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各地王氏源流与分布
湖南澧县各地王氏源流与分布
(高家协 搜集整理)
九澧王氏:长房一世祖仲铭公,生茂、盛、英、华、著。茂公以明正统三年(1438)由监生治今石门,子孙住石邑二都坪;盛、英二公居安乡、武陵,华公居澧州合口,著公居佘市桥。清乾隆十九年(1754)、道光二十六年(1846)、光绪二十二年(1896)纂修族谱。三、四房始祖宣道公,与廷朝公、诗公、礼公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军南征,镇守楚地,诗公、礼公分屯常澧,宣德公由监军解组僻屯澧州安福县佘市镇,而廷朝公始任黄州,转屯卫所龙口峪 。清嘉庆五年(1800)、咸丰七年(1857)、1922年纂修族谱。1947年合族四修。派语:锡丞本焕先,钟汝植烈起,钊泽材灼培,鋐法树炤基。
老王屋湾、夜湖港王氏:始祖成公,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银杏村,元明两朝敕封万户侯。明洪武年间守御莱州,在任病故,妣林太君扶柩归原籍。子二:用、进,钦袭父职,授守湖南,徙居澧州东关外北十馀里石岭冈。传二世昊、昱、昂、 四公遂分四房,子孙繁衍,移居北围垣、夜湖港、尹家庙、花耳堰、锁市铺、单家坊、大围垸以及安乡、临澧、石门及四川巫山、巴东诸地。祖祠设澧城龙家巷。至1948年,已传23代,老王屋湾450人,夜湖港120人。宗派:文定贞祥,向业道光,承继诗礼,永远克昌,用宏先绪,永守宪章,书香世泽。
唐家峪王氏:始祖克建公,宋都尉护,原籍河南汝宁府汝阳县。子二:宣议、宣诰,由宋南渡迁杭。宣议授训于蒲,宣诰随兄来蒲,遂家于蒲圻南门,诰公仅三传而止,今所存者皆议公之裔。越数世之传公生三子:良撰、良技、良扶,自蒲圻徙石门。而良撰、良技又徙于澧州唐家峪。祖祠设唐家峪。至1948年,全族人口277人。宗派:传祚之良,国士明昌,正学启世,大道安邦。
新堰垭王氏:始祖斌公,字惟暹,元时江西高士,后因陈友谅之乱,乃偕弟渊、美游学三湘,潜踪衡岳。美公从湖广平章杨璟南征广西,渊公就业湘潭之仙岗冲,斌公卜居益阳,遂为益阳之望族。斌公生子英贵,英贵生震、浒、文、武、清、渌、廉七子,称为七房。震裔至九世先礼,迁居湖北施南建始县馀金坝,甫及一传而祖德、祖富移还湖南澧西东门口嵩祝桥新堰垭,即今之双桐、涔元等乡境内。祖祠设益阳。宗派:英孝必友思,继志承先祖,孔孟永能遵,启佑光三楚,仁厚传家道,忠贞报世主,笃守太和风,芳名播万古。
犀望堰王氏:始祖武略将军琥公,叔祖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元末明初以征讨有功宦游来澧,遂家于金牛池。至八世士贤,迁居澧西犀望堰,厥后分徙白塘堰、荣家河、乾溪滩、和同铺及宜昌府鹤峰等处,至1948年,全族人口178人。派语:遇泽启文明,逢恩自耀荣,敬师崇道学,华国振家声,继述前光迪,恢宏祖业承,德修徵必大,忠厚定其兴,佐治功应盛,希贤本可敦,礼循昭正典,乐作会元音,永念书开室,全培树在庭,嗣昌延远兆,务守有传经。
白米垱、靛王家湾王氏:始迁祖唐、春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永乐二年(1404)均以千户之职帅师来澧,唐公屯于白米垱,春公屯于大围垸,厥后乱平,遂各就所屯而卜居。彼此往来累世无间。至1948年,白米垱120人,靛王家湾135人。宗派:胜尚国登士,宗承永远传,志学生芳采,崇德大文元,世业观光盛,家修献举全,居室孝为本,立朝忠必先,秉礼应昌祚,安仁可绍矣。
