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金榜题名、雁塔题名、进士及第释

2013-01-23 23:54:47来源:互联网

打印 字号: T|T

    金榜题名
 
  【释义】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第三卷:“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摘录】《清代科举述要》:簪花秀才记得垂髫泮水游,一时佳话遍杭州。青衿乍着心虽喜,红粉争看脸尚羞。这是清人袁枚描写自己考中秀才时的情景,笔调颇为传神,诗的题目是《重游泮宫》。秀才一词本指人的才能优异,超出群类。后来在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汉高 祖时期便有“秀才”、“明经”、“孝廉”等等科目,东 汉初期为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才,但汉末又复 称秀才。当时曾有这样的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 孝廉,父别居。”①嘲讽秀才、孝廉等科在当时出现的 弊端。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实行了“九品中正”制①, 但举秀才、察孝廉等科目并未完全废除。唐初科举,最重秀才,但要求太高,凡是参加秀才科考试而没被录 取的,其所在州的长官都要受到处分,因而很少有人 敢于问津。唐高宗时一度停止,玄宗开元年间虽然再度实行,但30年间无人登第。从此才士所趋,主要是 进士、明经二科。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成为一种 泛称。明代初期,朱元璋曾采用荐举之法,举秀才数十人,但后来发生了变化,秀才由荐举科目,变为人的身份和头衔,明、清时代专指考入府、州、县学的 生员,虽然还有库生、茂才、博士弟子员等等名称,但最普遍的名称则是秀才。在清代宝塔式的科举制度中,秀才是第一级,要 登上这一级,需要三次考试:即县试,府试,院试,总 称童试。

      雁塔题名
 
     【释 义】在大雁塔内题名,指考中进士。雁塔,指唐代长安(今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
     【出 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十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尽管新科进士们诗兴不减,而慈恩寺的墙壁毕竟空间有限,不久,白墙便成“花墙”。但可惜的是,这些题名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其原因,据说是唐武宗时的宰相李德裕不是进士出身,故深忌进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饮,并让人将新科进士的题名也全数除去了。

      进士及第


      指科举考试考中,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之一甲前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 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 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状元这个名称才正式被沿用。
      考中进士也有其他别称,如:
    披宫锦,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如《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
    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也说“登第”。相关记载如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又如《祭妹文》中“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
    登龙门,龙门是个地名,又称禹门口。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指出了龙门之难登,但只要登上龙门,就可以成龙,故有“一登龙门,升价十倍”之说。于是,人们就借此来比喻,把因得到名流推荐而得提高声誉的人称为登龙门。由于唐代科举,很倚赖名流推荐,于是人们又把考上进士称为登龙门。
    烧尾,据上述“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当鲤鱼跳上龙门时,就会“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所以唐代的举子考中了进士后举行的盛宴,其中的一道菜必须是烧鲤鱼,这种宴会被称为“烧尾宴”。因此,又有人称中进士是“烧尾”。
    折桂,郤诜曾在与晋武帝的一次对答中,以月亮中的桂树枝指代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人才。后来白居易写诗祝贺其弟连中三元及第,写道:“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就是用折桂比喻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