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立秋: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2020-08-08 12:46:33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打印 字号: T|T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的到来,表示金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立秋”节气的三大物候特点: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说的就是到了立秋之时,凉风代替了暑气,吹拂着大地,早晨的草木上开始慢慢出现了露水,寒蝉开始鸣叫,天气开始由热转凉。
常言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一到,普通人都不由得心生凉意,更不必说那些感性的文人墨客。
但在众多诗人词者中,有一个人却独树一帜,他眼中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别有一番豪情豁达。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开篇前两句,诗人就以议论起笔:自古以来,一到秋天人们就悲伤慨叹它的寂寞萧索。我倒是觉得,这秋天要远远好过春天。
紧接着,诗人抓住秋天的典型事物,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秋日场景:万里晴空,一只仙鹤凌云而上,奋发昂扬。
这样的一番场景,也激荡起诗人心中的波澜,让诗人澎湃的诗情跟随着仙鹤一起御风而上,直冲云霄。
初读这首诗,我们就能感受到诗人万丈的豪情和开阔的胸襟,颇有春风得意,恃才傲物的感觉,但是实际上,这首诗却是刘禹锡人生低谷里的一篇传世绝唱。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勤奋,二十一岁那年,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二十三岁又担任了太子校书。
那时的刘禹锡一直梦想着能治国平天下,于是积极参与到了当时的一场以复兴大唐盛世为目的的“永贞革新”中。
但是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这次运动很快就宣告失败了,刘禹锡也因此被贬为朗州司马。
遭贬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好在刘禹锡个性豁达,越是遭受打击,就越要斗志昂扬。
回过头我们再看这句“晴空一鹤排云上”,诗人在这里是以“鹤”自喻,将“鹤”比作一种不屈的精神,平生定是要超脱于庸庸碌辈,哪怕孑然一身,也要翱翔于碧空之上。
秋日的景色确实会有几分寂寥,但听了刘禹锡慷慨的言语之后,我们也能发现这种专属于秋日的激昂与开阔。
立秋这个节气,就像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有些人从这天起,情绪或许会低迷一阵子,而有些人则会秉持着自己的信念,笑看眼前秋色,只觉风轻云淡。
秋日是世人眼中的凄凉冷清,是刘禹锡笔下的豪情壮志,也是元代画家倪瓒在《秋亭嘉树图》中表现出的天真幽淡。
▲《秋亭嘉树图》 元 倪瓒
纸本墨笔 114cm×3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倪瓒晚年的一幅传世佳作,画中为我们描绘的是夏末秋初之时,小山中,几棵秋树傲然挺立,一座孤亭清静无人,画家用这样清静疏散的景致,给我们展现了一派天真幽淡,清逸淡漠的意境。
《秋亭嘉树图》采用的是常见于立轴画的三段式构图,就是把整个画面从上到下,根据作者绘画的需要分成三个部分,然后依次设计出近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产生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具体到这幅画,就是倪瓒常用的“一河两岸”式构图。
最下面的是近景,水边山坡的平地处有一个草亭,草亭矮小,空无一人。在崎岖不平的山石间有几棵树木,树干挺拔,树叶萧疏。
再往上一层的中景是一条河,但这条河未着一色一墨,而是用大面积的留白来体现它的广阔波澜之感,那么如何能看出这是一条河呢?
原来是画家在左侧勾勒出了一个微微露出一角的小洲,水汽就这样氤氲了整个画面。
最后,画家在远景中以线勾形,画出了一组远山,这组远山皴擦较少,却意韵悠长。
这得益于画家在山下勾出的那几根淡墨晕染的长线,它仿佛是平缓的水纹,为群山增添了一份缥缈清静之感。
立秋,这个有些复杂的节气,有几分刘禹锡的天朗气清,也有几分倪瓒幽淡荒寒。
也许每个人在面对落叶的时候,都会有一份自己的思量。它值得古人歌之泣之,也值得我们停留热爱。
原标题:《立秋: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