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福建闽科院作讲座:《李贽及其研究》


本人受聘为学院“南安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右四)
【导言】福建闽南科技学院不久前刚刚挂牌成立了“南安文化研究中心”,聘请我为顾问。设立系列专题讲座,尤其把李贽的宣讲摆在第一讲,邀请我开讲。充分说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南安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缅怀、研究和学习李贽,就是对李贽先生的最好纪念。下面,我们共同探讨《李贽及其研究》这一专题。
主办:福建闽南科技学院“南安文化研究中心”
主讲:王国钧
课题 : 《传承中华先进文化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传承中华先进文化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李贽及其研究
王国钧
【引子】李贽(1527~1602)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坎坷,秉性刚直,留下大量著述,以其“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英勇气概,猛烈抨击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说教,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认为是非的标准应随着社会的不同而变化。他反对封建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假道学,提倡“童心说”;心怀百姓,为政清廉。李贽背叛了“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士子之道,走上了与封建专制决裂的血路,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横遭迫害。
李贽思想的开拓性、超前性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1981年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一文,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红旗》杂志社、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写的《中华英杰》,也把李贽列为我国历史上82位英杰之一。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李贽列入中华民族25位思想大家之中。
李贽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位独立独行的杰出进步思想家,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人文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的标杆和旗手,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式的巨人。他是南安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是历史的,也是今天的,更是未来的。他进步的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宣传李贽思想、弘扬李贽精神,对于我们建设文化南安、构建和谐社会、开拓创新型未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闽南科技学院不久前刚刚挂牌成立了“南安文化研究中心”,设立系列专题讲座,尤其把李贽的宣讲摆在第一讲,充分说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南安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缅怀、研究和学习李贽,就是对李贽先生的最好纪念。下面,我们共同探讨《李贽及其研究》这一专题。
一、李贽其人
(一)李贽身世
李贽(1527—1602),福建泉州人,祖籍南安榕桥。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自称温陵居士。1527年农历十月廿六日戌时,李贽生于泉州城内南门万寿路门牌159号。李贽祖父李宗洁,号竹轩,祖母董氏;父李白斋,字钟秀,母徐氏,继母董氏。有弟妹七人,李贽居长。李贽6岁丧母,7岁随父读书,16岁入府学(官办教育机构,泉州府学在今文庙),20岁外出谋生,21岁与黄氏结婚,26岁参加乡试中举人。27岁在府学紫溪祠设教。29岁任河南辉县(古称共城)教谕,33岁升南京国子监博士(大学教授),到任数月,父丧归家守制三年。36岁携眷入京求职,假馆授徒等候官缺。38岁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不久祖父讣至,回家守制三年。40岁到京,补礼部司务职,后改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我国古代分礼、兵、工、户、刑、吏六部,明清各部下设郎中、员外郎、主事三级司官)。50岁任南京刑部郎中。51岁出任云南姚安知府。54岁辞官离任,入云南鸡足山修道。55岁离开云南,到湖北黄安的好友——耿定理天窝书院从事著述。59岁离开黄安徙居麻城。62岁徙居龙潭芝佛院。66岁寓居武昌, 67岁重回麻城龙湖。76岁被明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逮捕入狱。狱中自刭长逝,葬于河北通州西海子公园。
李贽生有四男三女,二十九岁时长子夭折,次子在他任北京国子监时病死,二女、三女在回乡守制时,寄居辉县大闹饥荒时饿死。另三子、四子死于何年没有记载,唯余一女嫁晋江庄纯夫。至于李贽诗《哭桂儿》中的桂儿,据传系李贽兄弟过继给他的,三十岁时溺水而亡,后代失考。
(二)李贽家族迁居南安情况
李贽祖籍南安,出生于泉州。由于李贽生活的年代距今400多年,时过境迁,史料大量湮没,加上李贽著述为明清朝廷所禁,或焚或毁。李贽又长期生活在外,本地留下史迹极其有限。故长期以来,李贽家世湮没失考,历史上多认为其祖籍是出生地泉州或晋江(明时泉州市区为晋江县辖地)。
1974年以后陆续出土和发现的大量墓志铭、碑记、宗族谱志才证实:李贽祖籍南安柳城榕桥三保村胭脂巷。1986年重编的《泉州市志》和1984年重编的《南安县志》,以及最新出版的张建业主编《李贽全集注》均明确记载李贽祖籍南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李贽的祖先从河南迁泉州后,其后裔一支住泉,由李改林(姓外婆家林姓),此人叫林闾,为泉州林李宗一世祖,航海家;二世祖林驽(字景文,号东湖)系泉郡巨商,生信生(李允诚,李贽先祖)等五子;三世祖信生于明永乐二十年(1422)随其堂兄添与(李广齐)迁居南安三十都,恢复李姓。信生居龟山南麓(今三保胭脂巷),添与居尚塘(今祥堂)。信生传乾学,乾学传端阳,端阳传宗洁,宗洁传钟秀(号白斋,李贽父亲)、钟气(号章田)、钟英、钟美四子。七世祖钟秀迁泉州设馆授徒,并娶妻生李贽。
