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劫狱斗争纪实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巧妙地领导了一场震破敌胆,轰动省内外的“泉州劫狱”斗争。
这一天,泉州中心县委仅用四名武装人员、一张竹梯、两发子弹、四分钟时间营救出地下党被关押在泉州监狱的五名领导干部。这次劫狱斗争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在泉州地下党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泉州劫狱”斗争取得胜利来之不易。是在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领导下重要的敌后武装斗争之一,是经历了近半年时间的艰苦工作,反复筹划,深入调查研究,周密布置计划的准备过程。
一九四七年,泉州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处境十分艰难曲折,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的一些主要负责人施能鹤、郑家玄、黄竹禄以及重要干部史爱珠、郑秀治等先后被捕;在这前后被捕的还有中共南安县委和游击队的干部洪瑞英和傅维葵;中共南白区地下党干部王新整、林金狮以及林泗太等;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受党派遣到福建临时省会永安办报,做文化界人士和国民党的党政上层人物工作的霍劲波(霍胤光),他因“羊枣事件”牵连涉嫌被捕。敌人把他们关押在晋江地方法院看守所——即泉州监狱。
泉州监狱,位于市区东街的北侧,东接伪晋江县政府,西邻民房,南临东街,北面是县后街。监狱的四周有一丈多高的围墙,狱内分有新旧监,旧监又分有前后监两列号房。从后监的号门到县衙门共有六道门,设有三道固定岗,两过不固定岗。平日的“放风”“收号”由看守主任带着看守巡视,夜间有巡更,戒备时还增设、暗巡。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共泉州中心县委领导的反“三征”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国民党反动派作了垂死挣扎,秘密枪杀了被捕的同志。为此,泉州中心县委下决心寻找时机劫狱,为早日营救被捕的同志而努力筹措。
一九四七年冬,在狱内的施能鹤等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同地下党取得联系,如郑智民保释后,抵达厦门随即将狱内情况通过刘双恩向党组织报告。再如托人找地下党员在泉州日报社当记者的张载馨,张即以记者的身份去探监,并急告泉州中心县委负责人许集美、朱义斌等同志。泉州中心县委得悉后,先后委派颜嘉祥和许东汉化装前往监狱与霍劲波、施能鹤取得联系。经过多次的探监和内外联系,依靠狱内党组织,摸清了监狱的地形、通道、号房的分布,以及敌人的武器装备和看守情况,还了解到狱内巳建立了党小组(组长施能鹤),组织狱中同志向敌人开展积极的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争取了看守员王福胜作为内应。
一九四八年三月下旬,泉州中心县委根据了解的情况,反复讨论,首次决定采用内外配合的劫狱方案,计划先由王看守去打开门锁作内应,游击队员除掉敌哨,掩护同志们出狱。可是,在行动的那一天因向导失约,情况不明,为防止意外,决定劫狱行动推迟。
五月上旬,泉州中心县委又着手部署第二次劫狱方案,又因负责内应的看守王福胜带犯人外出挑水时被掉跑一个,受禁闭半年的处分。这样,内应这条线断了,原定武装劫狱的计划又不得不重新研究。
后来,泉州中心县委又根据掌握的情况,多次讨论方案。大家出谋献策:有的主张集中精悍武装人员劫狱,把全部政治犯放出来;有的认为在敌兵力较多的泉州城作正面争夺得不偿失,狱内的同志则提出送钢钎、送武器进去,采取挖通墙板,或炸倒围墙的办法。泉州中心县委反复考虑、分析、并参考了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厦门劫狱的经验,提出了只能采用以智制敌,以巧取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办法。这样新的劫狱方案在狱内外紧张地酝酿讨论,寻找战机。
