平所限,对家族、先人感情所囿,易于出现讹谬。谱牒中最易出现的差谬:一是家族渊源的追溯。中国族谱一般的每个姓氏、家族的渊源都会追溯到号称“人文初祖”的炎、黄二帝;其下各有宗支。事实上,由于历史原因,明代以前的各家族世系一般很不易搞清,就是由于文献缺失,资料缺乏,要缕清渊源世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明清以降,由于去古未远、地近迹真、时近易核,便于查考得实,所以较为可靠。二是追溯各个支系的出处源头,因历史过早,也难得其详,难求真实。如各姓入闽始祖,追寻到唐初的陈元光时代,或唐末五代王审知时代,因年代久远,资料缺乏,世次难明,致生纠葛。况且,各姓入闽者原因复杂、支派繁多、实难考证。只能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难于较真。三是福建各姓氏往海外、往台湾迁者极多,而历史记载多有缺略或遗漏,查考难度较大。但也不能因此而轻率否定海内外寻根的愿望,打击他们认祖归宗的积极性。修谱本身就是为各姓(特别是异地人员)寻根提供方便的。因此,根本的否定必须有绝对的把握和可靠的依据。故以慎重态度、存疑处理为妥,以便留出继续查考、探究的空间(时间)。四是谱牒中存在的征引历史名人现象。本来族谱的功能之一就是彰显家族名人,记述祖德宗功,以光耀门庭、激励后昆。因此而出现征引名人,以致连篇累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是纯为附庸风雅而夤缘攀附,则是不可取的。在谱牒中多列名人以张扬本姓,虽不应提倡,亦不必厚非。但在族谱中,记载当代“名人”,甚至为之“树碑立传”,则要慎之又慎,否则会给族谱本身带来消极影响。五是对于当代新修族谱,应当给予指导,使之思想正确、方法科学、内容有意义、作用更积极,避免因世系、序次、房派、宗祖问题的争议而产生纠纷,影响团结。求同存异,不武断结论;多记载有文化内涵和劝惩意义的内容,方不负修谱的苦心,不导悖修谱的初衷。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民族与国家的和睦、和平与和谐。故在修谱中都以“寻源报本”、“敦宗睦族”、“尊祖敬宗”相标榜,这一初衷和本愿是很好的,我们应当加以提倡和引导。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