李贽叔父李章田(钟气)在龟山南麓(今三保胭脂巷),开垦种植,成了有名富户。至今胭脂巷仍有李章田墓,其门口一片洋田仍称“章田洋”,《南安县志》仍载有“章田里”(今三保)地名。胭脂巷李氏祖宅五十年代荒废,李贽族亲有的返泉州,有的被当地同化。其家族中最后传人李兆于五十年代迁往榕桥西坪村顶梧垻入柱,其子李好于1974年献出李贽家族迁居南安榕桥胭脂巷的重要证据——李章田葬志铭,受到泉州文管会的嘉奖。李贽族亲后裔因族谱史料失载,目前已无从查考。
(三)李贽著述及其主要思想
李贽是我国明代著名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82位《中华英杰》之一(福建4位:李贽、郑成功、林则徐、严复)。
李贽思想的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李贽的著述可分十四类八十七种。主要是《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还有《史纲评要》、《初潭集》等。李贽自知作品不会被当朝统治者所容纳,要么被烧、要么被藏,故以《焚书》、《藏书》为名,其最后结局被李贽预料到:李贽入狱后,所有著述全部查抄、烧毁。
李贽在他大量的著述中以“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的英勇气慨,重新评价中国五千年历史,批判封建道德伦理,矛头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提倡个性解放,打破封建纲常的束缚;批判官场的虚伪和腐败。高度评价秦始皇以及商鞅、李悝、吴起等革新代表人物,体现了李贽的哲学思想,闪耀着战斗的光芒,表现了李贽进步的思想观和历史观。当然,李贽深受王阳明学派(王守仁(1472-1529年,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的影响,书中也有唯心主义、循环论和宿命论的表现。
李贽的进步思想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反对僵化和教条,提倡与时俱进
他认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李贽并不反孔,但反对把孔孟之道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一成不变真理。他认为《六经》、《论语》、《孟子》等只是其弟子随笔记录,并非“万世之至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权威崇拜和教条主义提出了最严厉的批判。
二是批判程朱理学和封建道德规范
他严厉批判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人人平等,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 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圣”、“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打破封建纲常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强调人的个性要得到尊重和推崇;他反对封建教条和男尊女卑观念,主张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认为“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这些理论的提出,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下,无异是投枪、匕首,显示着近代民主思想的光辉。
三是揭露假道学,赞扬革新人物
他的著述体现了积极变革现实的愿望和要求。他痛快淋漓地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员的伪善,指责朝廷是“冠履倒施”,庸人当道,虎狼坐衙,这些欺世盗名的假道学“无才、无学、无为、无识”。高度评价秦始皇以及商鞅、吴起等法家革新人物。李贽是爱国主义者,他反潮流,批判封建假道学,希望出现开明的君主,使国家富强起来。
四是反对官吏贪腐,提倡“至人之治”
他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怒斥官吏之罪恶行径为“不操戈矛之强盗”、“吃人之老虎”;他主张治政应“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为官应“万家疾苦总关心”,“一庭明水,两袖清风”。他在云南姚安知府府衙柱上题写楹联:“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他在姚安兴庙学、制祀典、修桥路,“务以德化民,不贾市俗能声”;因而治姚三年,政声卓著。
五是反对虚假伪善,提倡真善美
他认为文学应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主张创作必须“发于情性、由乎自然”,写出表现“童心”的真文学,以真而后求善美;反对当时的复古主义逆流,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他提出的文化思想及社会问题的命题,以及对这些命题的论辨,具有近代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的民主色彩,李贽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新变的代表和旗帜。
李贽这些进步思想,无疑对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一个莫大的冲击,其大量的著作问世,以及四处讲学,引起了统治者和封建卫道士们的极度恐慌和围攻。但李贽始终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不息。他晚年处境凄惨,妻亡子夭,孤老一身,又贫病交加。76岁高龄的老人,被明皇朱翌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逮捕,愤而自刎。他的所有著作,横遭通令焚毁。
然而,进步的声音是关不住的。李贽的作品和思想,对当时及后人影响极大,他的作品仍然大量得到保存和流传。
(四)李贽思想在国内外的重要影响
李贽提出的很多命题都充满着近代民主思想的精神内核,李贽是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的启蒙先驱,是由专制的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发展的启蒙先驱,这是李贽的价值所在,也是李贽的伟大所在。李贽去世至今一百多年来,他的作品和思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红楼梦》所体现的主要精神就是反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歌颂真人凡人。曹雪芹是受李贽影响而创作《红楼梦》一书,其主角贾宝玉的言行,不也是李贽“童心说”的一个化身吗?