六月下旬,许东汉同志去探狱,从狱内党小组获悉了一个新情况:女监的同志在“放风”时发现男监后排号房距离围墙只有两米多宽,只要外面的人在围墙和屋顶之间架上梯子,作为“天桥”,即可跨上号房的屋顶;号房走廊有铁栅栏,铁栅栏最上面的一根横杠,距屋檐仅一米高,里面的人只要攀上栅栏的横杠,靠屋顶的人往上一拉,即可上屋;而且现在是夏季,晚饭后的“放风”可以在院子里洗澡,若派游击队员在屋顶接应,便可上屋顶过“天桥”跳出监狱。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根据监狱周围情况和监狱房屋结构,以及同志们提出武装劫狱的几个方案,反复地进行分析研究,更加明确只能以智制敌,以巧取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最精悍的武装力量,采用内外结合,武装偷袭,进行劫狱,最后决定:
一是在劫狱行动之前,要绝对保守秘密,应做好行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不能使敌人有所察觉。狱中同志要利用时间进行体力锻炼,做好攀登跑跳的准备;劫狱行动只由泉州中心县委主要的领导人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和参加劫狱行动的人员掌握,不允许传给其他任何人知道。同时对狱墙外在劫狱行动地点附近,有一只凶恶的狼狗,要先毒死它,并把准备作天桥和登外墙用的竹梯,事前运到后围墙外,藏在龙眼树园里的水井中。这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要谨慎、保密,不能使外人发觉,以保证劫狱行动的安全迅速成功。
二是用最精悍的武装力量,以利行动灵活又减少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武装人员不超过五人(实只用四人),其中攀上监狱屋顶二人,担负把攀上屋檐的狱内同志拉上屋顶,掩护过天桥往狱外的任务。留一人埋伏在外墙上,担任对付新监岗楼和伪县长楼的射击,警戒,保护架在外墙通监狱屋面的“天桥”(即竹梯),监视“天桥”下的走廊通道,堵住巡逻看守的阻截,以保护屋顶的同志安全走过“天桥”。 还有一人看守在外墙下,监视可能遭遇的敌人,并担负带领狱内同志向已定的撤退路线转移。决定要劫出狱的五位同志的名单及上屋顶顺序,都事先通知狱内。
三是内外要结合好,行动要迅速,只要保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就能取得胜利。劫狱的时间决定在六月十八日傍晚七时(利用“政治犯”放风的时间),狱内同志见到信号立即攀登铁栏栅到屋檐;由武装队员帮助拉上屋顶,通过“天桥”出外围墙。执行劫狱武装人员,从潜入监狱后面围墙外(县后街)开始行动到完成任务,预计用不到十分钟。而我们的行动如被敌监狱看守发觉去报告,伪县自卫队下令集合,从县衙内出发,跑个大圆圈到县后街最快也要十五分钟,待敌人到时我们已走远了。我们选定出城的路线,约需二十分钟,走向西北方向出城,再转西南方,使敌人弄不清我们的去向。因此只要行动前不泄密,行动后按计划执行,就能保证劫狱取得完全胜利。
最后这个方案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调查研究,反复核实,准确计算,充分讨论而决定的。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于六月二十七日黄昏,派出颜嘉祥、张尚楚、吕清河、许昔丛(许树)四名精悍的游击队员,从内坑出发,直取泉州城而来,当晚住在泉州城北梅石街地下党员史其敏的家中。
六月廿八日(农历五月二十日)上午,军事上负责指挥劫狱行动的张尚楚携带连发快慢机驳壳枪,颜嘉祥、许昔丛、吕清河均携带驳壳枪或白朗宁手枪。他们在梅石街史其敏住宅后面的牛棚里和许东汉、史其敏一起进一步明确了劫狱行动的具体细节,尔后又分头进一步勘察,熟悉地形和路线。下午,许东汉、颜嘉祥再去探监,分别通知施能鹤、霍劲波劫狱时间:今晚七时,联络信号——投下三块小石;营救对象——施能鹤、霍劲波、傅维葵、王新整、林泗太,要按先后次序攀上屋项。最后相互对了手表。
下午六点四十分,四名游击队员从史其敏的家分两路出发,他们到县后街时把事先藏在龙眼树园井中的竹梯抬走,快到监狱的后围墙时,两路人员汇合在一起。为保证同志们的劫狱安全,此时,史其敏在中山公园(现体育场)散步观察敌情,放暗哨。
劫狱行动开始了
游击队员们把竹梯往监狱后墙一靠,迅速掏出手枪。许昔丛第一个攀梯而上,跃到墙头,他一面警戒,一面护着梯子。紧接着,张尚楚和吕清河也登上墙头。他们随即抽起竹梯到墙上,朝牢房屋顶搭过去,与后墙架成一座“天桥”。颜嘉祥留在墙根下,警惕地注视着外面的动静。张尚楚、吕清河闪电般地跨过“天桥”,在屋顶上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按着瓦筒,猫着腰爬到屋脊,立即臥倒,察看动静。狱内毫无异常。张尚楚即按予定的信号向放风的院子里投下第一块小石子——队伍已到屋顶;第二块小石子——准备行动;第三块小石子——立即行动!