御史桥八王家王氏: 始祖春公,原籍湖北应山县马坪港,明洪武起义随御驾亲征,积功任正千户职,诰封武毅将军,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同李、杨、王三姓垛籍九溪卫,把守边隘。二世茂公生子三:现、瓒、环,子孙分析澧县、石门、慈利,河北鹤峰县、恩施县,四川等地。五世儒公捐基于祠堂湾修建祖祠。至1948年,全族人口2万馀人。宗派:大廷良继学,之士国朝,宏运万振,世业作承,道德光华。
袱坵坪王氏: 始迁祖永福公,原籍江西吉水县,明洪武二年(1369)偕伯仲禄、位、名、寿四公奉旨迁移,遍历澧西,至袱坵坪,见云山高拱,涔水映带,遂家于此。禄位名寿四公失考,福公越九传至积中,登进士第。至1948年,全族人口5600人。祖祠在袱坵坪。派语:永逊子衡(清)志,王胜兴应家(学廷世承),国太(来泽)之孙士,定受恩与锡。续派:立本惟孝友,登朝选忠良,义厚怀先德,敷荣兆克昌。
王家塌王氏: 始迁祖永福公,原籍河南开封归德州虞城县,明成化迁澧卜居王家塌。四传万兴公,生四子:聪、愈、殷、懋。愈公迁大堰阁,殷公徙江公桥,聪、懋二公安守先业仍居旧址。至1948年,王家塌有310人。宗派:永仲钊万愈,应爵之国世,遇士学宏宗,守正自登廷。
大市桥王氏:始迁祖辛一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十八都大堰边皂角树,元仁宗时仕楚,赠奉直大夫,避英宗乱,挂冠居澧州丁公桥,配张氏,生子受卿。子孙椒衍,徙居大市桥。祖祠设大市桥。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8人。宗派:世崇鸿业兆,道水大观联,振运怀先泽,钟芳继盛传。
王家大堰王氏:始祖辛一公,原籍江西,明末迁安乡梁公岗。二世廷凤,三世璠又迁湖北石首雷击埠。四世成才,于清康熙时始徙居澧南十里坪鄢家湾等处。祖祠设道溪乡王家大堰。至1948年,共57人。派语:上大光明克,学宗绍祖先,文运开国选,诗书启后贤。
三条岭王氏:始祖覃友仁公,祖籍陕西汉中府南郑县,以都督奉征来石门,遂家于添坪。再传至彦才,迁澧,散居覃家庙、南高庙等处。又阅数传至登贤,悯岳翁王维奇公无嗣,以一身兼承二姓宗祧。至1948年,共209人。派语:世继宗光祚,家声庆远长,文章遵正道,事业佐明堂,定国忠谟显,安民厚泽扬,亿年常辅治,百代普联芳。
裴家堰、临澧阳明溪、九姊妹堆王氏:远祖憬公,字秀川,明永乐年间自江西落籍湖南澧阳西隅里湖田庙官陂堰。友纪、友纲自江西落籍入澧阳明溪。伏英、桂英自江西落业临澧九姊妹堆。一金、一银自江西落籍澧县转徙拜塌嘴。四支联谱。祖祠在裴家堰。至1948年,共395人。宗派:宪章善化,康济兆民,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基绪丕振,睿哲维新。
玉皇阁王氏:始迁祖胜刚公,原籍衡阳,明洪武二年(1369)迁澧卜居玉皇阁。子孙分居三元墩、万华寺、花园嘴等地。祖祠设玉皇阁。至1948年,共410人。宗派:朝承家士祖,宗德传文昌。续派:学守崇明训,修齐制义方,治功昭远定,道化协平章,广大培生厚,忠贤继祚长。
周家庙王氏:始祖思敬公,原籍湖北公安县。数传迁楚南,卜居澧州之龙凤山古城堤。祖祠设周家庙。至1948年,共32人。宗派:思士相日,大世启良。新派:宏仁开业永,盛德肇基长,孝友承宗泽,诗书继祖芳。
毛里湖桃林东王氏:始迁祖世鳌、世荣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于明末清初迁澧北,旋迁毛里湖桃林东。荣公生冕公,今散居于汇口及安乡尖刀嘴、康兴垸、石首六波、公安喻和垸者皆其子孙。至1948年,共有120人。宗派:执元士世,本绍廷永,远宗孔孟,长怀修省,祖泽绵延,家声丕振,正大光明,子孙蕃衍。
