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阳:邓小平在濮阳

今天,怀念一位老人。今天,怀念邓小平。2021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4周年纪念日。厚重濮阳编辑搜集了几个邓小平在濮阳的故事,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怀念爱国的邓小平,他说我们绝对不做李鸿章。在他的一国两制构想下,香港回归。
邓小平曾说“我要活到1997年,在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去看一看,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到这块土地上去走一走。”
但就在1997年的2月19日,就在二十四年前的今天,邓小平还来不及到香港走一走,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大江南北泪眼低垂,整个中国都在哭泣。为邓小平,也为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
怀念热爱人民的邓小平。他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
所以他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爱国就是深情地热爱中国人民。国家的大时代,就是人民的小日子过得好好的时代,不要折腾百姓。
因为邓小平,多少学子凭真才实学进入大学校门,多少知青脱离农村回城,多少人摘下政治帽子享受平等发展的机会,多少人因此改变原本以为无法改变的命运。
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从根本上讲也是心中有人民。在当时,不韬光养晦,领导张扬意气赢得个人脸面,但苦了的是百姓,延误的是民族,最后输不起的是国运。
中国走在邓小平开创的道路上,神话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梦幻般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穷困到富实,不过短短的一代人时间啊,中国从此换了人间,国人对外界不再那么倾羡。

今天,怀念一位老人,今天,怀念邓小平。有些人的价值不仅仅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更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邓小平的伟大。邓小平活着的时候,觉得改革开放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越是深入学习历史,越是庆幸,也越会知道历史的必然性中常常夹杂着大量的偶然性。有时一个偶然性,就是一代人的命运。

时间就像一面筛子,大浪淘沙,披沙拣金,邓小平是少有把伟大写成平凡的人。他针对个人崇拜等等积弊的犀利分析,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聋发聩,他开创的一项项事业,永远是人们珍视的圭臬和珍惜的财富。
今天,怀念一位老人,今天,怀念邓小平。怀念他,愿中国在他开创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百姓愈富足,人民更康宁。
厚重濮阳·邓小平在濮阳之一:
刘邓首长召开八公桥军事会议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国民党的全民进攻和重点进攻形势图
为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和华东区之山东、华中主力要向交通要害陇海路汴徐段、津浦铁路徐浦段及沿线广大地区出击。
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的野战军担任了执行豫东方向的作战任务。
7月14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离开邯郸,向冀鲁豫前线出发,准备发动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即陇海战役)。
中央军委批准陇海战役计划后,7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濮阳县八公桥南街一居民三层楼上召开各纵队和冀鲁豫军区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冀鲁豫军区王秉璋、赵建民等出席会议。

陇海战役示意图
会上,刘伯承说:“我们要在军事上来一个大的转变,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敌人用火车、汽车运兵,我们靠两条腿,坐‘11号吉普’。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
邓小平说:“陇海路是蒋介石向华北、华东、西北、东北运送兵力和物资的生命线,也是他的致命所在,只要我们在这条大动脉上打得好,敌人进攻解放区的全部计划就会乱了套,这就叫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会议决定向敌守备薄弱的陇海路开封至徐州路段全面出击,此次战役的目的,一是策应中原野战军突围,配合山东战场作战,二是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部署和时间表,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刘伯承、薄一波等在陇海战役动员大会上
这是自内战爆发、国民党向南线解放区进攻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后称为一出陇海。
8月10日至22日,我主力及军区部队歼灭敌正规军约两个旅,连同保安团共1.6万余人,攻克县城5座,车站10余处,破坏铁路300余里,截断了敌人东西交通的主干线,迫使敌人从围攻中原解放军的战场上调出了3个整编师和已投入及准备投入华东战场的精锐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到冀鲁豫战场,打乱了敌人南线作战的部署,减轻了我军中原的压力,配合了我军华东作战。

