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2、王十朋《题湖边庄》赏析

2023-07-19 23:08:55来源: 吴宏富 文史拾贝

打印 字号: T|T
题湖边庄①
十里青山荫碧湖②,湖边风物画难如③。 
夕阳茅舍客沽酒④,明月小桥人钓鱼。
旧卜草庄临水竹⑤,来寻野叟问耕锄⑥。 
他年待挂衣冠后⑦,乘兴扁舟取次居⑧。
 
【出处】
 
《王十朋全集》第8页。
 
【存异】
 
1.作者
 
      本诗多数版本作王十朋。但也有少数版本说是朱熹,如卢文周编《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800页、方子丹著《中国历代诗学通论》第320页、盛晓光 赵宗乙主编《中华语言精粹宝典》第2016页等。
 
2.诗句
 
     “旧卜草庄临水竹”中的“卜”,王长工编著《钓鱼词典》第204页作“人”。
 
【注释】
 
     ①湖边庄:即湖边草堂,指王氏建在湖边村的别业。湖边,位于乐清市淡溪镇之中心地段,前仰梅屿山,后抱双溪,水源发于四都左原的梅溪,潺潺地穿过桥外、潭头、桥底、下埠宅四村,交汇于此,名曰左湖,水清如镜。四村居民围绕左湖四周而居,人们将四村统称为“湖边”。
 
②十里青山:指白龙山一带山脉。左原、湖边一带,为群山所环。荫,遮蔽。碧湖,指左湖,据光绪《乐清县志》:“梅溪口为左湖,又东迳湖边,至孙家垟与双桥河合流而南,为石埭河。”宋时湖边一带水面开阔,今已淤成河道,不复称湖。
 
③风物:风光景物,即风景。如:比。
 
④沽酒:买酒。
 
⑤旧卜草庄临水竹:曾经在临近水竹处择地修筑草舍。指湖边庄。卜:指选
 
⑥野叟:老农。
 
⑦挂衣冠:辞官。南朝宋陶弘景,年轻时为诸王侍读,后脱朝服官帽挂在神武门上,上表辞官。见《南史·陶弘景传》
 
⑧取次:随便。
 
【赏析】
 
        宋建炎三年(1129),王十朋还是18岁的书生,虽未金榜题名,但论学业,饱读四书五经,能过目成诵,精通过人;论情操,在其父王辅教悔与潘翼(字雄飞,号鹤溪,原青田人,徙居乐清,学问渊博)老先生的启迪下,早有立业报国的大志。在潘先生的多次推荐下,十朋的父亲终于同意十朋转学金溪(县城招仙馆)。那年夏天,王十朋携带了诗书、行李,与其同窗季仲默(号劲雯)、刘镇(字方叔)辞别了家人,离开了左原梅溪。他们往东先步行近十里,一路溪水潺潺,青山连绵,令人心旷神怡。三人很快便在湖边庄乘舟前往。对位于白龙山下风景秀丽的湖边,王十朋早已地熟人亲,因为他在少年时曾多次到过湖边,与一位名叫林梅屿的挚友一起论文过宿。每次来此,二人便带文房四宝往庄后的桂屿山上的一处崖下读书论文,居高俯视湖边景色。这座桂屿山坐西朝东,竹绿、树茂、林深,桂树无数,金秋桂花香飘十里,钩藤搭棚,正是求学的好地方。此时此刻,情景交融,倍感亲切,十朋便脱口吟诗一首:“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这下,身边的两学友拍手称赞:“大哥触景生情,出口成诗,格调清幽,大有王维的田园诗风啊!”十朋道:“哪里,只不过熟知湖边景物而已,可惜今日未逢林梅屿,我该在入秋返家时再与他畅叙呢。”
 
       王公之诗,不尚华藻。诗人在这首田园诗名篇《题湖边庄》中表达了热爱农村的高贵品质,恬淡自然中蕴含了诗人热爱家乡的情怀,是他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和弦。画盈于诗是宋诗的特点,本诗正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多种典型景物把画移入诗,又把诗中之画移于外。尤其是最后一联“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遥想退休后回湖边居住的情景,以抒写年轻人的壮志抱负,与传统借景抒情的写法有所不同。让人们去追寻他年挂冠后的居处,尽情想象其景象,真可谓境外有境,象生境外了。
 
        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天敌,1171年,花甲的王十朋三上章后,总算获准才龙图阁学士致仕(挂衣冠),却在当年去世,终未能乘舟而居那么美的家乡景色里。
 
       诗句“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入编胡奇光、强永华编著《中华千古佳句辞典》第185页、沙丹主编《名联 名言 名诗三雅集锦》第119页、盛晓光、赵宗乙主编《中华语海》第3册第2016页、崔沧日编著《中国画题咏辞林》第760页。
 
       诗句“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入编王晓白编著《楼之诗》。
 
       诗句“他年待挂衣冠后”成为陆尊梧等主编《历代典故辞典》、陆尊梧编《新华典故词典》“挂冠辞官”条目下“典形”“挂衣冠”的例句。
 
本诗得到多位名家的好评。例如
 
1.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第4卷鉴赏本诗:
 