打鼓堆、新店铺王氏:始迁祖润公,明永乐间由顺天府涿州迁澧,越五传,始分六房,迄清初兵燹,惟居澧属新店铺、打鼓堆及临澧太浮山数支未紊,其馀迁四川、湖北、陕西诸地。祖祠设打鼓堆。至1948年,共820人。宗派:传家宜敦本,永世在循良,有克承前志,自能锡汝光,鸿章开景远,修德启隆昌,必用培心远,其中继美长,登明惟秉正,广取应怀方,相国庆元盛,逢天保太康,诗书垂世表,孝友作伦常,立进名经选,连昭玉殿香,和宗延祖泽,显爱报高堂,奉守贻谋久,同观裕后祥。
柏杨湾王氏:始祖文葵公,原籍湖北观音港林家垱。传至宏朴、宏榜兄弟相率来澧。厥后朴之四代孙祖祯、祖祥,榜之四代孙祖尧、祖舜兄弟四人又不知何年弃澧迁湖北、巴东,惟祖尧之禋祀已绝,而祯、祥、舜旋以洪杨之乱仍归故里。至1948年,共62人。宗派:安树祖德昌,一家孝友长,佑启国民兴,忠臣定帝邦。
白塘堰王氏:先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自明洪武二年(1369)被兵逃散,三先祖应荣、应亨、应选,选公承禋祀于本籍,荣、亨二公齐奔澹津来至澧西白塘堰,离城二十馀里,子孙安居于斯。祖祠在白塘堰。至1948年,共150人。宗派:应之启有宏,登文盛德大业。新派:先兴安祖传,宗功定国章,开科吉庆美,朗照三槐堂,亨运耀振彩,世守永言昌,博厚高明远,丕显家声扬。
纸王河王氏:迁湘始祖信公,明永乐二年(1404)由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宦游常德。二世英、雄二公,雄公继外家纸氏,嗣袭荫常德卫指挥使。至三世怀瑜,乃复姓还职,由常迁澧,生子五:宗、祖、福、德、宝,迄今称为五大门。祖祠设澧城棚厂街。至1948年,共420人。宗派:为国世大,孙应永昌,亦毓才德,廷选贤良,名位荣盛,经济显扬,光照东省,声振南方,克绍先绪,愈远发祥。
王家岗王氏:始迁祖凤尧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正统迁澧州东厢村。后明季兵燹,九世祖可泰徙城南襄阳街,可卿徙澧东王家岗。至十一世美、圣二公徙澹津单家拐刘公桥。十五世绶公同胞照、进二公,一徙澹津双济桥,一徙洋湖口,子孙世居。至1948年,共127人。派语:正大光先业,守经绍祖德,鸿文永兴启,忠孝振家国。
王家峪王氏:始迁祖登甲、登魁、登榜、登科四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佑神观宏鹤山白鹭湾黄诽港。于明万历间迁湘。登甲生子二:明、镇,明公分析和尚洞,镇公分居王家峪,修建祖祠于玉皇庵台东南里许,后被蚁毁坏,复迁于白家峪凤形地。至1948年,共113人。宗派:志大廷有应,学国文宗承,尚则思丕振,士表永昌兴。
白水港王氏:始祖自辅公,原籍江西南昌,数传迁湖北江陵,徙石首,因洪水汜滥,于湖南临澧合口下之三元口登岸,落业于澧县之白水港。至1948年,共62人。宗派:自继向汉士,登昌正大宗,如宜光道德,永岸启先宏。
小渡口王家王氏:始祖华兖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生子三:朝雄、恩明、朝觐。长朝雄于明永乐二年(1404)勅封湖南总督巡查各府州县,时同三弟朝觐、妹丈胡静宦游澧城,遂落籍于澧南黑山湾九根松彭山庙王林坪。华兖公仍安故里,至景泰初,因次子恩明为澧州牧,迎养澧署,卒葬澧城西北柘林山,恩明遂近茔作室,子孙俱家于澧。祖祠设白云乡四保。至1948年,共1620人。宗派:德教及九有(远),世(庆)祚延锡光,治化崇忠厚,经文守典章,怀仁心广大,志道业荣昌,宜室徵定保,安邦永绍芳。