陇海战役中缴获的榴弹炮
厚重濮阳·邓小平在濮阳之二:
邓小平在濮阳李家楼
1945年春,刘邓大军的政治委员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等人来到李家楼村(原属濮阳县,今濮阳市华龙区),住到了李捷三家里。邓政委入乡随俗,平易近人,深入了解群众,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村里人至今传颂。这里仅举一二。
遵民俗不住上房
邓政委戴一顶旧军帽,披件破大衣,穿双土布鞋,很像一位普通的士兵,可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智慧的面孔,坚韧的性格,不拘言笑的相貌,干练果断的神态,使人一眼便看出他不是兵,是“帅”!
房主人李捷三热情的招呼:“首长,请到北屋住!”
“谢谢”!邓政委笑盈盈地说:“北屋是上房,是老百姓住父母敬长辈的地方,我住西屋就行了”。
西屋是两间低矮潮湿的草房,大通间,两扇旧式木板门,一口宽不盈尺的条棂木窗,窗上糊的纸早已窟窟隆隆,明间空空荡荡,暗间靠北墙放张木板床。床头临窗搁一张二斗旧式抽屉桌,桌旁放几条木凳子,这就是邓政委办公、生活、休息的地方。
然而,就在这简陋的草房里,他天不破晓就起床,更深人静不熄灯,全神贯注地总结八年抗战的经验,运筹着抗蒋待捷的策略。警卫员小田送水来了,他接过来放在桌上,水凉了,忘记喝,炊事员老马送饭来了,饭寒了顾不得吃。
“心疼啊,邓政委!”房主人发出肺腑的心声,“你为全国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多大的精力和心血啊!”
守军纪为民淘井
一天傍晚,紧张工作了一天的邓政委健步走出房门到村外散步,碰上两位老农挑着水气喘吁吁地走来。
“怪呀!后街没井吗?你们怎么去前街挑水?”邓政委关切的问。
“水井是有,就是井里的水……”老农想说又不好意思,说了个半截,笑了笑走了。
邓政委便派人到群众中了解情况。事情是这样的:李家楼后街路南墙旮旯里有一眼水井,井口上砌的砖残缺不齐。南方来的战士误认为是茅坑,把井水弄脏了,老百姓看见了,不好意思提意见,便悄悄地到前街挑水吃。
事情弄明白之后,邓政委立即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组织大家重新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肃批评了违犯群众纪律的行为。他说:”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决不能危害群众利益,为了挽回影响,我们要给群众淘井!”
会一散,指战员立即行动起来,不到一晌功夫,井里的脏水全提出来,待涌出新水后,有的战士还带头喝了几口,这时全村群众满意的说:“邓政委治军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
礼回房东
李捷三夫妇已过而立之年,有一个独生女儿,夫妇俩爱如掌上明珠,俗话说家庭越是贫寒,生活越是窘迫,越想留几口好的给孩子吃,窑里那几篮子红薯就是专门给孩子留着。
这天,孩子要吃红薯,捷三夫妇忙煮了几个,看着水灵灵的红薯,他们有了心事:自从邓政委住到家,待淑霞跟亲生女儿一样,抱抱、逗逗、给吃的……可咱拿啥回敬呢?于是,他们便拣了几块上好的红薯,叫淑霞送了去。
卓琳、孙明、大章几位同志正在研究工作,一看房东送来了红薯,很是高兴,但转念又一想:我们是共产党、八路军,不能要群众的东西。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邓政委来了,听了这事的缘由,笑容满面地说:“好嘛,礼尚往来嘛!”
于是,卓琳同志就用自己的生活津贴买了两个白馍头,送给了捷三夫妇。小女孩淑霞双手举着馒头跑来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卓姨给我的白馍馍!”
写团旗激励少年
一天早饭后,儿童团长李金祥领着一群十来岁的娃娃,说说笑笑来找邓政委写团旗。
警卫员小田拦在门外说:“政委正在忙工作,不能打扰”
“打扰?政委早就让我们来玩呢!”“玩?去别处玩,这不是玩的地方。”
门前的争吵传到院内,邓政委闻声走出院来,他给警卫员使了个眼色,和蔼地对这群孩子说:“小客人,请进!”
一群天真的孩子涌进邓政委的住室,七嘴八舌地说:“写团旗、写团旗!”
邓政委满面笑容地说:“好!服从命令!”说着随手拿起笔来,稍一停顿,又说:“大章呀,你的字写的不赖,你写好了!”大章未加推辞,挥笔疾书“儿童团”三个大字。
厚重濮阳·邓小平在濮阳之三:
刘邓首长在濮阳整顿军纪
1946年下半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陇海战役以后,连续进行了定陶、巨野、鄄城和濮(阳)滑(县)四次大歼灭战,歼灭了国民党军十个半旅共7万余人。
国民党军大批被俘人员参加了解放军,加上工人、农民纷纷参军,我军迅速扩大。由于部队增加了大批新兵,成分比较复杂,加上打了胜仗,在一部分指战员中出现了严重的军阀主义作风和居功自傲情绪,违反纪律、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不断发生。有的打骂群众,有的逼着老乡让房,有的借东西不还,有些单位私设小仓库,把缴获的财物藏起来。引起了群众强烈不满,损害了军政、军民关系。
针对部队存在的这些问题,野战军政治部发布了整顿纪律的指示,广泛开展了拥政爱民的宣传教育。
邓小平政委也亲自到集中在濮阳一带的部队作报告。他说:“纪律有了,更重要的是执行起来。我们已经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我们已经等待好久了,可是有的同志还公开表示要等思想打通才执行纪律。如果军事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不执行起来,可有可无,打仗也不行的。”
邓政委强调:“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团结起来,反对百分之三的破坏纪律分子。”
为了切实整顿好纪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指定负责民运工作的穰明德同志组织一个纪律检查团,对所属各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作全面的检查。
邓政委对穰明德同志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严明的纪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一定要认真,要严肃,把军纪整顿好。”
刘司令员拿起毛笔,写了一份任命书交给穰明德同志,“兹任命穰明德为纪律检查团团长。对违反纪律者,营以上干部先扣留,后报告,经批准后处理,对连以下人员,有就地处决之权,然后报备。此令。刘伯承×月×日。”
刘司令员说:“不要有顾虑,大胆干,我们作你的后盾!”
接着,刘司令员又指示参谋长李达同志把任命书精神通知各部队,挑选几名办事公道、性情直爽、敢说敢干的同志组成了纪律检查团。
检查团到各部队后,向广大指战员传达刘邓首长的指示,宣讲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搞好军民关系的重大意义,交代政策,说明做法。
广大指战员纷纷交代和揭发问题,积极归还财物,主动向群众赔礼道歉。
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检查基本结束。通过整顿纪律,部队的素质提高了,军民团结凝聚成巨大的战斗力。
厚重濮阳·邓小平在濮阳之四:
濮阳人民怎样帮助刘邓大军渡黄河

