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亚洲|名门世泽 两晋家声中华王氏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展

2020-07-01 23:09:00来源:王氏书画家园

打印 字号: T|T

王亚洲
 
      王亚洲,1965年5月生,安徽合肥人,字臻一,号雅舟,别署竹音阁主人,国家一级美术师,艺术策展人。中国书协第六届、第七届理事,第六届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评委库成员,全国第六次书代会代表,全国第九次文代会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工作室导师,安徽省文联委员,安徽省书协第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五届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协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
作品多次荣获中国书协主办全国大展全国奖、金奖、一等奖,数次入展和特邀参加中国书协、中央美院、西泠印社、中国国家画院等主办全国大展,世博会安徽馆馆名篆刻者,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评委。策划并主编《中国书法出版工程——中国书坛名家手卷系列丛书》(12函120册),荣获中国书法兰亭编辑出版奖。作品入编《中南海收藏书画作品集》、《共和国书法大系(书法卷)》、《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等多部大型典籍。
获得过部队三等功、安徽省政府文艺奖、安徽省文化领域首届拔尖人才、安徽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十佳先进个人、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等荣誉称号。
 
 
 
王亚洲艺术絮语
 
      当今,书法艺术发展无疑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然而,发展中的一些现象还是值得商榷和探究的,诸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关于年谱、交游、言论等,有没有切实从书法发展的需要出发?各类心声此起彼伏,关于书法启蒙书体、书法教育、书法培训等,有没有切实从人们的接受心理及书学基本点出发?各种风格争先恐后,关于流派说、技法论、形式论等,有没有真实感悟古人的书学状态和心境,等等,这些是我习书过程中脑海里闪念的问题。因为,我们很想看到的是书法艺术的真实传承和兴旺;很想看到的是书法发展的大道和正道不断向前延伸;很想看到的是更多的高原上有座座高峰拔地而起;很想看到的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书法艺术呈现出没被“美颜”的新天地……
 
 
      每个人都宠爱大自然,更离不开大自然,它给了我们生命和精神。自然,一是自然而然的状态,二是大自然的真实存在。关于书法,我们可以想到古代书论中很多关于自然的描述,诸如蔡邕的“书肇于自然”、孙过庭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等等,用自然之物状书法风格和点画之态更是数不胜举。我向往的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因为自然而然是心无挂碍的心境的自然流露,是人性的坦然释放,也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具体呈现,仿佛一个人行走在大自然中的自然呼吸、自然迈步、自然甩臂、自然谈笑一样,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才是身心最轻松的,才能在大自然中体会到生命的神圣。
 
 
      近年来,我于黄宾虹篆书和汉瓦当文字用功较勤,那是黄宾虹和民间艺人留下的随性而烂漫的线条深深地吸引了我,加之我的相对多的草书实践,行笔和结字没有多余的繁复动作和思索,于是,无论线条还是结字,我的篆书变得喜悦起来。
 
 
      我喜欢诗,无论古体诗还是今体诗,佳篇自然会品味起来。但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毕竟与书法之情重于诗情,那么诗情与书情到底有何联系?想来,至少有这么几点是值得思索的:一是诗情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所谓有感而发;二是诗情的表达需要自然流畅;三是诗情留给人们遥想的怡然之境应沁人心脾,流连忘返。比较书法亦无不如此,抑或是”无缝对接”了:书法的线条是书家典型的心性流淌;书法的线条绝不可忸怩作态,必须注重书写性;书法的空间意境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诗情之于书情的微妙“链接”不可小觑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此王羲之《兰亭序》句,虽语境直面自然界,然品读其中寓意,与书法艺术本体显有暗合处也。仰观者,可谓眼高也,而眼高乃书法学习极为重要之环节,格调与境界取决于此;俯察者,可谓众家也,不因喜之而爱不释手,不因不喜而不闻不问,所谓博采众长。共具两点,学书者当可“游目骋怀”矣。此书法艺术学习之自家理念,抑或自然规律乎?
 
 
      从懵懂的爱好到迈进书法艺术殿堂,至今近四十年了,凭着对艺术感悟的一点灵犀,我在书法诸体和篆刻等方面都能有所拓展,有所见解,有所突破。我知道,人的精力有限,但说句心里话,至少目前我还不愿意给自己的艺术实践设计所谓清晰思路或远大目标,我还愿意四处“觅食”,更没想着赶紧形成什么自我风格,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积累和沉淀的结果。所以,现在的书法实践是快乐的,快乐本就是艺术的终极目标,干嘛非要端着在那儿苦思冥想呢……
 
 
王亚洲作品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