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祯农书》之“农器诗”:歌咏农田、农具、水利的科技实践和农业、农民、农村的生态
元代《王祯农书》书中,有260多首配图的“农器诗”与说明文字“谱”呼应着,除个别出自苏轼、王安石、梅圣俞等名家之手外,绝大部分为王祯自作。它们除扼要地歌咏对象物的性状、结构、功能,起“工具说明书”的作用外,还渗透着传统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意趣,表达了作者志在“科技救农”、“科技富农”的崇高情怀;又对甘于奉献却处于社会底层、勤于产业而艰于生计的农人有着深切的同情,灌注进了作者对农器创制者、使用者的敬重之心、关切之意,因而有“抒情诗”的品味。

▍收割稻子
人们知道,传统山水田园诗往往出自归隐者、旁观者、游览者之手,尽管写得也是农村、农事、农器、农业题材,却总感游离于“农”自身的主体之外,多了些对于田舍翁及其生态的欣赏、赞誉或向往,突出的却是那些疏离了政治的清高之士的闲情逸志;充其量有一些“不平之作”,也都停留在抒忿的层面上,而缺乏对为民解困的切实思考与辛苦实践。相形之下,王祯就很特殊了。

▍耕田
王祯是以农事的直接参与者的身份来歌吟这一切的。他长期在江西山区任县官,经常深入田头山岗,抽水插秧,掘上施肥,亲自打造农具,开辟梯田,修缮窝棚。他善于作切合现实的理性思考,成功地把叙事、说明与抒情的三大诗文功能巧妙结合起来,体现出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这在古代作品中并不多见。这些诗的表现力、表达力之强、之美,绝不亚于文学史上的大多数知名诗作!

▍储藏粮食
书中咏农器的一组诗歌,全是从作者本人的生产实际与科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尤其突出地体现出他对农业、农民、农村生态的关注,其殷殷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
诗中既有对农田作物生态的贴切描摹,又有对农田耕作制度的精准说明;既有对农村生活风情的审美观照,又有对农民艰难命运的真切关怀;既有士大夫寄情田家别墅式生涯的情意,更有一位责任心强烈的地方官忧怀民生、助民解困的实际操作。这一切,正是他的“农诗”超越于一般文人“田园诗”的可贵之处,很帖合他这位“良吏”的政治身份和政治素养。由此看来,王祯“农器诗”在元代的批量出世,简直是中国诗坛的奇葩,是作为农学家的王祯对中华文明的一项特殊的贡献。
这里,不妨读几首诗来感受一下:
01
农田诗


▍元代农田
【小序】元代农田,除平原大田外,还新辟了大量山地梯田,水面架田、江湖沙田、沼泽水田,农人们“除磊石及峭壁,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颠,一体之间,裁作重磴(dèng),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yǔ lǚ)蚁沿而上,耨(nòu)土而种,蹑坎而耘。力田至此,未免艰食,又复租税随之,良可悯也。”
《梯田》
世间田制多等夷,
有田世外谁名题?
非水非陆何所倚?
危巅峻麓无田蹊。
层磴横削高为梯,
举手扪之足始跻。
伛偻(yǔ lǚ)前向防颠挤,
佃作有具仍兼携。
随宜垦斫(zhuó)或东西,
知时种早无噬脐。
稚苗亟耨(qì nòu)同高低,
十九畏旱思云霓。
凌冒风日面且黧(lí),
四体臞(qú)瘁肌若刲(kuī)。
冀有薄获胜稗稊,
力田至此嗟彼啼。
田家贫富如云泥,
贫无锥置富望迷。
古称井地今可稽,
一夫百亩容可栖。
余夫田数犹半圭,
我今岂独非黔黎?
可无片壤充耕犁!
佃业今欲青云齐,
一饱终足及孥妻。
输租有例将何赍(jī),
惭愧平地田千畦。
02
水利诗

▍灌溉农田
【小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江西从元代起,率先大力开发山区梯田,而水利尤见重要。王祯亲自参与并领导了水利工程。从此诗可以看出,王祯之诗,取象魁伟,气魄豪雄,睿思敏快,寄意深远。
《水闸》
陂岸人呼古闸头,万夫功役见重修;
禹门似是重三级,巫峡还同束众流。
少劈沟渠供碾硙,每通膏泽到田畴;
休将层阈轻抽去,恐有它时旱暵(hàn)忧。
03
农具诗

▍农具耘荡
【小序】书中一一介绍耒耜(lěi sì)与锄耰(yōu)之类,可视为一部“农具小史”。作者特重视当代新出现的稻作器械如秧马、耧(lóu)锄、薅(hāo)马、耘荡等,最欢迎的是体型轻巧、结构单纯、操作简便的农具,如镰刀、耧锄之类。他是以“神农之道”的传播者自任的,书中的“农器诗”让人百读不厌。
《禾钩》
物性纵横本自由,
不经约束浩难收。
荒原草木知多少,
会见芟(shān)夷入此钩。
《镰刀》
利器从来不独工,镰为农具古今同。
芟馀(yú)禾稼连云远,除去荒芜卷地空。
低控一钩长似月,轻挥尺刃急如风。
因时杀物皆天道,不尔何收岁稍功?
【小序】耘荡,江浙之间新制之,形如木屐而实,长尺余,阔约三寸,底列短钉二十余枚,柄长五尺余。耘田之际,农人执之,推荡禾垄间草泥,使之混溺,则田可精熟。既胜耙锄,又代手足。况所耘田数,日复兼倍。
尝见江东等处农家,皆以两手耘田,匍匐水间,膝行而前,日曝于上,泥浸于下。《豳》(bīn)诗农事之叙至耘苗,则曰“暑日流金,田水若沸。耘籽是力,稂莠(láng yǒu)是除。”爬沙而指为之戾,伛偻而腰为之折,此耘苗之苦也。今睹此器,惜不预传,以济彼用!兹特图录,庶爱民者播为普法。

▍农具耘荡
《耘荡》
稻人掌稼需下地,
秧笼年年勤插莳。
适当盛暑见薅人,
手足爬沙泥漫渍。
伊谁制器代爪耘,
长竹柄头加木屣。
底列短钉为铁齿,
荡草入泥俱脓死。
速比耰(yōu)锄用处功,
粒食由来同所致。
举世谁非谷腹人,
智力取之宁有异。
致若执笔公署间,
但仰廪(lǐn)支供口费;
又若持戈攻戍徒,
尤籍资粮远输馈。
世间亦复多挟艺,
作计无非谋此食。
试将兹器示于人,
由此致食应不识。
便当献送政事堂,
谷禄使知从我得。
愿将制度付国工,
遍助吾农资稼穑。
04
农人诗

▍种植稻子
【小序】这首诗,精确地反映了农家生活的艰辛,感同身受,只有亲自深入农村生活者方能言之凿凿;只有视农夫如亲人者,才会有深切的同情贯注于诗行中。
《禾谱》
炎风灼肌汗成雨,
赤日流空水如煮。
稚苗森森茁方乳,
田家长养过儿女。
稊根稗(bài)实藏深土,
得水滋萌疾机弩。
老农忧煎走旁午,
子汲妇炊具鸡黍。
百端劝相防莽鲁,
尚恐偷忙含笑语。
长控刳(kū)桐三尺许,
促烈轩轰无律吕。
双手俱胼折腰膂(lǚ),
朝走东皋夕南亩。
王祯诗作置于唐宋名家诗作中,也毫不逊色,与前代山水田园诗比,更高出一筹。徐光启甚至称赞王祯的“诗学胜过农学”,有道理。研究古代农学与元代诗学者倘若见不及此,宁不有遗珠之憾?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