袁家闸王氏:始迁祖珪公,文林郎,原籍江西南昌县。明末清初迁澧州东门外,后徙居涔河大栗树。祖祠设袁家闸。至1948年,共130人。派语:廷良尚道禄,启宽家之志,儒士应宏远,学敏宗德大,裕国承昌运,光祖献世敦,丕振槐芳茂,先泽有馀庆。
大新乡古经堂王氏:始迁祖瑚,由湖北监利迁澧,卜居白塘堰之古经堂。至1948年,共68人。宗派:荣廷之则大,应远本世宗,士承光邦辉,家学耀福龙。
柘茨笼王氏:始迁祖暄、銮,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初,暄公以指挥使偕銮公征九溪蛮,蛮平落业慈利十三都,继迁澧州,暄公子孙居澧西柘茨笼;銮公子孙居安福县(今临澧县)北白崖寺。祖祠设汉景乡拖锹堰。至1948年,共809人。宗派:士应昌宏成,志业登荣盛,学者能如之,作述自光明,邦家钦其道,天命永维新,芳声传久远,子孙乃尚进。
珠伏峪王氏:始迁祖志富公,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十五年(1382)来澧,家于西山。维时大乱甫定,立草为标,初卜观音寺,再徙珠伏峪。三世单传至世斌,生子四:珍、琇、魁、权,珍公传世不远,琇公当身即止,今所传者皆魁、权两公之子孙。至1948年,共779人。宗派:志安永文单,大继甫登之,福寿康宁远,贻谋世业滋,在国本忠贞,传家广孝思,诗书绳祖武,礼乐象天仪,先声长丕振,芳泽延缉熙,英明逢昌运,佑启万年基。
东岳寺王:氏始祖舆公,自江西吉安府小合寺大樟树迁岳,二世祖正伦由岳徙澧南打岩厂,三世国兴迁澧城棚厂街八角井华市坊,四世兴仁迁城外桐山里阴溪沟。至有桂公始徙澧西东岳寺,祖祠设东岳寺。至1948年,共150人。派语:士宗显明世,永远祖德先,朝锡鸿承在,尔福培自庆,维以志能守,芳祚克长延,庭开光昌运,家乘万载传。
泉垱沟王氏:始祖清公,原籍江西,迁湖北江陵县马家寨。越数传至师望,旋徙湖南澧西天供山泉垱沟。子孙繁衍,至1948年,共110人。祖祠设天供山下。派语:永玉奎言,国仁师系,年木生光,家兆大昌,英才毓秀,贤俊肇祥,诗书泽远,德礼庆长,培植敦厚,辅翼谆良,功宗业广,学修行芳,荣应凤诰,宠锡龙章,佑启咸正,永保安康。
翊武镇襄阳街王氏:始迁祖理公,原籍江西,明洪武朝以武职从征湖广永定卫等处,厥后由永定卫下屯澧阳北隅村十里坪王家大堰。至1948年,共80人。派语:开业原崇德,诒谋在存仁,绵远千世焕,燕翼万年新。
槐市王氏:始迁祖银和,原籍湖北荆州监利县莲台河王家台,后迁湖南澧县王家厂。至1948年,共360人。宗祠在湖北监利。宗派:银士廷正登,玉克修其志。
江湾王氏:元末先祖镇海将军由江西隐居湖北蒲邑池江团西凉山,明洪武年间因西凉山伴水太近,寇盗日侵,复徙居池口,后又拓地于安丰九甲。镇海将军曾孙文龙长子子仁迁居湖南岳州澧州等处。至1948年,共110人。宗派:正大述前绪,光明绍朝仪,祖泽良开远,心传世代裔。
太清山王氏:始迁祖源公兄弟二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洪武二年(1369)迁居澧西西隅里官陂堰玉皇庙。祖祠在太清山。至1948年,共150人。宗派:士大生荣昌,儒家耀祖先,朝清文定国,世泰武安邦,君恩崇孔训,盛德显忠良,钦命传三楚,继槐永发祥。新派:国宗士学,家祚景明,文德贻远,武功懋成。
花园桥王氏:始迁祖福元,明洪武时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澧,落业花园桥,子一:士美。祖祠设花园桥。至1948年,共160人。派语:福士大廷,国启之祚,永朝宏文,传家作度,道德克明,治安可务,先训世承,子孙光裕。