“五四”运动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民主转折的重要标志。“五四”运动有受外来影响,如:郭沫若受惠特曼的影响,鲁迅受厨川白村的影响,胡适受杜威的影响,整个“五四”运动受西方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是有没有本国内在的因素?周作人认为,晚明以来的启蒙思潮是“五四”运动的内因。“五四”运动发生前三年,新文化运动作家吴虞写《李卓吾别传》,对封建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李贽反封建的精神给以热烈赞扬,文字激昂慷慨,十分动人。胡适称吴虞是“只手打孔家店的英雄”。“五四”运动的变革思想来源于晚明的启蒙运动,而这个启蒙运动的旗手就是李贽。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卓越的地位与价值。
李贽的进步主张及其在思想、文化、史学上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国界。李贽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李贽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交谊深厚,他的思想受到法国汉学家福兰阁的高度评价。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瑞士、意大利等都有学者从事李贽研究,这些都说明李贽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日本走向近代化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的思想先驱吉田松阴是李贽的热烈崇拜者,他不仅熟读李贽的作品,而且把《焚书》、《续焚书》、《藏书》多遍抄录。他用李贽的著作作为教材,用李贽的思想作为学派的指导思想,办了一个学校叫松下村塾。这个学校先后培养了80多名学生,形成了一个阳明学派,这些学生大多成了明治维新的重要成员,所以日本人称松下村塾是点燃明治维新革命天火的圣坛。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走向了近代化,深受吉田松阴影响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李贽的思想在中国被扼杀了,李贽的书被焚了,李贽被捕入狱而死了。日本人却接受了过去,发展起来,而后又侵略了中国,这不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历史悲剧吗?
二、李贽研究
综观20世纪以来的李贽研究历程,其思想具有每一个时代都走在最前端的战斗性。李贽异端的、叛逆的、反传统的思想首先被拿出来为政治服务,继之不断沉潜到学术领域的研究,从“五四”到三四十年代,从“文革”到新时期,都呈现出这样一种或明或暗、曲线向前的研究进程。
(一)百年李贽研究回顾
1、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动荡飘摇之中。当清王朝行将灭亡之时,志士仁人们从李贽的著作中汲取了思想变革的源泉,他们阐发李贽的反传统的叛逆思想和启蒙思想,否定明末清初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卫道士们对李贽的批判,从思想史的角度给予李贽高度的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为口号,掀起了有史以来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最激烈的批判浪潮,资产阶级革命派先驱纷纷发表李贽的著作,以李贽思想武器打倒孔家店,抨击封建专制对学者的迫害,赞扬李贽“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批判精神,以李贽同假道学的斗争来抨击当时的复古派。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出发,赞扬李贽的反封建专制、为理想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解放初至“文革”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术界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对李贽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肯定其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性,确立了李贽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认为李贽反映的是一种市民的思想,力反假道学之说,因而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与战斗性。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对李贽思想重新界定,认为李贽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属于王守仁学派,但是他的反抗封建专制的思想,是王守仁学派所没有的。还有一些论文认为李贽是明末“离经叛道”学派中的突出人物,李贽的哲学思想是进步的,是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化;李贽对于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怀疑和批评,“是市民阶层的要求与愿望的反映”,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基础发生动摇的反映。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李贽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王守仁学派突出的代表人物。他爱好自由,怀疑封建社会传统的教条,批判正统的程朱道学,揭露假道学的虚伪和丑恶。认为李贽大力推崇通俗文学,“实为我国通俗文学最初的研究家和批评家”,评价其散文“摆脱传统古文的格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3、“文革”时期
