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袁州历代景韩诗
及韩愈刺袁行为的当代价值


引言——韩愈量移袁州前后与袁州相关的诗词创作
也许是前缘的宿命,韩愈注定要和袁州发生渊源。元和初年,他的好友王涯徙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韩愈作两诗饯别。
一是《祖席前字•送王涯徙袁州刺史作》:
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
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
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
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
二是《祖席•送王涯刺袁州得秋字》:
淮南悲木落,而我独伤秋。
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苦同忧。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其中“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更成为今日宜春城市引以为豪的旅游代名。
元和十四年(819)十月,韩愈量移袁州途中过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有《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
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
北望讵令随塞雁,南迁才免葬江鱼。
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秦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韩愈在袁州无诗,几成历史公论。
景韩诗在唐亦几不可见,可能称得上景韩诗的只有曹邺《思宜春寄友人》:“胜游虽隔年,梦魂亦依然。瀑水喧秋思,孤灯动夜船。断虹全岭雨,斜月半溪烟。旧日吟诗侣,何人更不眠。”曹邺,字邺之,唐代桂州人,大中四年(850)进士,历官大常博士,祠部郎中,终洋州刺史。与宜春郑谷、曾德迈有诗交。此诗标题为《思宜春寄友人》,并在首句出现“胜游”二字,不由让人想起韩愈那句“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把此诗作为最早的袁州景韩诗或可作一家之言。此诗创作年代应在光启三年(887)郑谷、曾德迈高中进士前后,距韩愈量移袁州约60年。
诗为心声,亦为文证。2020年是韩愈量移袁州1200周年。可以说,在袁州就单个过化名宦而言,景韩诗的数量远超过其他过化名宦。从侧面反映韩愈量移袁州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景韩诗既是历代诗人对韩愈袁州精神的认同,也是韩愈袁州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历朝历代都赋予了当时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景仰韩愈袁州作为产生的景韩诗。
二是景仰韩愈的文学作品产生的景韩诗。
三是参观袁州景韩建筑产生的景韩诗。
一、景仰韩愈袁州作为产生的景韩诗
◆ ◆ ◆ ◆
·祖无择《大仰山》。祖无择为北宋大儒,在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并世的风云际会时代,闪烁着他独有的光芒,如他建议封赠孔子的后代为“衍圣公”体现他的卓越见识。在袁州他高举景韩大旗,首建韩文公祠,修建袁州州学,兴修东湖等等,此诗“神物多灵贶,农田少旱灾。”表达他对韩愈祈雨行为的景仰。
·胡铨《送周子上赴宜春》。有朋友要到宜春赴任,胡铨在诗里要他以韩愈为楷模,指出韩愈、李德裕对宜春过化和治迹是前无古人的。
朱熹《到袁州二首》(其二) :“袁州刺史几何人,韩李流芳独未泯。道丧时危今日意,九原遗恨一时新。”朱熹此诗表明他对韩李过化的仰慕。
·王守仁仰山祠(二首)。这两首诗表明韩愈祈雨行为已成为历代治袁者的模仿行为,祭祀仰山龙王、兴修仰山祠成为袁州官方常规动作。此处仰山祠当指春台上仰山行祠。两诗不但写了时节、城南温泉,还描绘了仰山龙王驾铁船出行,意象瑰丽奇特。
·徐琏《秀江》。徐琏正德八年(1513)由户部郎中出袁州知府,任内曾延聘严嵩主纂正德《袁州府志》,望着秀江,想起先贤韩愈,可谓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严嵩《谒古庙》。严嵩到仰山拜谒古庙,严嵩是邑人,仰山是袁州镇山。对仰山神顶礼膜拜与生俱来,自然发出“神功既莫测,民祀当无穷”的感慨。
·杨荣元《神祠古井(仰山八景之一)》。受韩愈仰山祈雨的影响,每年祭祀仰山龙王成为民间一种风俗,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还有赵汝鐩《东湖歌》;叶涵云《六先生咏》;费嘉树《六先生咏》。

