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宋状元王十朋诗赋“东山”

2023-04-25 20:16:41来源:吴宏富 文史拾贝

打印 字号: T|T

“东北干隐兮明月在,东山卧兮白云迷。”

 
      此句出自南宋王十朋的《会稽三赋》。【王十朋门生,南宋周世则原注】北干山在萧山县北。孔灵符《地志》云:“许询家于此山之阳。”询诗云:“萧条北干园。”刘真长叹曰:“清风明月,恨无玄度。”东山在上虞县西北三十里,谢安石高卧之处。李白《忆东山》诗云:“白云他自散。”【南宋史铸原注】《会稽志》云:“东山在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旧经以为在西北三十里,非也。东山因谢太傅而名者三:一在临安山中。一在金陵。《建康志》云:“谢安本居会稽东山。后入朝,乃于此营筑以拟之。”二山虽太傅之所游历,非故居之东山,惟上虞乃故居也。《世说注》引《续晋阳秋》曰:“安石家于上虞,因咸康初辟召不起,高卧历年”,正在此山。
 
 
     《会稽三赋》为宋代文化名人王十朋任绍兴签判时作,名重当时。《会稽三赋》记述会稽历史演变、风物民俗,铺张扬厉,词语丰赡,旨趣明畅,规模宏大,为南宋大赋之杰作,中国赋史中的名篇。先后有宋周世则注,史铸增注,明南逢吉注,尹坛补注,清周炳曾补注。此书乃十朋任职绍兴时作,形式虽采词赋,实属地志一类。在王十朋三赋中,以《会稽风俗赋》篇幅最长,流播最广。明代文学家陶望龄曾批点《会稽三赋》云:“首赋典雅精核,庄整骈俪,真称杰作。末二赋寄慨抒怀,亦复婉转流利,荡然可观。”明刊本陶望龄《序》云:“龟龄风俗等赋,乃更流传,龀秀之童,无不上口,其家传户习,殆似元和之诵微之也。” 《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赞其“全篇文笔巨丽,铺陈推演,蔚为大戏,是浙省赋体志书典范”
 
       众所周知,“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同时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中谢安隐居后又出来做官从政,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家族的荣耀。而王十朋十年九赴太学赶考,则是为了实现“读书报国”的夙愿,辅助南宋抗金恢复中兴大业。
 
       辞官后,谢安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同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同时,因为谢万事件,谢家在朝廷中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一些重要人物先后逝去。为了家族的荣耀,已经四十多岁的谢安,才有了做官的兴趣,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八十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被王俭称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称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太元十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而他当年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如今绍兴上虞上浦镇境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谢安山。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而博学多才的南宋状元王十明将“东山”典故”频频写入诗词歌赋中,作有吟“东山”之诗词数十首,灵活运用“东山再起”这一典故,其中的“东山再起”的精神不仅激励了王十朋自身,还激励他的学生,并劝导同年不要辞官,努力成为朝廷重臣、国家栋梁。王十朋用“东山再起”的精神成就了其辉煌人生。
 
       一、与同学共勉、激励学生
 
       ★“杜门不愿高轩过,聊学东山谢公卧。
 
——《戏酬毛虞卿见和》)
 
       少年时王十朋用“东山再起”典故与同学共励:虞卿(即毛宏),金溪仙馆同学。
 
      ★“好似东山谢,满庭芝与兰。义方能不倦,擢秀固非难。
 
——《渊源堂十二诗》其九 《擢秀斋》)
 
       做剡溪师席时,激励学生。渊源堂是王十朋的好友剡溪周德远家的私塾,其中有十二处堂、轩、斋、馆。绍兴二十三年(1153)3月,王十朋因太学同舍好友周德远之邀请,到他创办的剡溪书院任师席。南宋高似孙《剡录》载:“剡周氏渊源堂……时永嘉王公十朋居师席,台、温秀士咸在馆塾。”在剡溪约4个月。应主人之请为渊源堂12处建筑命名。王十朋为每处建筑赋诗一首,共12首。最后又作了《渊源堂十二诗序》,交代渊源堂的地理位置、布局等。其对各轩、斋、馆命名意图的诗意说明,展示王十朋博学慎思的学术功底。
 
         二、激励自身,终成“南宋大贤”。
 
        王十朋曾两度入剡担任师席。期间追随谢灵运的脚步,登上覆卮山——这座旧始宁县最高峰(今为嵊州市和绍兴市上虞区界山),作诗《覆卮山》一首,一抒缅怀谢公之情:
 