衙前寺王氏:始迁祖守成,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洪武二年(1369)迁武昌安陆府沔阳卫景陵县官城村,至二十三年(1390)自湖北来澧,居澧西衙前寺。至1948年,已传20馀代,共120人。祖祠设衙前寺。旧派:思光宗祖德忠孝。新派:为子习礼义,与世振纪纲,政治臣相用,文学圣贤尚,修福寿必大,作善名自扬,统绪绍永远,门祚兆祯祥。
王官峪王氏:始迁祖开万,字公启,明诰授儒林郎,本屈姓,原籍江陵,明中叶迁澧阳,生子三:瑄、琢、琏。王氏舅智远无嗣,生三女,分配之,遂以女启血统,受王氏遗产为王氏。后瑄公子文贡,明嘉靖举人,历任定海宛平知县,受广东知府,转升云南迤东道。琢、琏二公皆显,里人称之,谓其地为王官峪。至1948年,共1524人。派语:中朝兴盛典,华国维经章,绍祖恢先绪,承宗迪前光,裕后徵德泽,敦本重伦常,孝友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蕙佩三闾洁,兰滋九畹香,人才辉凤阁,相业懋槐堂,上溯高阳系,忠诚奕祀芳。
二虎垱王氏:先世原籍江西南昌,后徙湖北江陵。迨至祚公,水涌江陵,举族云散,有迁四川巫山、巴东者,有迁吉水、大庸、石首者。祚亦率才公赴德安应城,历年未久,又偕节公来澧西,家于临澧合口,后注籍九中里五区。才公生国珍、国玉,玉公生宏鉴、宏珊二公,一住四川,一徙贵州铜仁。独鉴公居此,而开楦、樑、相三大房。祖祠在御史桥南。至1948年,二虎垱82人。派语:节贯昴祖,启之化行,孔德国昌,文运家邦,敬天钦民,守忠怀良,型仁兴让,麟凤呈祥,世济其美,丕振槐堂,德泽绵远,子孙永芳。
千工峪王氏:始迁祖思忠,原籍江西南昌府大栗树,明洪武十二年(1379)迁湖北安陆府京山县,永乐二年(1404)再迁澧县北关外三十五里千工堰。三世文智生六子,长、四、五房徙新安合口,二、三房住老祠左右,一房出继蔡姓为嗣。瓜绵椒衍,或迁宜沙,或散湖北施南、松滋、安乡、公安等县。祖祠在梦溪乡八保。至1948年,共810人。派语:思金文山(玉)庭,梦好嘉为命,孙水世圣朝。续派:祖训彰万代,明德承中和,文学宗先正。
锁市铺王:氏始祖维摩,原籍山东青州府寿光县银杏村,二世梓,历任石首。迨六世安仁迁澧阳锁市铺。后裔分居张天堰、陈家垱及慈利桃林东张公垱。祖祠在澧城州后街。至1948年,共450人。派语:祖德传芳,福履步扬,修成经志,毓子迪光,道希孔孟,学在文章,善以懋永,家业隆昌,丕振后昆,世开其祥。
复胜寨王氏:始迁祖禄公,原籍江西,后徙居澧西,厥后分迁石北信块区穿山河。祖祠落于乐仁乡王家湾。至1948年,共110人。派语:承应自士,大学中庸,廷树永佩,光启有宗,书泽继家,世秀远宏,克绍先绪,焕耀遵崇,君思丕振,帝祚昌隆,礼乐广治,仁义攸同,圣经贤传,儒业孔孟,正贻典则,文武显聪。
澧县大山坡王氏:先世肇迹太原,宋南渡来澧,家于南门,厥后卜迁枫林。始祖亮,传至六世裕翁,子二:文忠、文启。启出继军牧外祖张嗣。人丁蕃衍,分为七门。宗祠二所,坐落枫林乡大山坡。至1948年,共750人。宗派:运永宜从学,天心与象贤,明经承先志,世远丕家传,鸿文敦国宝,绍绪克光前,修齐士之本,作述卜万年。
王氏祠王氏始:迁祖才清,字天成,元季授澧州军民司指挥使,自云南临安府建水县来澧,卜居东乡军牧里。单传五代至仲洲,生子三:大道、大本、大胜,道公之后有迁沅江者;本公之后有迁澧东北十迴港者;而胜公则全迁十里坪鸡公垱。祖祠设三洲乡二保。至1948年,共350人。旧派:秉世朝永兴,志定传于家,孝友恢先绪,文章启国华。新派:孝友恢先绪,忠信启后昆,诗书敦伦纪,文章冠鲜英。
王家垣王氏:始祖太清,原籍澧阳郡,卜居楚江村,子启登。该支尊应浩为始迁祖。祖祠设于三竹园。至1948年,共90人。宗派:之尚祖士经,正远万元兴,洪大叶宗先,承学振高明,朝顺应定国,光兆永安邦。
