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皋虞王氏 | 一个望族迁徙的起点

2023-06-13 21:04:39来源: 胡相洋 青岛文旅

打印 字号: T|T
皋 虞 王 氏
 
       中国历史上历次的人口大迁徙,多是由于战乱、灾害、瘟疫引起,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耻、大槐树移民、湖广填川、闯关东、走西口等,而文学史上最富故事性,又最容易让今人引以为羡的,莫过于永嘉之乱中的晋室南迁(又称“衣冠南渡”)。
 
        关于这段历史,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流传最广。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旧时王谢”,指的即是北方贵胄王家与谢家,因战乱避居金陵(今南京),同住秦淮河乌衣巷的故事。
 
       无论时光怎么迭代流转,不能否认,今人对历史上的“王氏”印象一直都不错,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魏晋是一个“尚神”“尚韵”的时代,围绕“王氏”所氤氲的种种“自由”“放浪”“洒脱”,是人们对这个家族的一种“符号”式记忆。除却南朝刘义庆编写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这种“符号”记忆的产生,则离不开“王家”的一个关键人物——王羲之。
 
 
       我们通常这样介绍这位影响了千年书坛的艺术家: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行书《兰亭序》为“天下第一”。王羲之虽然生在琅琊临沂,但有趣的是,他的家族却和即墨有着很深的渊源,因为他的祖先从西汉起就生活在当时的琅琊皋虞。从王羲之的九世祖西汉博士谏议大夫王吉开始,王氏族人名士辈出,文堪风雅绝代,武能安邦定国,王羲之和他的先人们构成的显门望族,在西汉至晋朝的数百年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历史。
 
       王氏祖居即墨,这曾是个一再被怀疑的事实。因为在正史中,王氏迁居临沂的原因一直语焉不详,而世人在介绍王羲之时,也均是说他祖居“琅琊临沂”,确实没提他之前的老祖宗的事儿。幸运的是,有学者从清同治版的《即墨县志》中,发现了关于“王氏”的一些记载。“人物·王崇”篇记:“崇祖孙父子世居于墨,数传至祥、览,居临沂为晋名臣,……琅琊诸王所从出也。”王崇是王吉的孙子,王骏(西汉丞相)的儿子,官职西汉大司空,封抚平侯。《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微,琅琊临沂人也,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后也。”王览则是王祥的同父异母兄弟。尽管这一记载十分简略,但对于皋虞王氏和临沂王氏来说,这座谱系传承“桥”也就搭起来了,这清楚地表明,王吉就是琅琊临沂王氏的先祖。
王雷摄影
 
        今天,从青岛市区乘坐地铁11号线到即墨,有一站保留了“皋虞”这一地名,出地铁口,一座书写着“羲之祖居”的仿古牌坊,在村口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区域曾经的辉煌。距村庄西北约一公里,是王吉古墓群,1982年被列为青岛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尘古道,虽然古墓横陈阡陌,然而琅琊王氏自此发迹,经汉,又历魏、晋、南北朝至今已有2100余年。这2100余年里,王吉的子孙们从即墨到临沂,从临沂到南京,从南京到杭州,再到绍兴,绘就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南迁图”。尤其是经过汉朝和魏晋几百年时间的积累与发展,“王氏”到东晋时期得到全盛的展现。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家族也衣冠南渡。后助力司马睿建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中兴了晋室,并与王家共享天下,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历史中的王氏家族,不仅掌握兵权,政治地位悍然不动,能在朝堂上“弹冠”,文化艺术上,“二王”也是极尽魏晋风流,在亭台上各自“酬唱”。“南迁图”中的“画眼”固然在晋,但迁徙的起点——皋虞,这个王氏家族发迹的“原点”,不应该被遗忘。永和九年,不知道王羲之于暮春之初的兰亭暖风微熏时,是否意识到先祖自琅琊临沂动身南下时,就离他们的祖居皋虞城越来越远了。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上一篇:长沙八支王氏始祖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