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丨发明“606”的欧立希
欧立希
公元1854年—公元1915年
保罗·欧立希(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奠基人之一。他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治疗梅毒的药物“六○六”。在免疫学上,他创立了侧链学说,为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些实用方法。他在组织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肿瘤学、化学疗法等方面发表论著多篇。1908年与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梅契尼科夫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1
发明“606”
19世纪,各种传染病的细菌陆续被发现。可是,如何防治、消灭这些可恶的小东西,却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1909年,德国科学家欧立希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名叫“606”的药剂,为医学界开辟了一条用化学药物杀死病菌的崭新道路。
保罗·欧立希是一位年轻的德国医生,他对细菌学极其感兴趣。在医院里,他常常看到许多受各种细菌折磨的病人,尤其是那些苦不堪言的梅毒患者。欧立希心想,如果有一种药物,既能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菌,同时又对人体安全无害,那么细菌也就不再那么令人生畏了。
欧立希的老师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他首创的“细菌染色法”——即用染料使细菌着色的办法,为细菌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给欧立希以极大的启发:“既然染料能渗入细菌内部,使细菌着色而死亡,那么借用染料能不能在生物体内杀死病菌呢?”欧立希决定试试看。
欧立希和助手选择了锥体虫作试验,这种锥体虫进入小白鼠的血液后会不断繁殖,最后使小白鼠得病死亡。他们把含有锥体虫的血液注射到健康的小白鼠身上,再给小白鼠注射染料。

一种染料试过了,再换另一种。欧立希和助手们一丝不苟地重复着实验,认真地观察、记录,希望能够发现某种染料能挽救小白鼠的生命。可是,用在小白鼠身上的染料已经达到500种了,仍不见效,千百只小白鼠都成了锥体虫的牺牲品。
“如果在染料中加入一些硫化物呢?”欧立希提出了新的看法,助手表示赞同。
这一次,欧立希往染料中加入一些硫化物,再把这种加入硫化物的染料注入害锥体虫病的小白鼠身上。
几天后,欧立希从病鼠身上抽出少量血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啊!血液里的锥体虫已经少了很多!”欧立希兴奋地大叫起来。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又过了几天,欧立希再次从病鼠身上抽取少量的血液进行观察,发现血液中的锥体虫比上次又减少了许多。但是,当欧立希发现血液中锥体虫完全消失时,小白鼠也死了。
助手不解地说:“锥体虫的消失,说明它们是被含有硫化物的染料杀死的。可是,为什么小白鼠还是死了呢?”
欧立希解释道:“这并不矛盾。小白鼠的死,是因为我们加入的硫化物太多了。”
正当欧立希的研究进展顺利时,有一天,他偶然从一本化学杂志上了解到,在非洲流行着一种可怕的昏睡病,患者陷入无休无止的睡眠之中,最后在昏睡中死去。这种昏睡病是由于某种锥体虫进入人体血液所引发的。
“锥体虫?莫非和我正在研究的锥体虫是一回事?”欧立希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篇文章吸引了,他连忙放下手头工作,认真阅读起来。
文章还说,有一种化学药品名叫“阿托西”,它能够杀死人体内的锥体虫,使病人免于死亡,但眼睛却因视觉神经受到损害而失明。
“这和我用掺有硫化物的染料杀死锥体虫的实验是多么的相似!”欧立希一阵激动,“能不能把这种‘阿托西’的化学结构和成分改变一下,使它既能杀死锥体虫,又不影响人的健康呢?”
欧立希的实验有了新的方向,他迅速找到了改变“阿托西”结构的各种方法,并一次又一次地注射到病鼠身上,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欧立希没有灰心丧气,他坚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最终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果然,1909年的春天,欧立希研制的“阿托西”第606号药剂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欧立希小心地将一小撮淡黄色粉末稀释后.注射到患病的小白鼠身上。结果,小白鼠体内的锥体虫不断减少,并渐渐地完全消失了,而小白鼠却越来越活泼,充满了活力。
后来,欧立希把这种神奇的药剂称作“606”,它成为医学上治疗梅毒等病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被人们誉为“梅毒的克星”。但是,欧立希在成功面前没有陶醉,更没有驻足不前。1912年,他又成功地制成一种比“606”更安全有效的治梅毒新药——“914”。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