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之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
中元节融合儒释道三家精神,是中国人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中国,中元、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四大祭祖节。同时中元节又与上巳、清明、寒衣并称为四大鬼节。
鬼节不是迷信,它让我们停下脚步,敬畏天地、感怀先人,悲悯众生。
- 1 -
天地中元,祈福消灾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这三个节日和道教的三元有关。
在道教的文化里,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又称三元。
而三官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也正好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元节对应的就是地官赦罪。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们消灾的节日。
七月属于夏秋之交,此时阳气到了极致开始衰减,阴气开始显现,中元节刚好处在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
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人们焚烧衣服、摆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孤魂野鬼,并且祈求自己全年顺利平安。
- 2 -
慎终追远,感恩祖先
在中元节这天,地府会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
所以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
在这一天,民间把先人的排位一个个请出来,恭恭敬敬放到专门做祭拜的供桌上。
七月是小秋,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按例要把今年的新米供上,让祖先尝尝今年新的收成。
焚香祭拜,汇报自己的一言一行,祈求祖先保佑。
远在他乡的人们如果在这天不回乡祭祖,就会被认为是对祖宗不敬。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鬼节的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祖先的纪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尊重。
在江西湖南等地,中元节是比清明还要重要祭祖日。
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是爱心孝心的体现,是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
- 3 -
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佛教把中元节称为“盂兰盆节”。
传说节日来源于“目连救母”,佛祖坐下弟子目连,在修行中依然想念自己死去的母亲。
于是开天眼去看母亲在地府中生活的状况,结果发现母亲变成吃不到东西的恶鬼。
目连心中不忍,于是偷偷送给母亲饭菜,但因为母亲生前做过很多恶事,饭菜一到嘴边就变成火焰,目连于是向佛祖求救。
佛祖认为他母亲在生前做的恶事太多,只能集合众人一起诵经祭拜,超度众多亡魂。
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习俗,每年的鬼节大家都会焚香烧衣,祭拜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
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之间,是一条很黑的路,没有指引的话,孤魂野鬼是无法走入轮回,
所以民间流传着一种河灯。
上元节流传的是花灯,属阳,在陆地,中元节的花灯是在河里,属阴。
中元节放河灯,表示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告慰,给他们照亮前行的路,祝愿他们早入轮回。
- 4 -
懂得敬畏,善待他人
鬼节不是迷信,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鬼节也依然有意义。
荀子曾言:“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君子把鬼神之说当成一种文化,小人把鬼神当成一种灵异的迷信。当成文化是好事,当成迷信就坏事。
“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中国人来说,鬼神是敬畏,是内心原则的守护者。
很多人之所以无恶不作,就是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多了这份敬畏,我们就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另一方面,鬼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源,明了自己的历史。
在祖先的祭祀中,重拾祖先的荣耀,不忘祖先的恩泽,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
不忘历史,保持敬畏,这才是现代“鬼节”的意义所在。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