文革十年学术研究暗淡的历史中,李贽却大放异彩。被所谓“无产阶级革命派”尊为明代杰出的法家思想家,以尊法反儒的斗士形象被推到了阶级斗争的最前沿,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70年代的报刊杂志上,铺满了研究与学习李贽批孔反儒的斗争精神的文章。虽然这一时期对李贽的理论研究毫无价值可言,但在为此而做的李贽研究的史料整理过程中,却有一些可喜的成就。1974年,泉州文管会发现了有关李贽故居及其家族资料,由陈泗东等五人组成的“李贽文物资料调查小组”在南安榕桥也发现了有关李贽族人的墓志铭,搞清了李贽家族的传承情况,极具史料价值。
4、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后,学术研究逐渐摆脱了文革时期的思想束缚,研究不断深入与多元化。哲学界重新评价李贽对心学的继承与拓展、接受与背叛;文学领域对李贽“童心说”在晚明文学解放思潮以及晚清直接影响都有了明朗的阐释与共识,随着评点学研究兴起,李贽在小说评点方面的开山之功也得以确立。
李贽研究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是更加细化的专题研究,认为李贽的民主思想就在于反封建压迫、反传统思想;另一方面在多学科交叉的立体研究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张建业《李贽评传》和《李贽全集注》。其特点是考论相映,将李贽的思想发展、著述创作与其生平事迹紧密结合,从李贽的言论、行动及思想性格几方面突出了其狂狷性格,赞扬其反传统的叛逆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对文革前学术研究理路的回归与深化。
文革后新编的众多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史和美学史,都给李贽以高度评价,将李贽作为市民阶层的思想代表,具有推进历史前进的市民意识和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评其为“明代最进步的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是明后期文学解放思潮的主要理论代表”。《明清文学史》称李贽为“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革新理论家”,认为其在认识论上虽然受王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但在历史观上却是唯物主义的;评价李贽文章短小精悍、独抒己见、立论大胆、文笔辛辣、谈笑风生、尖新活泼。
(二)我市李贽学术研究状况
南安榕桥是李贽先生的祖籍地。李贽祖先几代人都曾在榕桥生活过,李贽先祖李允诚于1422年从泉州胭脂巷迁南安榕桥三保龟山南麓,至今仍留下墓志铭、谱牒、地名等史迹及丰富的民间传说。
1974年11月,中央要求福建出版李贽的作品。福建师大陈树田、林海权教授和泉州文管会陈泗东、林昌如等,以及南安部分李贽研究学者(本人参与其中),组成“李贽文物资料调查小组”,在南安榕桥一带进行调查,先后发现了一批李贽族人的墓志铭,揭开了李贽与南安榕桥李氏的血缘关系及传世情况,证实李贽祖先与南安榕桥的关系。
1986年9月,南安榕桥李氏旅外侨胞捐建的“李贽纪念祠”落成典礼,泉州及我市有关领导和李贽研究学者出席庆典。
2000年5月28日,南安市人民政府和首都师范大学、麻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001年10月起,我市有关部门和李贽研究学者积极参加昆明、麻城、泉州、华大、河南商城等地举办的全国李贽学术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既拓开了视野又丰富了知识,但却深感内心不安。作为李贽的家乡,我们在宣传、研究和纪念李贽这位世界级名贤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2003年1月,我本人经过1974年以来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撰写了《李贽祖籍南安考略》等重要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李贽家族与南安榕桥的关系,并受南安市委宣传部委托主编《李贽与南安》一书,收集了以南安学者为主体的李贽研究论文及他们参加李贽研究活动的心得,虽不无粗陋之处,但毕竟拿出了南安作为李贽故乡的处女作,在李贽研究领域中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2011年底,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正式成立李贽学术研究会,开启李贽研究新的征程。之后,研究会一方面对外加强联络交流,积极参加外地李贽研究活动;一方面在本市机关、中学、电视台多次举办讲座,大力弘扬李贽精神。
(三)李贽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李贽是中国的骄傲,更是故乡南安的骄傲,因为李贽思想具有超前的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前瞻精神。他提出的很多命题,不但在当时具有震撼的启蒙意义,就是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1、反对僵化保守,主张与时俱进
他认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李贽是从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中冲出的革新人物,他并非反孔反儒,只是反对把儒学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反对把孔孟之道作为一成不变真理,提倡不断创新。这种主张与今日倡导的与时俱进同出一辙。
2、反对一家独尊,主张兼容并学
他反对一家独尊,唯圣唯上。李贽非儒非法,非释非道,但他却广交朋友,与大儒、道家、佛教徒、传教士引为至交。他广泛吸收各家学说为己用,主张儒、道、释三家兼容并学。这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的精神是历代思想家少有的。
3、反对假人假言,主张童心真心
