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真谛:两种大修行 , 一种大觉醒
作者 :儒风君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从惊蛰这天起,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冬天蛰伏入土的昆虫,在此时被雷声惊醒,纷纷爬出地面。
从蛰伏走向奋起,从沉睡走向苏醒,是惊蛰中包含的最耐人寻味的意蕴。
细细品悟,那原来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一种大觉醒。

1
两种大修行
顺时而动,应势而为
公元 196 年,刘备兵败暂时依附曹操。
因为担心曹操识破他的野心,刘备每日在许昌的官邸种菜。
遮人耳目,等待时机。
曹操和他饮酒,想要试探他的志向,他借着惊雷蒙混过关。
手下都很疑惑,以为刘备真的失去了他的雄心和抱负。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放松了警惕,让刘备率兵出征。
刘备抓住这次机会,顺利东山再起,脱离了曹操的掌控。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不如像蛇虫一样学会蛰伏。
不妄动、不乱动。
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张良曾经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修炼心性、积累学识。
正是这些积累,才有了他后来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时机不到,学会蛰伏;时机一到,一飞冲天。
《管子》说:时则动,不时则静。
有静气,沉得住气,能等待,才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戒骄戒躁,谨慎行事
惊蛰时,草木、昆虫,都在醒来。
阳气盛大,万物蓬勃向上。
但是,倒春寒依然时有发生,冷空气的余威还没散去。
早晚过大的温差,很容易让人生病,让虫木损伤。
再加上雨水很少,很容易发生干旱。
惊蛰更像是一个万物转好的开始。
一切都向着好的地方发展,但是一切又不能过分乐观。
刘邦灭楚之后,天下初定,论功行赏。
萧何居功至伟,很多人都向他道贺。
但是萧何却格外谨慎。
不仅捐出自己的财产充作军费,还把自己的子侄也一起送到军中。
没有一点骄傲的样子。
后来更是主动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天下稳定之后,别的功臣陆续被杀,只有萧何安然无恙。
《易经》中的履卦里讲:“履虎尾,不咥人,亨。
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跟在老虎身后一样小心谨慎,才能亨通顺利。
惊蛰的时候,随着万物复苏,病毒、细菌也活跃起来。
人要注意流感,防止感冒。
在事情变好的时候,不盲目乐观,保持警惕,才是善身之道。
不要得意,不要放肆,心存敬畏,戒骄戒躁。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小心慎重,才能减少失败,规避祸患。
2
一种大觉醒
破除迷障,觉醒人生
万物的觉醒是向上生长,人生的觉醒又是什么呢?
人生总有一个觉醒时刻,我们称之为“王阳明时刻”。
王阳明在小时候立志成为圣人,后来历经波折,被贬贵州。
在绝境之中,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知道了什么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立地成圣。
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很多人一生都在外求,可是到最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内心的感觉。
物质再丰盈,也抵不过内心的匮乏。
位置攀得再高,也抵不过内心的空虚。
佛家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一切就能看得清楚。
杨绛晚年的时候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的内心自足,并不需要外在的物质来填充。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要内心波澜不起,自然从容安宁。
儒风君说:
如果说“顺时而动,谦逊谨慎”是入世的智慧;那么“破除迷障,觉醒人生”,就是出世的真谛。
古人说:“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世间成就一番事业,却又可以保持超然心境不受过多牵绊。
这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智慧。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