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武平客家姓氏源流

2025-04-21 14:39:09来源:

打印 字号: T|T
武平客家姓氏源流
钟春林
 
     一、武平历史沿革
 
     武平位于福建西南部、武夷山脉最南端,东与上杭毗邻,西与江西会昌、寻邬接壤,南与广东焦岭、平远相接,北与本省长汀交界,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面积2629.62平方千米,占龙岩市土地面积的13.76%。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山脉连绵。境内水流四布,东北部之水大多流入汀江;西部桂坑西流和龙溪之水流入赣江;中部平川河和武西南武溪河汇入韩江。
 
      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武平地区蕃衍生息。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在武平亦即在我国东南地区第一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轰动国际史学界,至今专家已认定文化遗址17处,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2400多件,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特别是武平万安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发现的“弦纹、水波纹与方格纹复合纹饰”、“蕉叶纹”、“细格纹”、“弦纹与席纹”和“弦纹”等几种陶片的特征,被专家认定为是典型的战国至西汉遗存的“南海国”封地的有力证据。
 
      武平名源自汉代“南武侯织”封地,唐代就以自设南安镇和武平镇,以“南武”之地为名设镇,宋时以镇设武平场升县。自此至元代、明初,大量中原人从江西、浙江等地辗转迁入武平,成为现代武平人的主体,并形成既有中原文化之古风,又有汉畲交融特色的客家县。
 
      二、武平姓氏渊源
 
     据民国三十年丘复主纂、林绂庭、谢伯镕协纂的《武平县志》载:“全县调查得九十五姓,已报明世系者六十余姓,未报明者,尚有三十余姓。”附于后:“卜、王、方、文、毛、石、丘、包、朱、危、池、艾、江、伍、何、李、吕、余、杜、宗、巫、车、吴、林、周、卓、胡、洪、范、侯、高、修、涂、马、徐、夏、凌、翁、陈、莫、梁、廋、陶、连、陆、许、曹、郭、尉、冯、曾、张、黄、汤、舒、傅、程、彭、游、童、杨、邬、贾、邹、温、雷、葛、董、叶、熊、廖、越、刘、练、潘、郑、欧、薛、邓、蔡、乐、赖、卢、钟、谢、戴、龙、萧、聂、蓝、魏、罗、饶、严、苏。”
 
     此外,确知昔有而今无者附载于后:丁氏,居在城;古氏,居武所军籍;向氏,旧为军籍;全氏,旧居东门坝;沈氏,旧居城内;祝氏,明正德四年,奉调武所,世袭正千户;唐氏,旧居桃溪;钱氏,明有钱孔博、以贡官州判;龚氏,旧志有此姓。志书未载的还有黎姓人,1913年前居住在城厢东进坑,上世纪70年代黎屋众厅由钟姓人拆除建房居住。据说钟姓人从吐金塘迁东进坑时有20多个后生,后亡的亡,也有迁江西的。城厢凹坑有旧居民吕姓人居住,但后来迁城厢某地改姓钟。还有祠堂祖宗神位姓龚改姓钟,1940年重修乌石岽钟秀宗祠时,捐一担白银才加入乌石岽祠堂钟屋的事等等。
 
      唐代置汀州时,武平分设南安、武平二镇,后改为场,居民逐渐蕃衍,至宋(994年)升县。今查最旧之族,旧志只载何大郎世居南岩,即南安镇南安岩(今岩前镇),公元927年携眷属定居于此。钟、冯、熊迁来皆在南宋初年。民国三十年修志时,仅何、熊及南洞丘氏传至三十八代。其余姓氏于元明清初开始迁来,武所军籍也是明初迁来,龙、卢、苏是清初迁武所。至于包、宋、尉三姓,已在若存若亡之间。
 
       今查武平各姓氏族谱及其他资料,只有钟姓于唐代公元779年钟武因祖居白虎村改建汀州府和长汀县衙,迁徙汀南中坊千家坪(今象洞沾阳)肇居。传至十代钟山、钟岱、钟峦,钟山生友文、友武、友勇。友文兄弟子侄大多在北宋朝廷做官,因“元祐党事件”遭蔡京灭九族之祸,逃离朝廷和故土象洞,隐名埋姓称郎,毅公隐居冷(宁)洋(今龙岩漳平市)石峰径,1130年后父子心怀故土才回迁象洞;密公隐居上杭梅溪寨;秀公之四子公甫(号四七郎)于1157年迁武平县城西门妙盘居,后建祠乌石岽。旧志未记开发武平的先驱钟武传至十三代的历史,只记有回迁乌石岽世祖。但查1942年重修的象洞《钟氏族谱》和广东、江西、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区《钟氏族谱》记载,确确实实是在北宋“元祐党事件”时从象洞发脉,而后播迁蕃衍到这些省区的。
 
      其他还有一些两宋时迁来的旧姓如下:
 