正当第三块小石子一脱手,张尚楚、吕清河的身影立即停立在屋面上,吕清河监视着岗楼和狱内敌情,张尚楚疾步翻屋脊,站在屋檐上接应。狱内的同志迅速跑到栏栅下,顺着铁栏栅往上爬到横档上。张尚楚把手枪往腰间一插,脚跟站稳,弯下腰,伸出双臂,攥紧伸上来的手,使劲往上拉。被拉上来的同志双脚一悬空,身体紧贴着瓦筒。再一拉,瓦筒、瓦片纷纷脱落,噼咧啪啦地作响。此时此刻,分秒必争,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施能鹤、傅维葵、林泗太、霍劲波、王新整一个个被张尚楚拉上屋顶,跨过屋顶,再过“天桥”,顺着外墙往下跳。在墙根监视动静的颜嘉祥立即接应他们。这时颜嘉祥看一下手表,从开始上墙算起,到第一个跳下来,仅历时四分钟。突然,看守主任从旧监东端的女号房旁边跑过来,边跑边喊:“犯人跑了,快追呀!”张尚楚一甩手“叭叭”朝他打了两枪,吓得他魂飞魄散,变成哑吧,一转身不见了,张尚楚、许昔丛飞身从一丈多高的围墙上往下跳。
同志们陆续地撤退,进入县后街又转向卓然小学(泉州市实验小学前身)时,霍劲波同志因长期被敌人摧残,身体虚弱,昏倒了。从后面赶上来的张尚楚把他扶起来,一手提着枪,一手挽着他的胳膊走。路上的人们惊奇地看着他俩。有一位七十多岁留白胡子的老阿伯看到这般情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双手合十,连声叫“好”!鼓励他们赶紧走开。到了中山公园南边时,霍劲波同志直喘粗气,再也跑不动了,他不愿拖累张尚楚,气喘呼呼地说,“咱们这样跑,目标太大,太危险,你快赶队伍去,让我自已慢慢走,快去吧!”他挣开了张衔楚的手,同跑在最后的王新整一道,悠然自在地走着,他们的神态如同散步的行人那样自若。这时在公园体育场内人们一切如常,有的在推排球,有的打篮球,还有的悠闲地散步……。这一切无形中起了掩护的作用。
张尚楚从后面追赶队伍,跟上了扶着施能鹤的许昔丛和吕清河,转向公园西北方向跑去。过了公园在小巷口稍停时,转南扫视公园,一切平静,但不见霍劲波和王新整赶上来。时间十分紧迫,不容久等,队伍必须按计划迅速撤出城外,他们继续往城北撤。一路上,他们穿过古城曲曲折折的僻巷,穿过菜园、废厝地,转入孝悌巷,又过上乘巷。出了城又越过护城河上的独板桥,直指一望无尽的水稻田,时已黄昏,远远地从背后送来阵阵枪声。黑夜走过了水稻区,穿过泉州通往洪濑的公路,由庙下渡过晋江,再横穿泉州通往南安的公路,然后翻过鸡冠岭,又过福厦公路。就这样奔走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们到达泉州中心县委机关的驻地晋江内坑前山村。
泉州中心县委的负责同志看到陷身囹圄的战友胜利归来和劫狱队伍的凯旋,心情格外激动,紧紧地握着他们的双手,热情祝贺。游击队的同志们闻讯后奔走相告,纷纷赶来,顿时整个乡村沸腾起来了。人群把他们围在中间,亲切地询问着战斗的经过,祝贺武装劫狱斗争的胜利。
但是霍劲波和王新整两位同志,出狱后没有跟上队伍,情况不明,大家耽心着他们的安全。泉州中心县委立即派许东汉赶回泉州,千方百计去寻找霍、王的下落。
许东汉与史其敏四处寻找,两天、十天、二十天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正当中心县委和同志们十分焦急的时候,从厦门地下党组织传来了霍劲波和王新整安然无恙的喜讯。原来他俩对泉州城内外的地形、道路不熟悉,到中山公园时,跟不上队伍,只好尾随往来的行人走出北郊,再朝山地走去,又不知不觉上了清源山。因为迷失方向,在山上转了一夜,天明时,看清了洛阳桥和泛光的碧波,才辨认出方向。这时感到特别疲乏和饥饿,好不容易在山麓找到一户人家,乞求喝了一碗地瓜汤。辞别了主人后,往惠安方向走去,在陈三坝找到王新整同志在暨南大学的同窗何家沛(地下党同志),先在何家暂时隐蔽,又派人同泉州地下党组织接关系,但没有联系上。无奈,只好绕道南安,再经安溪王新整的家乡,最后潜身厦门。泉州中心县委闻讯后立即派颜嘉祥同志到厦门把霍、王两同志接回中心县委机关。
再说泉州监狱被劫时,看守所长和看守员被游击队的枪声吓得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待狱内平静了,才急忙向上司报警。当局得到报警后,警察队、便衣队、自卫队、保安队才盲目地从东门、北门、西门、新门四出追缉,全城戒严,四处搜查行人,抽查户口。敌人象无头苍蝇茫无目标地乱碰了一夜。
一九四八年六月廿九日,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市民中广为传播,为了混淆视听,国民党当局指使《福建日报》《群力报》《春秋报》《大众报》等报馆,把这则新闻轻描淡写等为“囚犯越狱”。唯独《泉州日报》尊重新闻真实性登出了《晋江地方法院看守所发生劫狱》的醒目报导(后四字用一号黑体字)。国民党县长林逸生看后火怒万丈,从社长追查到编辑郭慕良。第二天,强迫该报登出一则《重要更正》:“本报昨日报导劫狱新闻一则,系记者采访失实,误越狱为劫狱,应予郑重更正。尽管敌人极力掩盖劫狱的真象,但看守所长还是丢官坐牢,伪县长被撤职,伪专员也被调换。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为了纪念这次武装劫狱斗争的胜利,表彰参加劫狱斗争的人员,特地精制了六枚金戒指,戒指上雕刻着:“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的字样和两颗五角金星。赠给颜嘉祥、张尚楚、吕清河、许昔丛、许东汉史其敏六位参加劫狱的同志。对劫出狱的同志也分别赠给自来水笔等纪念品。
▼
以上纪实根据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召开的《泉州劫狱斗争》专题座谈会的座谈记录,以及许集美、朱义斌颜嘉祥、许东汉、张尚楚、霍劲波、施能鹤、郭慕良等同志的回忆资料整理的。杨建设执笔。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