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中元节: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2021-08-17 20:47:31来源: 世界姓氏总谱编委会

打印 字号: T|T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中国的四大鬼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处,明白了自己的历史,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1
慎终追远,不忘先祖
 
       中元节处在小秋,作物开始收获,人们开始尝到丰收的喜悦。
 
       按照惯例,在此时民间要开始供奉新米,祭祀祖先,报告这一年的收成。
 
       地府则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
 
       人们备好供桌,按照长幼顺序依次祭拜,边烧纸钱边祷告,汇报家庭近况,祈求祖先保佑平安。
 
       除了祭祀之外,还要上坟,用纸做灯,焚在先人灵前,寓意亡人前程光明。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祭祀烧纸,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文化传统。
 
        它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敬爱,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
 
       对先人的追思,可以让后人铭记家风,不堕家声。
 
       虽然如今因为环境问题,烧纸钱的方式已经不再提倡,但是中国人表达思念和感恩的精神内核仍然应该传承下来。
 
2
懂得敬畏,不失良善
 
       传说,释迦摩尼的弟子目连的母亲因为生前作恶,变成饿鬼,他心中不忍,求佛祖超度。
 
       佛祖同意了,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超渡亡魂。
 
       中元节这一天,很多寺院依然保留着超度亡魂的习惯,这是一种普世大爱。
 
      而在中国民间也保留着同样的习俗。
 
 
      七月十五午夜,地府放出鬼魂,大部分鬼魂都有香火有去处,但是一部分鬼魂却无处可去,只能在外面游荡。
 
       于是人们在这天杀鸡宰鸭,焚香烧衣,在河里放河灯,希望化解怨气,祝其早入轮回。
 
      荀子说:“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君子把鬼神之说当成一种文化,小人把鬼神当成一种灵异的迷信。当成文化是好事,当成迷信就坏事。
 
       举头三尺有神明。
 
       对鬼神的敬畏,让我们守护内心的原则。
 
       不会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不会放任自己的贪欲。
 
       很多人之所以无恶不作,就是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中元节,让我们重拾敬畏,懂得敬畏,如此才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善待别人。
 
 
3
活在当下,不负韶华
 
       曾国藩说: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不留恋,未来的不期待,心无杂念,活在当下。
 
       人生有死的哀伤,就有生的眷恋。
 
       在中元节的祭奠中,我们哀悼先人,面对死亡。
 
       不禁感叹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这就是现代鬼节的意义。
 
       好好活着,珍惜现在。
 
       不要觉得来日方长,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那个先来。
 
       活出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才能觉得不负此生。
 
       不要总是因为忙于工作而放弃和家人团聚。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天默默追悔。
 
       珍惜眼前人,珍惜父母亲人健在的日子。
 
       活在当下,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尊重,也是对亲人最大的负责。
 
       儒风君说:
 
       科学时代的鬼节依然有它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不忘祖先,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在对先人的祭奠中,学会坦然面对死亡,保持善意,珍惜当下。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