1947年6月30日夜,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一系列指示,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俗称“刘邓大军”),经过几个月的周密准备,以突然勇猛的动作,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诩“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天险。作为冀鲁豫解放区的腹地和大军渡河的主要地段,濮阳地区上下动员,军民同心,经一日两夜,全力支援刘邓大军顺利地完成了敌前强渡任务,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嘹亮号角!
支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变为重点进攻。依据整个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决定由刘邓大军实施中央突破,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将主要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在西起濮阳县白堽、东到东阿县张秋300余里地段上的李桥、林楼、孙口、张堂、位山等渡口发起渡河作战,以强渡和偷袭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由此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渡河前,濮阳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作了充分的准备,挑选和训练水手,补充兵员,赶造木船,筹运物资,整修道路……濮阳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几乎动用所有人力,大打支前准备工作的“总体战”,全力保障大军渡河。

台前县当年强渡黄河时的老船工
抢险护堤
1947年初,黄河归故后,濮阳数万民工在战火中加紧复堤,把黄河大堤普遍加高2米,加厚3米,并整修了险工,粉碎了国民党当局水淹解放区的阴谋,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7年2月,冀鲁豫军区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司令部设在寿张县长刘村,后迁至孙口村。为防止国民党武装、特务及还乡团等越河侵扰破坏,范县抽调民兵1000余人,守卫河岸安全。寿张、张秋县组织了河防团,团下属营以区为单位组成,连的组织由抽调的村干部组成,两县河防团6000余名民兵日夜固守在长达50公里的河防线上。河防线上挖有交通沟、盖沟和个人掩体,一里布防一个班,在重点地段设防,与敌人隔河相持,并不时还击河南岸来犯之敌。黄河河防指挥部与寿张县、张秋县河防团实行军民联防,形成了坚固的百里防线。濮阳县成立了2个民兵连,组织3700余人日夜沿堤巡防,严阵以待,监视对岸动静,并多次击溃小股敌人的侵袭,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渡河顺利进行。
制造船只
黄河河防指挥部成立后,沿黄8里以内的村庄群众直接受其领导和调遣,全力配合,需要民工立即选派,需要物资及时解决。黄河河防指挥部先后在寿张、濮县、范县、濮阳、昆吾设立了5个大型造船厂,4个月内共造320余只大船。孙口渡口造的比较快,共造50多只,船也比较大,有的甚至能容下几辆大汽车。
3月,冀鲁豫行署对黄河北岸一带发出《封购各村大树用以造船的通知》后,沿黄10里以内的群众把自家的大树砍伐,无偿上交给造船厂。4月21日,行署又对沿河各县发出征购苎麻以应急需的训令。4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冀鲁豫军民预备船只,准备渡送刘邓大军南下作战。为了加快造船进度,沿河各县又建立了一大批规模不一的造船厂。范县、濮县、寿张境内100多华里的河岸线是大军渡河的主要地带,三县人民将县境各个渡口船只集中修补、隐藏,并在林楼、大李庄、张陈屯、廖桥、史楼、李桥等地建立造船厂。昆吾县在董楼村设立了造船指挥部,邵华任指挥长,郭效如具体负责,造船厂设在刘柳村,有造船工人120名,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共造5丈多长的大船12只。濮阳县在坝头村建造船厂,李全新带领木工日夜不停,赶造大小木船30余只。乜堌堆贫苦农民聂孟仁带人在小甘露村造船6只。在东石寨村建立了修理所以维护船只。至6月底,完成了125只大小木船的造船任务。
巧妙藏船
