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阳|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 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王伯阳
王伯阳.男.1943年生,安徽省枞阳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百名楹联书法家,江苏省国画院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滁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45岁半路出家由硬笔转毛笔业余学书法,临钟.王小楷,颜"勤礼碑",欧"九成宫",魏碑"张猛龙"."张玄墓志"."元略墓志"."董美人墓志",褚"雁塔圣教序,兰亭序,怀仁圣教集序,汉碑汉简,魏晉残纸。古稀思变五体兼攻。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楹联等举办的全国大展20余次並多次获奖,作品被多家艺术馆院和央企收藏。
书法.诗联作品入编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中华名人格言集,中国对联作品集,中国联墨百家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中国楹联年鉴,历届奥运冠军嵌名联墨集,佛联三千获作品联墨集,中国千名书家写经集。书法诗联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楹联报等报刊。
出版有王伯阳小楷集,王伯阳自撰联书法集,王伯阳书法精品集。

澄心笃志 静雅可风
——王伯阳先生书艺赏析 刘胜利
我熟悉的王伯阳先生,却是一位始终保持低调、心境很安静的书家。他简室清居,不事张扬,不行市道,少于交际,澄心笃志,切实把书法当作颐情养性的爱好和终身追求的高雅艺术,而秉持平常心,写“平常”字,做平常人,甘守“寂寞”之道,乐而不疲。于今日之书坛,确可称之为“隐逸型”书法家。

王伯阳先生的书法悟性好,传统功力厚实,兼擅多体,尤精楷书和隶魏诸品。
楷体书法,是最让人们普遍接受的书体,易识、易感,阅读少障碍,既实用又有艺术性,更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书法界有一种说法,不善小楷者,称不上书法家。其道理明显,书法史从锺太傅到王右军,再有赵文敏到文征明,无一不是以小楷经典传世而让人顶礼膜拜的。
王伯阳书法诸体之中,以小楷称最。书写小楷,需要很平静的心态和谨严作风,更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稳定娴熟的笔墨技巧,若不倾注很大的心血,断不能取得成功的。王先生写小楷由《三希堂小楷八种》(晋唐人书)入手,自1979年偶得此帖,便爱莫忍释,行走坐卧不离,有时限于条件,就以硬笔临写或手指书空,焚膏继晷,数十年不辍。浸淫既深,终有所获,笔下能得古贤法意,透出唐人风骨,晋之气韵。他的小楷,宗法魏晋兼有些隶意,结体扁横、宽舒,用笔外拓,散淡清灵,书卷气浓郁。他作楷书为了形式感的丰富,还常以毛笔国画颜料画出工整精致的界栏,无论朱丝乌丝,还是大幅宏篇,皆精细匀称,整齐划一,如同机制,令人叹服。其谨严风格和手下功夫,今之书家亦不多见矣。

笔者又每每观看他作隶、魏、章草书法,往往盈尺大字,写来却笔酣墨饱,驾驭轻松,挥洒自如。其大字大幅作品,结构严谨,茂密端庄,线质遒厚,气息酣畅,有雄放之概,却无粗犷之嫌。正是这一小字一大字,一多字一少字,构成了伯阳先生书法一大特色,巨制见气势,小品致精微,大楷能结密,小楷见宽绰。这里随文刊发的王伯阳书法作品,笔者赏读体会,不妨用“高古静雅”四字概括其艺术特色。
高古者,书法古贤,植根秦汉简牍、魏晋唐楷,于“居延” “石门”、“荐直”、“兰亭”、“圣教” ……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则谓高古。
静雅者,书如其人,书风与为人处事、个人气质相匹配,反映着人的品格修养。人之淳穆宁静之气,于书法则必生韵、生逸,必清逸静雅。

王伯阳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