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易经》三句金言,道破人间至理,成就大道之源

2021-09-04 16:13:03来源:中国传统文化

打印 字号: T|T
作者:京博国学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三十年前,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临去世时,曾对世人说下了最后一句遗言:“中国在将来大放光彩,一定要注意《易经》”
 
       《易经》者,百经之首也。
 
       古人云:“《易经》之重,在于包罗万象,点透世人。”
 
       据《论语》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是到五十余岁才读《易经》么?
 
       当然不是,而是《易经》包涵天地真理,孔子自认年轻时阅历太浅,无法从中得到收获,于是在“知天命”年纪开始专心钻研。
 
       从先秦至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易经》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而《易经》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易经》中的三句金言,让我们用心去学习其中的智慧。
 
 
 01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易经》云:“受人之辱,不动于色。”
 
       意思是说,自己一旦受到别人的侮辱,非但不能生气动怒,反而还要面不改色,以平淡之心对待。
 
       或许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怯懦的表现,但是殊不知这种嘲笑别人怯懦的人,只要稍微被他人一激,便心态失衡,很容易酿成祸端。
 
       多年前一则新闻:
 
       一对情侣去吃饭,邻桌的小混混冲女孩吹口哨,男孩不愿招惹是非,就想带着女孩走,但女孩认为男孩懦弱,骂了他一顿,逼他去跟混混打,结果男孩身中数刀送进医院,不治身亡。
 
       佛家有句话叫作:“一念嗔火起,火烧功德林。”
 
       《呻吟语》中也曾说:“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厚德载物,一个连言语都承载不了的人,如何能成就大事?
 
       大多数时候,你感受到的侮辱,其实不值得计较。
 
       平淡面对,才是最好的“报复”。
 
 02 
恩之重,施恩须忘记,受恩当谨记
 
       《易经》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韩信年轻时家贫苦寒,曾受漂母一饭之恩,在韩信离开家乡准备闯荡时,曾对漂母说过以后会报答她之类的话,漂母则大怒:“你身为大丈夫尚且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几顿饭,难道是图你的报答么?”
 
       后来韩信灭项羽,被改封楚王,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乡,拿出一千金报答漂母,世人称之为“一饭千金。”
 
        只是漂母并未收下,而是平淡的回应:“我施舍的人太多了,韩信的名字我早已不记得了,你们还是离开吧,我要去河边漂洗丝絮。”
 
       《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善体现在什么地方?
 
       知恩不能忘恩,施恩当随风飘过。
 
       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真正的善良是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不张扬,不作秀。
 
 03 
容人之量,宽以待人
 
      《易经》云:“察人之过,不扬于他。”
 
       李斯曾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中国也有句俗语叫作:“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是否能有一番作为,就看他有没有一颗宽容之心。
 
       清末,左宗棠虽然在曾国藩的提携下,步步高升,但左宗棠与曾国藩关系恶劣,甚至多次鼓动朝臣弹劾曾国藩,只是当左宗棠在西北征战时,曾国藩不计前嫌,倾尽全力支持。
 
       《易经》上还记载:宽以居之。
 
       察人有过于己,恕而容人,是为能容,必多福安。
 
      一个有本事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宽大的心,君子凭什么立于天地之间,充满浩然正气?无非就是讲究宽罢了。
 
      宽恕别人的过错就等于善待自己。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