王家山、汇口、龙潭口,临澧白岩寺王氏:始迁祖景芳、永清、聪、太荣,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代先后来澧。发迹于白岩寺者,为元房景芳公;繁衍东关门,支分于王家山者为亨房永清公;绵延于邓家滩灵阁湖者为利房聪公;而贞房太荣公子孙蕃芜于栗树嘴,转徙于汇口。惟以迁徙不一,居处各殊,且以前宗派不无异同,计自承、谟、丕、显等派以后,始归划一,于是以景芳公为提纲开祖,永清、聪公为四世祖,而太荣为五世祖。祖祠设白岩寺。至1948年,白岩寺62人,王家山100人,龙潭口、汇口共520人。宗派:承谟丕显,用光治化,素学以展,超萃冠群,时为帝简,馨香奕润,先德明远,子孙克绍,遵章崇本,义合乾坤,理执训典,振武修文,锦荣端冕,论道经邦,河清海宴。
易家桥王氏:始迁祖罡公,本戴姓,原籍江西吉安府,于明初迁澧,子添玨以甥继舅入赘王姓,子孙蕃衍,簪缨不绝,于易家桥建有戴王祖祠,以示两不忘本。至1948年,共158人。派语:必仲应添春,朝廷胜有君,仕方永光大,锡泽世鸿承,作述林上凤,启绍金玉鸣。
周公渡王氏:始迁祖纲公,原籍江西南昌,由南昌而武昌,至明初始迁澧阳,落籍枫村、夜鹤、魏家、北民垸等处,生子七,长臣、次折、六銮仍居澧阳,三清、四富、五贵由澧阳迁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三姊妹土地,再迁湖北宜昌长阳县、磨市山坪、长乐县清水堰枚二冲数处。祖祠在周公渡。至1948年,共420人。宗派:经国维鸿绍祖业,传家以书礼文章。
渡口王氏:始迁祖必敬,字端庄(一作临庄),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于明建文三年(1401)宦游湖南茶陵州,弟必玉、必富俱雅爱湖南,故均无回籍意,必玉即居茶陵,必富暂居龙阳,必敬旋闻澧州为荆南第一名州,夙号神仙窟宅,至永乐二年(1404)泛舟游澧,泊桃林东,落家于塌木桥旁,以桃林名里。至1948年,共1008人。宗派:必以祯祥,国大金峰,尚先应孙,志宗孔孟,传家有道,修德维常,克绍先绪,永保元良,文学盛起,声华远扬,礼法遵守,表正模方。
八里河、保宁桥、青宁寺王氏:始祖麟公,原籍金陵,明成祖迁燕,随驾移居顺天府武清县,嗣后奉旨征苗有功,职封指挥,坐镇湖南慈利九溪卫,遂家于此,其裔忠、佑、宽公均职袭将军,传至诚、亨、柳三公,诚世居九溪卫,亨迁居澧县八里河,柳移居青宁寺,称三大支。祖祠设青宁寺。至1948年,保宁桥有352人。原宗派:尚尔聘治,孙极名丝,世泽昌隆,正启燕贻。续宗派:宗功丕显,奕叶芬芳,涵育润远,槐荫愈香,来哲继兴,循守典章,恢宏先业,蔚为国光。
大堰垱王氏:先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传至旻、鼎,于明季来澧,卜居大堰垱河北王家台。祖祠设王家台。至1948年,传20馀世,共650人。宗派:国正天永清,朝安世大定,君相宏远谟,士儒际昌亨,文明昭百载,书经绍千圣,光先宜崇德,顺祖方为荣。
王家湾、晏家峪王氏:始祖如山,原籍金陵,自十世祖一昌肇迁荆楚江陵,继徙澧西,子孙散处湖北长乐梅坪、石门太清山,澧县张顺桥、断口、闸口、卢家桥等处。祖祠在晏家峪。至1948年,递传20馀代,共732人。宗派:山水孙文金仲木守王一三德家廷作文启宗为学昌士。续派:明良之时,定国以道,崇尚先训,大志克宏。再续:祖有毓前庆,慈必多祯祥,振立绪久远,诗书永膺芳,履正宜高显,玉美自观光,晋升希联太,安谦可复长,功烈能绳武,绍兴理成章,开继恩泽广,登贤耀君邦。
龚家湾王氏:始迁祖国贤,明代始居于澧州关山杨正岗烂泥堰。至1948年,共124人。宗派:国文成祚朝邦作大宏克。续派:顺尔祖德,传家本道生,世代光明业,永远定章程。
王家港王氏:先世原籍江西,六传至守元迁澧,卜宅王家港。至1948年,共152人。祖祠在王家港。宗派:启登大尚,槐国俊彦,诗礼方正,科发显永。
