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垿在慈禧西行中

作者孙宝琦·王垿64岁肖像。
很多资料表述,王垿得宠是因为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慈禧夜晚召集大臣,仅到3人,次日出行,王垿借马护驾西行。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赏护行人员,王垿被赏戴花翎。1903年王垿授河南学政,督学河南兼授翰林院学士,累迁刑部右侍郎,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居二品。1907年又署法部右侍郎兼实录馆副总裁,弼德院大臣,为光绪写《清实录》。
而介绍山东巡抚孙宝琦的资料也显示他们同行。孙宝琦(1867-1931),字幕韩,浙江杭州人。满清帝国的最后一任山东巡抚。也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孙之出名受到满清上层重视,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时,老佛爷和光绪帝仓皇逃窜,孙是少数几个随驾护送之人,时随护之人少得可怜,还有王垿、升允二位。这三位应该是真正身体力行的“保皇派”,比康梁之“只耍嘴皮子”的保皇派强多了。
虽然王垿在京于光绪二年状元拜同乡曹鸿勋为师,状元陈冕是王垿父亲王兰升的学生,状元王寿彭是同宗,其人脉在京师比较广的。但是在慈禧西行中,他具体情况是: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等8月15日匆匆出逃,随从是光绪、隆裕、李莲英、荣禄等,总共带的不到40人,目的是不引人注目,后来的官员、学士、大将,陆续赶上,当然还包括护军和宫女、太监。
随驾虽没有具体名单,应该是确有其事,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梯队,但是至少他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没站错队。看后来陕甘总督升允和山东巡抚孙宝琦的职位,估计王垿在随驾人员中没有很靠前,仅仅赏戴花翎,更有可能不是第一梯队。慈禧回京在西安、洛阳、开封时封赏人员并无王垿,反观升允和孙宝琦,1901年,慈禧起驾前封赏随行诸官,陕西巡抚换成了升允。他虽到此任不久,但正赶上两宫要回銮,特派他为前路督边粮台,陕西巡抚暂由李绍芬代理。1901年在开封,又封赏随众,并10月26日单独召见升允,开见升允才是第一梯队的人。孙宝琦确有据可查随圣驾去过西安,1902年升任驻法国大臣。
1901年冬,王垿没有升官,仅仅赏戴花翎,其他第一批护驾的在行进西安途中、西安、洛阳、开封以及回京都得到提拔。花翎,在清初很高贵,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除军功外,非“异常劳绩”不得褒奖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过三名。道光后期,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 到清末,捐例大开,鸦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二百两就可以捐到。
另仔细翻看《清史稿》,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1900年7月28日,庚申,行在贯市。壬戌,29日次怀来。命荣禄、徐桐、崇绮留京办事。癸亥,30日,广东布政使岑春煊率兵入卫。八月庚午朔,次左卫。甲戌,次聚乐镇。太监张天顺骚扰驿站,处斩。己卯,次怀仁。命京师部、院、卿寺堂官暨内廷行走者,除留京外,均率司员赴行在。可见随驾的到了8月中旬,不在京师的各部堂官都要跟随去西安。
由此可见,王垿在慈禧、光绪西狩期间,应该是后来“命京师部、院、卿寺堂官暨内廷行走者,除留京外,均率司员赴行在”中的一员。
拍摄于王垿山东莱阳故居墙外。1933年冬,王垿病逝于青岛,次年春安葬故里时,后人拍下了这张照片。片中的少女是王垿的孙女,3个男孩是王垿的重孙。
拍摄于墓地旁的小路上。小男孩(3岁)是王垿的重孙,小女孩(1岁)是王垿的重孙女。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