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祝贺福建省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成立

2022-11-07 12:48:1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巧禄财福善留余,和谐发展万年长】
福建宁德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
第一届会员大会在赤岸王氏大宗祠胜利召开。

 
       二十大后,深秋时节,福宁大地,层林尽染,留余文化,焕发生机。留余文化源于王伯大的《留余铭》。王伯大(11851253),南宋长溪赤岸人,他进士及第,曾任青田县令、枢密副都丞、刑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务,是迄今为止闽东历史上职务最高的官员,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霞浦历史文化名人。王伯大出生于官宦之家,其之清廉,朝野闻名。《元史》在其孙子王都中传记中称其“清白之操,出自家传。”王伯大忠于国家,忧国忧民。他因多次向理宗皇帝直言民之疾苦,揭示朝廷之弊端而出名,被誉为“骨鲠大臣”。他宦海沉浮数十年,对民间疾苦,对家国情怀,对人生感悟有独到见解。他致仕后,居住赤岸村,筑“留耕堂”,书写著名的《留余铭》家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所谓留余,就是凡说话、做事留有余地,和中适度、恰到好处。

     世界王氏网福建省讯(王忠坤 耕夫 网工)2022年11月6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在赤岸王氏大宗祠胜利召开。上午9时许,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共有81名会员参加了今天大会。
       首先,福建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筹备组组长王龙华做《福建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他说:留余文化受到中纪委的推崇。福建省纪委宣传部黄强部长指出,留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成立组织时,不应成为王氏宗亲联谊会,应该充分吸纳各个姓氏的精英分子参与研究,共同促进留余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因此本会首批88名会员就有一半,来自霞浦,来自闽东各县的非王姓会员。王龙华指出,筹备工作确立了物色会长人选的标准:既有担当、有情怀、有文化,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经过多方征求意见,选到了年轻有为、各种条件都符合要求的青年才俊王锦林。主管单位确定为霞浦县政协,因为政协主席韦大兴先生,思想解放,眼界开阔,对留余文化研究高度认可和支持。对本组织名称和会徽方案的制定也颇具匠心,十易其稿乃成。

        党的二十大长风浩荡,留余文化研究踏上新征程




       大会讨论通过了《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章程》,表决通过了霞浦县留余文化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表决通过了监事、监事长以及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
       新当选的霞浦县留余文化理事会会长王锦林讲话,他说,中国五分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和五分之一的世界记忆遗产出自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独一无二的家族。留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霞浦人的骄傲,更是王家人的骄傲。
        执行会长王龙华接着谈了五年任期规划:1,建设三个留余文化基地(赤岸留耕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牙城留余文化广场和雉溪王伯大墓公园)。2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撰写《王伯大传》,并搬上银幕。3,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征集、汇编《留余文化论文集》。4,开展留余文化对外交流。5,建立留余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领导支持,后劲十足,未来可期。
       会上,霞浦县政协副主席林冰炎女士,作为主管机关领导,亲临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促进会揭牌。

       会议还举行了聘书颁发仪式 ,宁德市闽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柳容女士,率团亲临现场致贺词。 蕉城区慈善总会会长王明水,松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自喜都亲临现场,参与聘书颁授仪式。
     会议开的圆满成功,诚如王锦林会长所言,有这么多学者和会员参与,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学习研究留余文化精髓,相信留余文化一定会在霞浦发扬光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