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诗人,一生只留下6首诗,其中2首流传千古,几乎无人不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群星闪耀的唐代,那些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许多经典诗歌,凝聚着古人的汗水与才华,已成为无可取代的文化瑰宝。在众多诗人当中,王之涣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不追求诗的数量,更注重其质量,一生只留下6首诗,其中两首流传千古,几乎无人不知。
王之涣生活在盛唐,性格跟李白颇为相似,为人豪放洒脱,对剑术非常喜爱,估计武功必然不俗。在爱情方面,王之涣比较幸福,三十五岁那年,县令主动把年仅十八岁的女儿嫁给他,况且当时王之涣早已娶妻生子,条件并不优越,可见县令一定是赏识其才华。

当好友纷纷功成名就时,王之涣没有羡慕之意,更不会嫉妒,或许看淡了名利,直接辞去县尉的工作,虽然略微有些任性,却不失侠者风范。此后是十余年间,王之涣没有重新找工作,而是在家修身养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日子虽清贫,却少了不必要的烦恼。
若想了解诗人的境界,最好的方式就是研读其作品,王之涣惜墨如金,但仅凭两首诗足以傲视群雄。第一首为《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笔者没记错的话,此诗一直是小学课本里的佳作,短短二十字,胜过千言万语,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

千百年来,无论多有才的文人,读完此诗后都会折服,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对王之涣的仰慕之情无以复加。前两句写景的手法堪称绝妙,有实有虚,有动有静,充满无尽的想象力,也许只有他和李白敢如此脑洞大开,别人没有这样的境界和魄力。
再看三四两句,从写景直接引出抒情,且是非常有哲理的感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深远,换成大白话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井底之蛙永远不可能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此处的“楼”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代鹳雀楼,点明主题;第二层暗指人生阶梯,所以整首诗名气很大,据说在唐诗排行榜中位列前茅。

分析完《登鹳雀楼》,再来聊一聊王之涣另外的一首经典塞外诗,即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无需多言,纵然古代有不少诗人以《凉州词》为名作诗,却无人能出王之涣之右。
此诗之中,王之涣风格未变,以“黄河”和“白云”起头,紧接着描绘塞外孤城和一座高山,虽然从第三句中的“怨”字,可看出作者对战争的哀怨,却没有一直沉浸于伤感,转而想到将士镇守边关的重要性。诗文不在多而在精,虽然王之涣作品数量极少,却都称得上经典,不亏为顶级诗人。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