四海澄清气朗时,青云顶上采灵芝。
登高须记山高处,醉得崖头覆一卮。
 
 
       绍兴十八年(1148),王十朋与嵊县学子周汝士一起上太学,同入上舍,志同道合,在学业上互相切磋、互相砥砺,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成为同舍契友。王十朋在参加礼部考试时,因力主抗金、收复失地的思想,得不到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的首肯而落榜。周汝士中四甲第三十八名进士,登上了王佐榜,但他慧眼识人,很欣赏王十朋的才华,当年便盛情邀请王十朋到嵊县东曦门(今剡湖街道),在周氏兴办的渊源堂义塾和周汝士家塾任师席,讲学授课。王十朋以他的博学多才和在梅溪设帐的经验,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把渊源堂义塾办得井井有条,使渊源堂义塾名声大振。除周门昆仲子侄外,远近学子也慕名负笈前来,可谓桃李葱茏,盛极一时。周氏家族登进士榜者有六人出于王十朋之门。南宋《剡录》卷一载:“剡周氏作渊源堂……时永嘉王公十朋居师席,台、温秀士咸在馆塾。”民国《嵊县志》卷十八《寓贤》载:“十八年,汝士第进士,延十朋为义塾师,远近名士多从之游。”《嵊县志》(修订本)亦载:“绍兴十八年,乐清名士王十朋应县城周氏渊源堂义塾礼聘为师,远近从学者甚众。教授生徒,开一代学风。”为此,笔者在拙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中加以总结提升:“王十朋为南宋时期嵊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嵊县文教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三、劝导同僚,为国出力。
 
 ①“也知有意东山卧,其奈苍生望子何
 
——-《子绍至云安复和前韵见寄酬以二首》其一
 
全诗曰:
 
细阅皇朝进士科,第三人最得贤多。
不劳则饿天将任,或起而僵帝欲哦。
馆阁早推仁者勇,庙堂终作国之皤。
也知有意东山卧,其奈苍生望子何。
 
       乾道元年(1165)至乾道三年( 1167),王十朋知夔州(今重庆奉节),其间,他的同年(同科考中的进士)梁子绍从彭州(今属成都)移知云安(今重庆云阳),途经夔州,拜访王十朋,流连数日,两人以诗唱酬。梁子绍抵达云安后,又用前韵寄诗给王十朋,这是王“酬以二首”中的第一首。
 
       王十朋和梁子绍同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丁丑,1157)进士,王为状元(第一名),梁为探花(第三名)。首联说,本朝科举进步中,第三名贤臣最多。作者自注列出腾达道、陈了翁等四人为证,包含了对友人的夸奖。第三句语出《孟子·告子章句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意思是友人堪当大任。第四句的“僵”本指躺着不动,喻指伏处不出(退隐山林不出好似东山谢,满庭芝与兰。
        通读全诗可知,梁子绍在巴蜀地方当官,条件比较艰苦,曾萌生辞官退隐念,王十朋委婉地进行劝导。
        首联先肯定他是个良才贤臣;颔联再说他到艰苦岗位挂职锻炼,今后堪担大任,会被重用;颈联既回顾又展望,当年在秘阁,你已崭露头角,来日必能成为朝廷重臣、国家栋梁;尾联很重要,你如果辞官隐居,怎么对得起黎民百姓寄予的厚望呢?
  王十朋这首诗从国家托付、民众瞩望角度规劝友人勤于职守,其意义、作用是积极的、进步的。王十朋这首诗从国家托付、民众瞩望角度规劝友人勤于职守,其意义、作用是积极的、进步的。
 
②诛茅筑室小东山,天下苍生望公起。
——《题何子应金华书院图》
 
       何子应即何麒是王十朋创建楚东诗社成员中离世最早的一位。何麒生有大志,忧国爱民,以雪耻复国为己任;学贯经史,才气横溢,善辞章工书画,富于收藏作有《金华书院图》。此诗王十朋作于饶州任上。通过写黄莺与鸠鸟厌倦分离来表达自己对何子应的怀念之情。
 
        乾道元年(1165)二月二十二日,何麒赴部述职,王十朋赋《送何宪行部趣其早还》诗为其送行。何于途中亡殁,十朋极哀痛,作《哭何子应》诗三章以悼之,表达了对何麒离世的悲痛。诗中何宪、何子应、何夫子、金华为同一个人,即何麒。他们相互交游、唱和,甚为密切。从他们题咏王十朋老家书斋“不欺室”(北伐老将张浚题匾)系列作品可以看出,他们都是支持张浚北伐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反对江西诗深用典、资书以为诗的恶习;亦反对以诗明理,而是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记事、抒情、达意,自有其成就与特色。
 
 
       三、试问东山,花似当时否 
 
——王十朋《点绛唇·酴醾》
 
        东晋谢安,曾隐居浙江上虞之东山,后人因以东山称之谪仙:唐诗人李白,被称为天上谪仙人。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春末夏初开花,色白或黄,香微而清,可酿酒。
 
        此词所咏为山中的野酴醾。虽然“野态”犹存,但其芳姿喜人。有心折它呆,又拍被钩任飞袖,“不放攀花手。”寥寥数语,将酴醾的特点和赏花人的心理刻画得生动而具体。
 
       经历了隐逸梅溪、力主抗金和安做牧民老吏这人生三部曲的王十朋,借此词发出了无限感慨,这才是王十朋真实思想的流露和写照。总览王十朋的吟“东山”之诗词歌赋,具有语事平淡、情真质朴的特色,充分表达出王十朋内心的至情至性,且极具史料价值。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