      刘姓,因南宋天下大乱,锭珍之孙齐贤生九子,其思汉长子清瑞亦是武平十方松山下等地开基祖;仰汉孙开七曾孙时泰为城厢晓楼村开基祖。元朝时,刘三郎由长汀刘屋坑迁居湘洋。
 
      林姓,自北宋徽宗年间由长汀濯田迁入武平。
 
     王姓,南宋时,王均德以进士任武平抚民令在武平桑梓坑开基,五代后散居武平各地。
 
      李姓,南宋末,为避元兵战祸,仕珊从江西瑞金关赖舍迁武平永平鹭下;仕诚开基武平北门。
 
     蓝姓,蓝大一郎系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长汀迁大禾等地开基。
 
      除此之外,其余姓氏都在南宋、元、明、清迁武平,在此文略。
 
     不过,武平建县于宋淳化(994),前有南安镇、武平镇,后由场升县,肯定不可能只有何姓居南岩(927),应有更多旧族百姓居住。
 
      三、姓氏分布特点
 
      客家人普遍聚族而居,这种现象也成为武平姓氏分布的重要特点。
 
      据公安部门统计,1992年底全县人口数284695人,104姓;2000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64532人,238姓,比1992年增加79837人,达134姓。其中蓝(兰)、丘(丘与邱同)、饶(尧)统计在内;杨(扬,是否误笔?不同姓?)今统计在内;侯(候)是否误笔?不同姓?今统计在内;傅(付)是否误笔?统计在内。全县按人口多(4000人以上)为据的大姓排前21名者,分别顺序为:钟、刘、林、王、蓝、李、陈、曾、谢、赖、何、朱、张、吴、丘(邱)、廖、石、萧、练、饶、罗。
 
       武平的姓氏在全县各地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是长期以来聚居与迁移的结果。平川、城厢、东留、中山、岩前、象洞、十方、武东、中堡、永平、桃溪等乡镇有的人口密度高,有的是大姓聚居之地。
 
      全县各姓人口统计达4000人以上,已列县内21个大姓外,各乡(镇)主要姓氏分布如下:
 
      平川主要姓氏有钟、刘、林、王、李。其中钟姓为大姓,其次李、王、林姓。
 
      城厢姓氏主要有钟、刘、李、王、陈。其中钟为大姓,其次李、陈、刘、王、朱姓。
 
     万安主要姓氏有钟、刘、王、李、谢。其中谢为大姓,其次王、李、钟、刘姓。
 
     东留主要姓氏有钟、刘、王、谢、何、朱。其中刘、王为大姓,其次钟、何、谢姓。
 
      中山主要姓氏有钟、刘、潘、王、林、李。其中以钟、刘姓较多,其次王、李姓。
 
     民主主要姓氏有钟、林、张、朱。其中以钟为大姓,其次张姓。
 
      下坝主要姓氏有钟、刘、赖、丘。其中以丘为大姓,赖次之。
 
     中赤主要姓氏有钟、刘、李、陈、张。其中以刘、钟姓为大姓,其次李、张姓。
 
       岩前主要姓氏有钟、曾、王、练、罗、邓、魏、刘。其中以钟为大姓,曾、王、练次之。
 
      象洞主要姓氏有钟、何、练、谢、陈。其中以钟为大姓,练、何姓次之。
 
     十方主要姓氏有林、钟、萧、赖、刘、蓝、李。其中以林姓为大姓,钟、萧、赖次之。
 
      武东主要姓氏有林、刘、王、朱、吴、廖、钟、饶。其中以林姓为大姓,刘、饶、王、吴、朱姓次之。
 
      中堡主要姓氏有蓝、林、石、刘。其中蓝姓为大姓,石、林姓次之。
 
      永平主要姓氏有钟、刘、蓝、吴、廖。其中以钟为大姓,刘、吴、廖次之。
 
      桃溪主要姓氏有王、蓝、李、刘、张、何、钟。其中以王为大姓,蓝、李、刘、张次之。
 
       湘店主要姓氏有刘、王、邱。其中以刘为大姓,王、邱姓次之。
 
      大禾主要姓氏有蓝、刘、钟、林。其中以蓝为大姓,刘、钟姓次之。
 
      武平姓氏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为迁出人口,特别是海外华夏民族的游子寻根问祖提供便利。历史上祭祖、修族谱、民俗风情等传统,也使姓氏的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武平姓氏3000人以上的有温、梁、黄、童、郑6姓;2000人以上的有邓、潘、周、冯、魏、徐、方、聂8姓;1000人以上的有修、危、熊、杨、高、余、吕、戴8姓;500人以上的有邹、胡、蔡、赵、洪、曹、程、连、彭、邬19姓;300人以上的有雷、池、汤、郭、舒、车6姓;200人以上的有许、莫、范、侯、严、贾、傅7姓;100人以上的有卢、叶、江、龚、杜、凌、巫、游、陶9姓,其余姓氏则不到100人。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