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修坟立碑有什么讲究?

修坟有什么讲究?
一、什么时候需要修坟?
发现坟墓有凹陷、缺损、开裂等等,就要马上修好。
否则,一是影响后人运势,二是对祖先不敬。
如果是清明前后去上坟时,发现坟墓出现了应该修缮的情况,要马上修缮。不必等到回去再择吉日,可以立即修缮。
清明时节,阴阳相通,正是交汇之时,此时,调节阴宅,可事半功倍,兴旺整个家族运势。
清明前后各七天,动土、迁移、上坟等等事宜,都百无禁忌。
但是,如果是刚修建不到一年的新坟,是不能移动的。
如果工程较大,不能立即修缮的,可以回去商量之后,再选吉日、择吉时,重新来修坟。
如果不是太急,又不在清明前后,那就要“选吉日,择吉时”才能动土修缮。
二、修坟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修缮时要准备香、纸钱、蜡烛、水果、酒、肉、菜、馒头等贡品备用。
2.修坟添土,不能在坟墓百米内取土,不能掘地太深。否则,就会破坏坟墓的地脉。
3.全体人员严肃认真,不可嬉闹、取乐,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4.用蜡烛点燃三炷香,插入香炉中,摆上各式贡品,贡品数目为单数。
5.修坟动土的时间要在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之间进行,不能在阴气较重的时间内进行。
6.小孩、孕妇、有病的人不能参加修坟。
7.女性经期不能参加修坟。
8.修坟时着装不能艳丽。
9.修坟时忌讳触碰别人家的墓地、墓碑。
10.有些地区修坟还要放鞭炮。
11.修坟回来要跨火盆。
12.修坟完毕,收工回家,不能回头,更不能带坟墓上的土回家,此是大忌。
02
立碑有什么讲究?
一、立碑的习俗从何而来?
汉末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中记载: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辘轳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臣子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以为名焉。
“碑”,一开始是下葬时用来架设辘轳,附以绳子,将棺材引入墓坑之中用的。
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有后人或者臣子将墓主人的功绩美德,篆刻在这块碑上,用以彰显墓主人的功德。
后人因为这个作用,将坟前立的这块功德记录板称为“碑”,放置“碑”的过程,就叫“立碑”。
二、立碑有那些讲究?
立碑要讲究“立向”,碑的朝向非常重要。
“碑”,本身就有坐标、指向的作用,看墓碑的方向,就知道墓穴的朝向,特别是后人祭拜,或者晚辈去世后再建新坟,不至于弄错方向。
墓穴的朝向15°为一个大的朝向,碑的朝向一定要和墓穴保持一致,角度不同,会影响后代的运势、命运和人丁兴旺。
再有,立碑还要看墓穴的坐山,朝向,地势,风向,水势,树木长势。
三、碑体的选材
碑体的材质,一般有木质、石质、铜质等等,木质易损坏,铜质不仅价格高,而且极易丢失。
只有石质最经济合理。而且,质地坚硬,取材方便。特别是花岗石碑体,质地坚硬,纹路均衡,不含杂质,是做墓碑的上佳之选。
四、篆刻碑文有什么讲究?
1.碑文字体的大小有讲究
大字10cm或者10.5cm,10cm进宝,10.5cm纳福。小字3cm或者4cm之间,3cm旺财,4cm登科。
2.碑文字数有讲究
碑面中间的字体称为“中榜”,中榜字数对碑文的吉凶有影响。
判断碑文吉凶有两种方法:“生、老、病、死、苦”五字法,“兴、旺、败、绝”四字法,用它们循环来数,最后的字落到哪个字上,就代表哪个意思。
落在“生、老”二字上,或是“兴、旺”二字上,都为吉,落在“病、死、苦”“败、绝”几个字上,都为不吉。
中榜若是17个字,就会落在“老”字或者“兴”字上,就比较吉利。
所以说,字数不对就要想办法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虚词进行找补,做到用数吉祥。
3.写碑文有讲究
碑文有两种,碑正面的叫“墓碑”,碑背面的叫“墓志铭”。
“墓碑”“墓志铭”都由三部分组成:“抬头”“正文”“落款”。
“墓志铭”还要有“标题”,标题一般是由逝者名字和文种名组成,比如《某某某墓志铭》。
1、书写“墓碑”的讲究
①“墓碑”的“抬头”一般书写逝者生前的职务、职业、出生年月、卒于何时。
②“墓碑”的“正文”一般书写立碑者与逝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逝者姓名。也称为“中榜”。如“显考某某某之墓”“显妣某某某之墓”等等。
③“墓碑”的“落款”一般书写立碑人与逝者的关系,以及立碑时间。
2、书写“墓志铭”的讲究
①“墓志铭”首先要写“标题”,《某某某墓志铭》。
②“墓志铭”的“正文”一般要写逝者的生平简历、社会评价、功绩成就,以及立碑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③“墓志铭”的“落款”一般书写撰文者的姓名、成文时间。
0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坟立碑都是大事,既是对逝者的尊重,又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子孙知孝敬的一种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