“童心说”是李贽的重要思想理论之一。“童心”就是真心,不作假事,不说假话,不写假文。可以说李贽是最早的打假英雄。李贽对晚明虚假社会作了无情的批判,说当时的社会是假人、假言、假文,“满场皆假”,“无所不假”,这在今天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今,假烟、假酒、假药、假鸡蛋、假论文、假年龄……,最近还有毒胶囊等等,真是让人可怕。从这个角度看,李贽对假的批判是太尖锐、也是太可贵了,今天不是很具现实意义吗?
4、反对官吏贪赃,主张廉洁治政
封建社会虽不乏清官,但贪赃枉法是一个通病,李贽在很多著作中对这一现象都进行了抨击。李贽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提倡民本思想。认为君主也应该尊重和顺从民欲,以民之善为善,以民之智为智。李贽姚安知府离任时,“禄俸之外,了无长物”,“囊中仅图书数卷”,从而得到了人民大众的无限敬仰,出现了“士民攀卧道旁,车不得发”的动人情景。李贽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行动上都体现了当官为民,从政为民的精神,这正是近代民主思想的一种体现。
身为封建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一员,李贽尚知“万家疾苦总关心”,为官一处造福一方,做到“一庭明水,两袖清风”,出污泥而不染。为了建桥,他甚至连朝廷的俸禄都带头捐出。而我们今天个别为官者,放了外任却只知敛财肥私、姑奸养姘;离任后有的带走轿车、带走家俱,行头细软满载而归;有的挖空了财政,留下一屁股债务和几麻袋的“说不清”……孰不知,他们带走的是老百姓的血汗,留下的是一片骂声。离任后带走什么和留下什么,难道我们不可以从李贽姚安为官中得到一点启迪与借鉴吗?
5、不畏强权高压,为真理勇于献身
他弃官隐居北京通州后,仍以笔以民主思想为武器,向假道学向禁锢人们思想的维系封建统治的程朱理学展开猛烈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得罪了统治阶级,76岁高龄被明神宗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逮捕入狱。但他在狱中仍坚持著述,以笔墨为武器继续向封建礼教开战。他视死如归,在写下绝命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后,自刎而死,以示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
总之,李贽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其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出的一系列命题的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前瞻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于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会后,党中央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目标,启动文化兴国战略。李贽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提出的很多命题,既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精华,又具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性,是我们文化兴国要继承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研究李贽,就是是要学习他反对僵化守旧,主张与时俱进的改革理念;学习他反对唯上唯圣、强调实践验证的理论作风;学习他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操;学习他以人为本、尊崇个性的民本思想;学习他不畏强权、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学习他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反对贪腐、廉洁爱民勤政作风;学习他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大无畏气概。
综上所述,李贽是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位独立独行的杰出进步思想家,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人文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的标杆和旗手,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悲壮式的巨人。他是南安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他是历史的,也是今天的,更是未来的。所以,他进步的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对于我们建设文化南安、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的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对李贽的研究不深不透,以上发言只是本人多年来对李贽的研究和学习心得,权当与大家互相交流,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王国钧,福建南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安李贽学术研究会原会长、中国朱子学会王阳明专委会常务理事、福建闽南科技学院“南安研究中心”顾问。著有大量诗词文赋及论文杂文,发表于国家、省、市刊物,其中十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大赛奖项。著有《觉海诗钞》《觉海文集》《觉海诗帆》《李贽》等书。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