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惊蛰”的真谛:两种大修行 , 一种大觉醒

2022-03-05 20:38:10来源:儒风大家

打印 字号: T|T
作者 :儒风君
 
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从惊蛰这天起,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冬天蛰伏入土的昆虫,在此时被雷声惊醒,纷纷爬出地面。
 
从蛰伏走向奋起,从沉睡走向苏醒,是惊蛰中包含的最耐人寻味的意蕴。
 
细细品悟,那原来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一种大觉醒。
1
两种大修行
 
顺时而动,应势而为
 
公元 196 年,刘备兵败暂时依附曹操。
 
因为担心曹操识破他的野心,刘备每日在许昌的官邸种菜。
 
遮人耳目,等待时机。
 
曹操和他饮酒,想要试探他的志向,他借着惊雷蒙混过关。
 
手下都很疑惑,以为刘备真的失去了他的雄心和抱负。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放松了警惕,让刘备率兵出征。
 
刘备抓住这次机会,顺利东山再起,脱离了曹操的掌控。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不如像蛇虫一样学会蛰伏。
 
不妄动、不乱动。
 
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张良曾经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修炼心性、积累学识。
 
正是这些积累,才有了他后来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时机不到,学会蛰伏;时机一到,一飞冲天。
 
《管子》说:时则动,不时则静。
 
有静气,沉得住气,能等待,才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戒骄戒躁,谨慎行事
 
惊蛰时,草木、昆虫,都在醒来。
 
阳气盛大,万物蓬勃向上。
 
但是,倒春寒依然时有发生,冷空气的余威还没散去。
 
早晚过大的温差,很容易让人生病,让虫木损伤。
 
再加上雨水很少,很容易发生干旱。
 
惊蛰更像是一个万物转好的开始。
 
一切都向着好的地方发展,但是一切又不能过分乐观。
 
刘邦灭楚之后,天下初定,论功行赏。
 
萧何居功至伟,很多人都向他道贺。
 
但是萧何却格外谨慎。
 
不仅捐出自己的财产充作军费,还把自己的子侄也一起送到军中。
 
没有一点骄傲的样子。
 
后来更是主动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天下稳定之后,别的功臣陆续被杀,只有萧何安然无恙。
 
《易经》中的履卦里讲:“履虎尾,不咥人,亨。
 
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跟在老虎身后一样小心谨慎,才能亨通顺利。
 
惊蛰的时候,随着万物复苏,病毒、细菌也活跃起来。
 
人要注意流感,防止感冒。
 
在事情变好的时候,不盲目乐观,保持警惕,才是善身之道。
 
不要得意,不要放肆,心存敬畏,戒骄戒躁。
 
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小心慎重,才能减少失败,规避祸患。
 
2
一种大觉醒
 
破除迷障,觉醒人生
 
万物的觉醒是向上生长,人生的觉醒又是什么呢?
 
人生总有一个觉醒时刻,我们称之为“王阳明时刻”。
 
王阳明在小时候立志成为圣人,后来历经波折,被贬贵州。
 
在绝境之中,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知道了什么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立地成圣。
 
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很多人一生都在外求,可是到最后才发现,一切不过是内心的感觉。
 
物质再丰盈,也抵不过内心的匮乏。
 
位置攀得再高,也抵不过内心的空虚。
 
佛家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
 
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一切就能看得清楚。
 
杨绛晚年的时候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的内心自足,并不需要外在的物质来填充。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要内心波澜不起,自然从容安宁。
 
儒风君说:
 
如果说“顺时而动,谦逊谨慎”是入世的智慧;那么“破除迷障,觉醒人生”,就是出世的真谛。
 
古人说:“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世间成就一番事业,却又可以保持超然心境不受过多牵绊。
 
这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的智慧。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