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东西方爵位,都是“公、侯、伯、子、男”,这是巧合吗?
周王朝是之后许多朝代中怀揣着复古思潮的仁人志士,都想要恢复的一个王朝。例如韩愈、朱熹等在唐代和宋代都提出过复古风潮,其中既包含着对于文章诗词创作的复古,也有着对于周朝礼仪的复古诉求。周礼是周天子为了规范贵族以及平民的行为所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
周礼通过对人的行为约束,从而对人的思想思维也造成了一定的规范与约束。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平王迁都的影响,周天子的威望在诸侯中逐渐降低。同时也因为诸侯对于自己国家利益的不断索求,他们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易、征伐、侵占、暗中勾结等手段。

最终达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的目的,将本就不多的周朝王畿土地侵占,甚至对于周天子的权威而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春秋无义战的来源。也正因如此,后世研究周朝至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家也称这一时间段为礼崩乐坏。在周礼中最吸引大家注意力的便是他的爵位制度。
周朝对于贵族爵位的规定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诸侯国的各个统治者之间的爵位是有不同的,比如说鲁国和宋国,他们的鲁公与宋公便是公这一级别,而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一开始却只能被称为齐侯。

这是因为与鲁国与宋国相比,齐国的先祖与周王朝的周王室的血缘更加疏远,甚至齐国的祖先并不是周王室的血缘亲人。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相互配合,使周王室对于天下的掌控能力更加强大。像齐国这种先祖不是周王室亲人的,从周礼的出发点来看,其实是不能得到爵位的提升的。
但我们后世却发现,齐桓公公子小白能够被冠以侯的名号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北杏、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势头。他用温和的手段让天子不得不同意提升自己国家的爵位等级。

这种以血缘定亲远近疏爵位高低的方法,是周朝对于自己权利巩固的一种手段。不过值得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而在西方贵族爵位也有公、侯、伯、子、男这5种等级的爵位。
周朝的爵位分封制在规定不同贵族之间的等级秩序之外,也给予了这些贵族们一定的自主权,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就代表小宗族的领导人,比如说各诸侯国的王公贵臣在自己所属的封地中是有极大的自治权的。

周天子不能直接过问这些国家内部的事情,而只享有对这些诸侯的支配权。而西方公侯伯子男的这种贵族等级差异中,贵族更像是君主的下属。他们也有自己的封地与庄园,但是与中国古代的贵族相比,却更缺乏自我统治的权利。

例如在都铎王朝时期,亨利七世去世之后,他的长子黑太子本应继承王位,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最终由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八世继承。虽然哥哥曾经是英国王室的太子,但是继承后的英王却可以对与其联姻的贵族家族进行统治。

这种支配贵族的权力在亨利八世统治阶段进行了强化,这其中最为显著的表现便是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亨利八世本人支持新教,想要推翻罗马教皇对自己国家的一定支配权利,特别是在对于婚姻配对上面对国王的约束力。
但是在亨利八世去世之后,后来继位的玛丽一世又恢复了之前偏向天主教的国教传统。令人感到吃惊的是,玛丽去世后,她的妹妹继位为伊丽莎白一世,则再次推翻了姐姐对于宗教的偏向,倒向了新教。在这个宗教偏向相互斗争的过程中,英国贵族权力被王室进一步的压缩。

总结:公、侯、伯、子、男5个等级之间虽然有显著的差距,在财产的拥有以及封地的获取方面有着不一样的待遇,但是国王对他们的控制力却是越来越加强,与中国古代周王朝对其下属诸侯国的威严丧失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说两个国家之间这种爵位等级的相同,只是一个巧合,那就是翻译的相似性。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中国古代军队里的官职
- ·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 · 感恩母亲节祝普天下王氏母亲节日快乐!
- · “王”字的造字本义考
- · 年岁别称与寿称
- · 列祖列宗生平简介
- · 明朝皇帝列表
- · 科举名词解释-科考功名及生员名词
- ·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