       这首诗描绘江南青山碧湖之滨的村居景象,抒发了诗人欲挂冠卜居湖村的
 
       隐居情怀。诗除了对仗工稳而外,诗人还善于描绘江南湖村景色,使之如一幅江南水乡风俗画,读来让人觉得饶有韵味。
 
       本诗得到多位名家的好许。例如
 
2.钱志熙著《温州文史论丛》鉴赏本诗:
 
清张景星等人编选的《宋诗别裁集》,选王诗四首,分别为七古、五、七律各体。其中《题湖边庄》一首,因是写本地风光,在当地较为流传。诗是这样写的:(诗略)。这首诗以极其朴素的文字写出乡野风景和乡村中的一种人文气息,也写出了一个科举取仕宦的读书人的心理。他要在他未来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目前所体验的田园生活之间寻求一种谐和。这首诗中的宁静恬和,似乎只属于一个土著的诗人。
 
3.李健、康金声《古代田园诗注析》鉴赏本诗:
 
      这首诗写湖边庄的风物,表现作者对这个小山庄美丽自然风光的赏爱,和希望在其间过闲适自如的田园生活的愿望。虽然作品描绘的田园生活图画有浓厚的士大夫情调,但毕竟写出了一个山青水秀、幽静自在,可以惬意生活并多少接触点农事的村居环境,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也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第一联写湖边庄的形势,并总赞风物秀美。第二、第三联紧承第二句,具体写动人的风光。住所只有茅棚,物质条件远不优裕,但有令人神往的精神享受:夕阳反照,晚霞映户,确是优美的景色,而且还可以随意沽酒。美景在眼、美酒落肚,岂不快活;明月下,小桥边,可以投竿垂钓,享受另一种乐趣。而且风竹摇曳,照水弄姿,满可以引逗诗情。农夫耕耘,自己若有兴,还可试手。难怪他要在此处卜筑草舍了!诗的最后一联是直接抒情:作者希望免官以后,驾一叶小舟,乘兴在湖上游赏,在湖边庄欢度晚年。
 
       诗的起句很好,总写一笔,就把人带进一个青山护碧湖,绿水傍青山的优美环境里。“荫”字用得十分传神,它似乎使人看见了投在水中的山影和含山摇影的湖镜。第三、第四句,也有功夫:其速写方法象高明的画家,只在夕阳茅舍的背景上画一沽酒客,只在月下小桥边安置个钓鱼人,就是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图画。文字既简洁,境界又动人。
 
4.许金榜《历代山水田园诗赏析》=鉴赏本诗:
 
       这首诗写潮边庄的优美景色及和平宁静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作品首先从大处着眼,描写了一片湖光山色,作为湖边庄的背景。这如画的景色是美丽的,但湖边农村的风景却比图画还要美丽。作品用“湖边风物画难如”,从青山碧湖的大背景拉向具体的湖边庄,迅速地扣住了题目。接着,下面四句便具体描写湖边庄的景物。黄昏时分,夕阳映照着茅屋,有人到茅屋买酒,这是一个活动的镜头;稍晚一些,月光洒满了小桥,有人在桥边垂钓,这是一个幽静的画面。对诗人来说,这些景物是十分亲切的,因为过去他曾在这里修筑草舍,并找老农询问过耕作的事情。因此作品从夕阳草舍、明月小桥、酒客钓叟,进一步写到水竹旁边诗人往日所建的草舍,还有那并未出面的曾与诗人相谈的“野叟”,更加感到亲切。诗人热爱这优美动人的景色、和平自由的生活和淳朴善良的人们,所以最后表示辞官以后一定要到这里来居住,这是抒情,同时也更进一步突出了湖边庄的美好。这首诗的写景很注意光线色彩的配合。青山碧湖,色彩明丽;茅舍映以夕阳的金光,便具有一种温暖的活力;小桥洒以银色的月光,便充满一种静谧的诗意。这首诗不但描写了自然风光,如夕阳明月、茅舍小桥,而且描写了活动着的人,如沽客、钓翁、野叟,因此它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死寂孤冷的境界,而是一种和平、宁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场景。它使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和美好,引导我们热爱人生,这和那种消极避世、啸傲风月之作是不同的。
 
5.张润秀选注《王十朋选集》鉴赏本诗:
 
      状景佳作,历来受人称赏。
 
       清许印芳《诗法萃编》举“夕阳”一联,评曰:“善写情状,可为后学楷模。”
 
      胡云翼《宋诗研究》品味本诗,称其颇具“奇情美意”。
 
       陈增杰赞赏曰:“通篇白描,语极秀俊。”(《南渡第一流余事作诗人》)
 
       许宗斌称赏曰:“冲淡自然中蕴含了诗人热爱家乡的情怀,是他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和弦。”(《箫台清音·南宋名臣王十朋》)
 
       钱志熙《乐清历代诗词漫谈》析云:王十朋“要在他未来所追求的治理想和目前所体验的田园生活之间寻求一种谐和。这首诗中的宁静恬和,似乎只属于一个土著的诗人,与‘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出吾乡’(王禹《村行》)是不同的。”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