为把新船和调集来的旧船运至渡口隐蔽,免遭敌机轰炸和黄河南岸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分子破坏,沿黄军民从渡口向附近村庄的树林开挖引河,长约500米、宽20米、深3米。为不暴露目标,民工们没有垒灶做饭,而是以炒面充饥。黄河岸边多为沙质地,水层浅,有时泥水没膝,民工经常是满身泥浆,但全然不顾,昼夜苦干,挖出一道道引河。同时又在引河崖上挖修船坞,把所有收集的船只藏在里面,上面覆盖树枝、稻草。大船造好后下水时,为躲避飞机轰炸,船插柳荫,人戴柳帽,远远望去,船如青松,人如翠柏。
濮阳、昆吾县组织了大批青壮年自带工具到渡口附近突击抢修船坞,仅梨园周围14个村庄,每晚出动群众就达1000余名。在区长李全祥的带领下,组织了11个运输队,5个铺路队,在通往各渡口的道路上铺上麦秸高粱杆,让船只从上面滑过。所有人员坚决执行命令,不大声说笑或呼唤,不随便点火抽烟。神不知鬼不觉地全部将船只运至指定地点藏匿。
补充力量
在造船护船的同时,黄河司令部组建了2300多名水兵,编为5个大队和1个独立营,水兵们昼夜苦练划船、隐蔽、抢救、游泳等技术。5月28日,冀鲁豫区党委向沿黄8县发出征调水兵220名和水手1272人的通知。6月3日,中央军委再次命令加快渡河准备工作后,范县、濮县、寿张县、濮阳县和昆吾县各自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范县河防指挥部抽调民工400余人挖引河、船坞,抽调水手300余人进行训练。濮县黄河河防指挥部建立水兵营,下设4个连,每连120人。
6月22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发布“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开始进行试渡练兵实地训练,因黄河水上涨,岸滩地面松软,加上多人的踩踏变成泥浆。广大群众就从家里抬来木板、门板垫脚。濮阳县从各区、各村选拔政治可靠、机灵能干、身体强壮、技术熟练的船手,组成5个大队,每大队下设4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若干只船,并发给部分武器,进行驾船和军事训练。6月中旬,冀鲁豫军区战勤处调来大船150只、2400名水手,加上濮阳、昆吾两县原有船只与水手共有450只木船、2630名水手,统一组成了1个大队,4个中队,36个连,108个排。
踊跃参军
渡河前期,濮阳地区再掀参军热潮。4月25日,清丰县委、县政府在四区聂庄召开有2500多名翻身农民参加的大会,县委书记陈桐源做了动员报告,大家听后群情激昂,当场就有1500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昆吾县全县超过1万人报名参军,受到冀鲁豫区党委的通令嘉奖。5月中旬,濮县在菜园召开万人大会,动员青年参军,报名参军者达1.6万人。寿张县委召开活动分子大会,号召全县青年积极参军。在这次大参军运动中,冀鲁豫区黄河以北12县,共有5万余名青年报名参军,经县、部队批准37000人。其中,濮阳县4000人,昆吾县8000人,清丰县2000人,清西县2000人,寿张县3000人,范县2200人。

运送军用物资
战勤服务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陆续赶来,在预选渡河地点短暂休整。寿张、范县、濮县、濮阳、昆吾等沿黄各县成立了战勤指挥部,全力做好支前工作,保证军需物资的及时供应,为驻军腾房,安排后方机关、做鞋、磨面、运送粮柴物料。濮阳县仅6月份就支援军粮910万斤、饲料105万斤、木柴1780万斤、肥猪2580头、鸡蛋8000余斤,另外还有青菜、粉条、豆腐、食用油、白酒等物资。共出动大车13800辆,牲口4400头,小车6980辆,民兵34500人。同时,还组织了317个慰问队,103个担架队,10966副担架,87662名担架员,带队干部、民兵与勤杂人员400余人。寿张县从解放战争开始到1948年底,全县地方支差:复堤工数345089个、挖河工数53822个、修码头工数38322个、修路工数30504个、拉船工数63902个;全县村内勤务:碾米工数153104个;磨面工数109309个;缝军衣做军鞋工数97437个。此外,还有战勤支差、带路、送信、站岗放哨、医院驻村零差、武装护仓库等不计其数。
南乐和清丰两县也争先恐后,掀起支前热潮。南乐妇女积极为解放军战士编织草帽,做军鞋,磨面,7月1日《直南大众》报道了南乐县超任务完成军鞋的支前先进事迹。从解放战争开始到1947年7月,清丰县全县共出动担架3580副,民工28640人,民兵9000人,人力、畜力车辆395辆,车夫580人,牲口390头,支援小米1722.7万斤,小麦1549万斤,马草143.2万斤,柴30467万斤,人民币23亿元(旧币)。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