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称怀孕为身怀六甲?其中“六甲”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古时候的观念里,子嗣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尤其是男孩儿。毕竟女孩子养大了总要嫁到别人家去,而男孩子是可以一辈子留在自己家里的。而且女儿生的孩子要跟别人姓,但儿子就不同了。
所以在古代,尤其在帝王家是非常看重子嗣的,尤其看重男孩子。后宫的妃子们生个男孩就可以母凭子贵,宠妃更可以凭借生子宠上加宠。男孩儿生下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官进爵,而女儿却可能面临和亲。
再看看历史中的朝代更迭,那些王爷们在老皇帝老去之时,哪一个不是用尽了手段,只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而他们的母亲也会因此在宫里享尽荣华。
说到这就有一个问题,古代女人怀孕之后都会被称“身怀六甲”,六甲是什么意思呢?
何为六甲
关于六甲有很多种解释,有说是神兵神将的,有说是指年纪大的人,还有解释说六甲是用来代指六十年的。在众多解释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说法是,六甲指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以甲字起头的就这六个,所以简称为六甲。
天干地支是古代的天文历法。在几千年前的古老中国,没有电子表,没有时钟,人们根据观测天象来计算时辰。古代也并不是24小时制,而是12小时制,也就是说古代的一个时辰其实是指现代的两个小时。
天干地支具体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甲”就是十天干中的一个,其他九个则为“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就是天干与地支的搭配了。
身怀六甲
一说起身怀六甲,大家都知道是指女人怀孕了。但是这种说法是如何兴起,又是为何兴起呢?
从隋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这种说法。《隋书》里面曾经记载过,六甲之日是上天造万物的日子,因此也是女人最容易怀孕的日子。所以后来就形成了身怀六甲的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的很多依据是对未出生的孩子的美好祈愿。有人觉得六甲是六个神兵神将,那么身怀六甲自然变成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自己肚子里是六个神兵神将,那谁会不高兴呢?
还 有人认为,六甲是指六十岁的老人。在古人的思维里,六十预示着一个轮回。而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皮肤也是皱皱巴巴的。所以古人就用身怀六甲来表示一个新的生命即将到来。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藏五不藏六”。古人没有验孕棒,也不能去医院做B超,只能靠大夫把脉来判断是否怀孕。那么普通人家的女人怀孕请不起大夫,就只能孕妇自己感觉,或者是等,即五个月看不出怀孕,六月份就能看出来了。
身怀六甲固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不是所有的女人怀孕都能成为身怀六甲。只有怀男孩的妈妈,才能称作是身怀六甲。六甲日代表的是“阳”,也就是男性;而六丁日代表“阴”,也就是女性。所以怀女宝宝的情况下是不能说人家身怀六甲的。
但是为什么古代只有身怀六甲的说法而没有身怀六丁的说法呢?那必然是和古代的观念和大环境有关了。
首先,虽然今天的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在婴儿出生之前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性别,不过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被提前告知的。但是在古代,医疗技术远不如今天,生男生女只能靠类似于“酸儿辣女”这种民间传说来判断。
所以说古时候,小孩子出生之前是无法判断性别的。自然也就不能说人家身怀六丁了。但不能说身怀六丁,怎么能说身怀六甲呢?这里面就和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有关了。封建思想总会认为男孩子比女孩子“金贵”,“生男孩比生女孩好”等等诸如此类的想法。
因为男孩子总是要成家立业、光宗耀祖的,只有男孩子才能堪当大任,女孩儿只要学学女红,会认一些字,懂一些礼仪,会女孩子该会的就行了。在古代,女人成年之后需要做的只有相夫教子,她们连自己的姓氏都没有,自己的姓氏之前总要冠上夫姓。
而宫里的那些娘娘们,在怀女孩儿的时候被挤兑和暗算的可能性小,就是因为女孩儿和男孩儿在古代没有可比性,公主不会对阿哥造成威胁。只有生阿哥才能母凭子贵,而公主的母亲将来可能只有目送自己的女儿远嫁和亲的份儿。
这还是在富贵人家出生的女孩儿。如果只是老百姓家里的女孩子,可能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
现代说法
如今我们对于女人怀孕的说法更多了,不只是身怀六甲这一种。有人会直接说“有了”,有人会说“怀孕了”,还有的说“有宝宝了”,有的人会含蓄的对丈夫说“你要当爸爸了”等等。
而今天,无论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出生之后,都是家里的宝贝,都会接受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浅看只是一种说法的流变,但是这种流变的背后实际上是观念的转变。现代化的中国给予男性和女性同等的权利。性别平等和妇女解放在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
今天更加开放和文明的中国已经更加包容,现代文化更加多元。文明已经不再执着于“身怀六甲”这一种比较复古的说法,但每一种都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婴儿的期待和喜悦。
在过去那个只能靠文字记录历史的年代,甚至更早,我们的先辈创造了天干地支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计年、计日、计时、算数和历法。虽然数据可能不如今天的数字精准,但是它仍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产物。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