盐井王氏:原为土著,始祖及原籍均不详,今断自学珍公始卜居澧北盐井。至1948年,共190人。宗派:志学承祖高,正大光明邦,继绪赖英士,朝廷重文章。
新洲王家嘴王氏:始祖泰华,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樟树,明孝廉,授江南知府,赠博士,因兵变,携子文轩,姪文郎及胡公迁澧,卜居新洲嘉山孟姜垸,胡公后以嗣继之,越三世传位苞、位口、先浦、先寿分为四房,至清咸丰后仅苞、浦、寿三公之裔有传。至1948年,共62人。宗派:位永知应维,国正天心顺,祖德光昌大,传家世泽长,崇儒宏学业,明道焕文章。
新洲王氏:始迁祖载肆,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一说南昌府丰城县老鸦塘,于明永乐二年(1404)迁澧,落籍新州附近啸虎坪,今属津市。单传五传至琳公,生子五,长胜松、次胜柏、五胜权今谓三大房,三胜机、四胜彬未详。至1948年,共2535人。宗派:大德受天命,道昌永正兴。续派:道学克正,家运定兴,绍尔先绪,祖烈丕承,世代久远,多生贤能,观光上国,科甲连登。
王家码头王氏:先世原籍湖北荆州府公安县,清康熙间始迁祖启谟来澧,落籍西关外熊家河。祖祠设停弦渡。至1948年,共62人。宗派:启士廷上书臣忠,定国安邦治道隆,纲纪修和光大业,嘉猷永远代天功。
王家板桥王氏:始迁祖如彦、如圭,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明末清初彦、圭二公同来澧,彦公落业于王家板桥,圭公落业于白马寺。至1948年,王家桥桥64人。宗派:福朱有楚守,如彦庭训久,奕世正光昌,富贵永远长。
熊家台王氏:始祖衡公,原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明末兵燹,子孙徙浙、鄂、蜀、湘。迄数传至君聘,字朝选,明崇祯时,流寇滋扰,自江西迁徙澧城东门外兰江驿分路口。二世天如移津市,子三:之鼎、之冕、之昇,冕、昇二公别迁失考。独鼎公生三子:宣、恺、慈,至清乾隆间宣、慈二公卜居涂家塔,后更名熊家台。祖祠在夹堤口南岸。至1948年,共440人。派语:国正家兴仁,本立道自生,厚培光祖德,砺学希贤能。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贺梅溪左原王氏宗祠将
贺梅溪王氏宗祠、书院暨十朋纪念堂落成维公元二零二五年,岁在乙巳, [详细内容]
- · 湖南澧县各地王氏源流与分布
- · 贺梅溪左原王氏宗祠将于5月16日落成庆典
- · 参加公益讲解 弘扬传统文化
- · 湖北麻城乙巳年寻根祭祖大典举行:九省后裔
- · 《山下方:在北斗与虎纹间生长的村庄》(终
- · 乡音里的家国记忆
- · 江西赣县王氏续修联修族谱颁谱仪式举行
- · 宁德祠堂文化专委会考察太姥山陈氏宗祠
- · 热烈祝贺英山王氏和巷口王氏宗亲二周年联宜
- · 隆重祝贺戴云山脉闽王文化交流座谈会圆满成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
- · 《王氏开族始祖—太子晋及其后人迁徙分布》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一)
- · 重庆市王氏宗支派别录(二)
- · 湖南王氏家族源流:湘潭王氏
- · 浙江苍南县王氏
- · 三槐王氏世系总圖
- · 网络钩沉·王姓源流
- · 太原琅琊三槐王氏源流
- · 王姓家族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