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人物】芳年才华献给瑶族人民的王同惠

王同惠(1912—1935.12),字景云,女,肥乡县赵寨村人。祖父王鸣銮(字和斋)是前清秀才,以创办乡村学校、倡导女子教育而著称。父亲王德乾(字慎九),曾任县长、厅长等职。
王同惠因生母张氏早年病逝,少年时期跟随祖父在乡间上学。青年时期开始到北平求学,1932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社会系。1933年,与高她三个年级的同系同学费孝通相识,两人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相爱。

➤王同惠与费孝通
1935年夏,广西省政府设立了研究特种民族课题,需要合适人选,在著名社会科学大师吴文藻教授的推荐下,当局特邀费孝通前往,王同惠表示愿与孝通一同去广西瑶山作调查研究。为了便于工作,在老师们的支持下,王同惠与费孝通在燕大未名湖畔举行了婚礼。
1935年10月,王同惠同费孝通来到象山县南乡(1953年改属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进行瑶族社会调查,王同惠担任社会组织的研究。在工作中她不畏艰险,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为瑶族人民所称道。12月6日在由古陈村至罗运村途经五指山外口处,他们与向导失去联络,在岔口处走错了路。这段山路极其曲折险峻,天色渐暗,当摸索着走进一片竹林,忽见一似房屋的建筑,以为有了人家,费孝通探身入内视察,不料误踏机关,落入猎人布下的陷阱,木石齐下,将孝通压住。在万分危急之际,王同惠奋不顾身跳入阱内,将石块移开。但孝通腰部和右足受重伤,不能起立行走,她将孝通安置一下后,即奔出林中呼喊求援,不幸坠崖身亡。七天后才在急流的山洞中发现其遗体。王同惠为了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3岁,与孝通结婚才108天。
王同惠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族地区做实地调查而牺牲的女学者。同惠罹难之后,孝通在给吴文藻教授的信中,沉痛地说:“同惠既为我而死,我不能尽保护之职,理当殉节;但屡次求死不果,当系同惠在天之灵尚欲留我之生,以尽未了之责。兹当勉力视息人间,以身许国,使同惠之名永垂不朽。”

➤王同惠与费孝通
王同惠翻译的《甘肃土人的婚姻》(法文)遗稿,经费孝通整理后出版;根据在瑶乡的调查笔记,费孝通以他和王同惠的共同署名出版《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大师吴文藻教授在《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导言中写道:“同惠是现在中国做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而且在瑶山的考察中,她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天才。她竟为研究牺牲了,后起尚未有人,这损失是不能计算的。”
1985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人民为王同惠女士建立了纪念碑亭,碑文写道:“王同惠女士为调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把芳年才华献给了瑶族人民,兰摧玉折,淑德常昭。我乡瑶族人民为纪念其高尚精神,特建亭立碑铭,志文以流芳千古。”
王同惠墓位于广西梧州市革命公墓内,社会学人类学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为其撰写了碑文。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