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今日寒衣节丨 为天上亲人添衣送暖,愿烟火人间吉祥平安!

2023-11-13 16:40:23来源: 诗词天地

打印 字号: T|T
十月一,送寒衣。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是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以纪念仙逝的亲人,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谓之送寒衣。
 

01
寒 衣 节 由 来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
 
人们用秋收之物祭拜诸神与祖先,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春 。
 
 
02
寒 衣 节 传 说 
 
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期,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品尝。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入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得见丈夫尸骨。
 
她在哭倒长城后,与秦始皇当面对峙,诉说这世道的残忍与不公,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03
寒 衣 节 习 俗 
祭先祖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烧寒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烧寒衣的时候,拿一根长长的小木棍,拨开未烧尽的纸衣,待衣物都烧成灰烬,才算是完满。
 
冥途冷远,寒衣送暖,给逝者寄一份思念,为生者祈一份祝福。 
 
我们深信,对逝者的关怀,亦是对活着的人最好的慈悲。
 
准备过冬
 
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关注诗词天地,后台回复【诗词接龙】,125句经典诗词接龙,一气呵成,太爽了!
 
04
致已故的亲人:
 
遥寄思念,祈求平安
 
街头今夜送寒衣,聊将一并寄哀思。
 
一年一年的寒衣,一日一日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思念。
 
送一件寒衣,愿天堂亲人,不再孤冷,身心皆安; 
 
寄一份哀思,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人间安康。
 
他们虽已离开人世,但一直活在心中,永不相忘,时常思量。
 
回想过去的日子,才发现亏欠太多,没能好好陪伴,常去看望。
 
如今他们不在了,才渐渐懂得,什么是追悔莫及,抱憾终身。 
 
人世间,最无奈的就是生离死别,最痛苦的就是天人永隔。一旦离开,便是永远,再也没有来生,再也续不上前缘。
 
寒衣节,是提醒活着的人,不忘逝者,劝告活着的人,学会珍惜。 
 
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每次相逢和别离,珍惜每份情意和缘分。 
 
世界上最深的爱,就是纵使远隔千里,天人两隔,我的心里依旧有你。
 
世界上最大的愿,就是身体健康,家人团圆,一生别无所求。
 
天气变冷了,记得给挂念的人添衣送暖。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纸短情长,言不尽意。
 
只愿天上亲人,清静安息;愿烟火人间,平安吉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