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乌米饭的前世今生。

2021-04-16 10:09:33来源:福鼎论坛

打印 字号: T|T
      在福鼎市域内,畲族与汉族同胞一样,拥有许多岁时节俗,或节俗风情浓厚,或带有纪念性质,极具代表性。“三月三”便是其中之一。
 
       福鼎畲族将农历三月三称为“乌饭节”,是纪念性畲族传统节日。
       传说唐总章二年至开元三年(669-715年),闽南、闽西、粤东、赣南的山民不堪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在畲族英雄雷万兴、蓝奉高的领导下起义抗争,于景泰六年(707年)冬天被围困在山中,钱粮断绝,失去外援,他们靠一种叫“乌稔”的野果充饥,度过了严寒和饥饿,于翌年三月三日冲出重围获得胜利。
畲族乌米饭  王威 摄
       多年后的一个春季,雷万兴、蓝奉高突然想起被困山中靠吃“乌稔”野果充饥日子,觉得“乌稔”果味特香特醇,就令人去采集。可“乌稔”是一种春季开花冬季结果的植物,春天只有嫩嫩叶子,手下只好采了许多嫩叶回来交差。雷万兴、蓝奉高便命手下将嫩叶放在锅里煮沸,熬出汤汁后泡米蒸饭,这种饭就叫“乌饭”,准确的说法应该叫“乌稔饭”。其味奇美,有增食欲。后来很多畲族人就以三月三日作为自己传统的节日,每年逢这一天,人们都采摘乌稔嫩叶熬汁蒸煮“乌稔饭”,以示纪念,故称“乌饭节”。

乌稔树果实
 
       吃“乌饭”做节,不只是畲族,还有地处湘黔边境的侗族,地处湘桂边境的绥宁县杨姓苗族,还有新宁、绥宁瑶族。
 
       不同民族,做节的时间不一样,畲族“三月三”,侗族、苗族“四月八”,瑶族则在正月初八,而且都称“乌饭节”。做乌饭的原料也不一样,畲族用乌稔叶,侗族用杨桐叶,苗族用满天星叶,瑶族用乌饭草、黄茅草、嫩衫尖等草木叶,还有用南烛叶、泡刺叶的。
 
       当然,吃“乌饭”的来历,不同的民族还有着不同的传说。主食“乌饭”是一种适应节令的饮食养生习俗,来源已久,早在南北朝就有此记载。用来作乌饭的原料,都是一些对身体有补益作用的植物药草,食用后虽不能真的令人登仙,对身体无疑是有益的,因此才能够逐渐推广起来,在民间久远流传。
为长辈送上乌饭(资料图)    佚名  摄
 
       三月三、清明节、谷雨节实际上是福鼎畲族同胞过的同一个节日,但时间不同。清明到谷雨相距15天,而三月三有时在清明前,有时在清明后,相差不了几天,且节时都进行家祭、墓祭。畲族群众会准备丰富的食物,以待客人来访。因为这是春节后又一个走亲访友的时节,节后马上要进入农业生产高潮,不走动可要等到七月半了。福鼎畲族各姓氏过节也不一样,蓝氏大多数是过清明节,钟氏、李氏大多数过三月三,雷姓大多数过谷雨节,吴姓畲族随附近村落过节,至今还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