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坚创办王氏私塾:义教7年

2013-01-23 22:52:57来源:原创

打印 字号: T|T

 义教7年,辅导社区孩子,“王氏私塾”创办人王坚—“很高兴能将爱好与公益联系起来”,王坚正在辅导孩子们做作业。 何为民 摄

   2012-7-18 0:22 江门日报讯(见习记者/刘雅琴 通讯员/何为民 叶嘉)在我市江海区江南街道办事处新中社区,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一名化学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师。总爱身穿运动装,脚踏运动鞋的他,活跃在新中小区,免费教授学生英语。一头短发,显得格外朝气蓬勃,他就是王坚,他的梦想是整个江门所有的小区都能有一个英语角,所有的小孩都能有展现自己的平台。

  本报一篇报道

  让他踏上义教之路

  王坚的义教之路起步于2005年本报的一篇报道。那年,他从本报“爱心桥”栏目获悉,江南街道竹苑社区的一位初中生渴望有人帮他补习功课,但其父亲残疾失业在家,母亲打散工,家境贫困,无钱请补习老师,于是他主动联系该名初中生来自己家补习各门功课,最终使他顺利考上高中。

  这段经历激发了王坚心中义教的热情。随后,从2007年开始,王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其居住的新中社区为小学生义教英语。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只能在草地上教学,条件艰苦,“一下雨就上不成课了”。刚开始学生只有一两个,靠着学生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小区的家长带着孩子找到王坚,拜他为师。

  今年2月份,王坚在江南街道办事处和新中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租下了社区里一间约50平方米的一层铺位,取名“王氏私塾”,“今后下雨也可以上课了”,王坚很高兴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不少孩子通过

  剑桥英语等级考试

  对于英语教学,王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学过英语,想进来的话就得先背《弟子规》。《弟子规》要背的量比较大,一来可以看看孩子的记忆力好不好,二来也能看看家长有没有督促,支不支持小孩到我这里学习。对高年级的孩子,就直接考学校的英语内容,过了关才能在我这里学习。”

  除上班外,王坚几乎全身心扑在了义教上。他认为,学校老师只会讲应试的知识,课本里关于文化拓展不会涉及。为提高教学质量,他将学校课本里每一个可以变成口语句子的内容写出来,让小朋友反复朗读,“英语读多了就会了”。每天放学后,孩子们来到私塾,他先检查作业,然后讲解不懂的知识。每周末进行一次听说测验,三次不及格的学生就得被“逐出师门”。

  王坚告诉记者,他在不上班的时候,孩子们天天都来私塾,不少在他这里学英语的孩子都通过了剑桥英语等级考试,个别还获得了“满盾”奖状。

  “英语是我喜欢的,我义教的最终目的是让江门的小区都能有一个开放的英语角,孩子们能有展现自己的平台。”王坚说,很高兴能将爱好与公益联系起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学生越来越多

  需要大一点的地方

  你可别以为私塾只是王坚一个人的事。除了街道和居委会每月赞助的300元,每个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每天都拿出1元负担这里的水电费,此外,有些学生家长也来参加义教。今年3月,王坚开设了剑桥少儿英语、儿童英语角和国学经典诵读三个特色班,共100多人。王坚负责英语教学,其他学生家长负责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他们轮流值班,给自己的孩子,也给别人的孩子,说《弟子规》,谈《论语》。

  今年上半年,新中社区为私塾赞助了两个铁皮书柜和1000多册图书,王坚私人也出资2000多元定做了两个实木书柜,加上家长和学生捐的图书,王氏私塾已有一个藏书达1500册的阅览室。阅览室的管理工作也是学生自己动手:“阅览室平常周末才开。现在小朋友放暑假了,就每天都开。我选了14个小朋友,每人值半天班。只要有人来了就负责登记编码,确定什么时候借、什么时候还就可以了。”图书馆借书记录簿上,一排排稚嫩的字迹,清楚地记录了书名、时间和借书人等各项信息。

  当问到私塾还有什么需要时,王坚说:“现在我们的书还不够,老师有时候也不够,希望能有更多义工过来,社会的捐助能多点,学生越来越多,也需要大一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