袁州
二、景仰韩愈文学作品产生的景韩诗
◆ ◆ ◆ ◆
祖无择《次宜春》。韩愈袁州任上,作文甚多,凡二十余篇。名篇有《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新修滕王阁记》《祭湘夫人文》等。祖无择在袁州首建韩文公祠,为全面模范韩愈的第一位袁州长官,成为历史上治袁最有成效者之一。
王守仁《登宜春台》:“宜春台上还春望,山水南来眼未尝。却笑韩公亦多事,更从南浦羡滕王。”王阳明此诗所写亦是韩愈袁州刺史任上写《滕王阁记》事。
还有曹邺《思宜春寄友人》,此诗在引言中已作评述,此不赘述;刘嗣隆《宜春台》,韩愈袁州无碑刻,宋人已注意此事;严嵩《赠凌明府之宜春》。
三、参观景韩建筑产生的景韩诗
◆ ◆ ◆ ◆
·高琬《韩文公祠》。高琬此诗将韩愈推上袁州第一过化名宦地位。
李梦阳《谒韩文公祠》(二首)。此诗写了韩祠位置,倚山(春台)而筑,与明朝《江西全省图说》所描相同。
·孙燧《韩文公祠》。此诗有韩祠想起韩愈散文的尊崇地位,不由起敬仰之心。
·徐琏《韩文公祠次韵》。此诗写韩愈文章尊崇地位和过化之功。
·张浩《昌黎书院》。此诗写韩愈文章已成经典。
·袁一菁《昌黎书院增科举赋得韩字》。此诗写昌黎书院效仿的白鹿洞书院,韩公刺袁日,梦两朵“庆云”,后应验在卢肇、易重身上,先后成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和第二位状元。
·潘士丰《韩昌黎祠感赋》。此诗回望韩愈量移袁州,化用“江山多胜游”诗句,也写了“庆云”典故,和袁州士子引领天下故事。
·方直《昌黎书院增科举赋得韩字》《重建昌黎书院志喜》。方直两诗描写了昌黎书院重建事,还有“增科举赋得韩字”似与袁一菁诗同时。
·袁克舜《昌黎书院》。此诗写韩愈教化之功。
·张世埈《九日登宜春台望昌黎先生祠有感》。此诗将韩愈比作做人善荐的韩荆州,肯定了韩愈“抗疏功不在禹下”尊崇地位,也写了“庆云”之事。
·沈庭瑞《昌黎祠》。见祠思人,顿起景仰之心。
·胡应麟《重修昌黎书院落成因为义塾得长句》。此诗写韩愈善政深入人心,祭祀韩公在袁州已成每年惯例,指出韩祠不同于为一般地方长官建祠,“官在崇之官去删”指出袁州士子黄颇、易重遵从韩愈教诲,大魁天下。欧阳修崇韩、效韩,文章得韩愈真谛,赢得百世芳名。
·江皋《拜韩昌黎祠(二首)》。宋以后袁州祀韩不绝,景仰韩愈历史功勋。
·林兆熙《登宜春台》。此诗记韩文公祠遍种松、竹。
·翁方纲《题袁州昌黎书院壁示学官弟子用旧题潮州韩山韵(二首)》。翁为江西学政,又为大诗家(创肌理说),大书法家。翁亦曾为广东学政,用“旧题潮州韩山韵”更显翁景韩之心。
还有邓子龙《游袁州宜春台》;沈存仁《谒韩文公祠》;袁业泗《重经昌黎祠怀古再韵》;吴南岱《九日登宜春台望昌黎先生祠堂有感》 (二首);笪重光《宜春道中见大守公暇草》;邵宝《谒韩文公祠用公韵》;胡光莹《谒韩文公祠》;杨嘉材《重建昌黎书院》;胡文衡《昌黎书院成太守李公偕寅属诸公月季课士恭记》。

昌黎阁,坐落于宜春市区袁山公园之内。
为纪念曾任袁州刺史的韩愈而建造。
四、历代景韩诗分析
◆ ◆ ◆ ◆

从景韩诗朝代分布表来看,袁州景韩行为从晚唐开始萌芽。
北宋祖无择高擎景仰大旗,在州衙兴建景韩堂。大力兴学,重建袁州州学,请李觏作《袁州州学记》(见《古文观止》)。重修都官郑谷墓,亲为墓志铭。兴修东湖。祖龙图谪僻郡而自适,奋发作为,任内“秋熟,百姓足食,上下莫不悦怿”(见《庆丰堂记》)。祖无择任袁州知州不过两年,成为袁州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地方长官之一,列入袁州四大过化名宦。袁州地方长官景韩行为从祖无择始,他的景韩行为使得袁州大治,自己也因此彪炳史册。
元朝马上得天下,崇武抑文,“九儒十丐”,没有出现景韩行为毫不奇怪。
明清两朝,科举兴盛,景韩诗亦伴随而大量出现。尤其是明代中后期建立昌黎书院,为袁州一府四县(宜春、萍乡、分宜、万载)生徒研学之所,成为袁州府最高学府。学政视学必来昌黎书院,官员莅任必来昌黎书院,触发了大量景韩诗的产生。
五、当代袁州景韩诗的勃兴
◆ ◆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创作群峰叠嶂,诗词创作也不例外。尤其是宜春诗社成立,极大推动了宜春诗词创作,其中就有不少景韩诗。以后编纂的《赣中诗词》《宜春诗词》各期或多或少有景韩诗的出现。2018年,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学会会长胡迎建先生在给宜春诗社学会成立三十周年专集的贺诗中写道:“韩公振铎鲁儒宣,郑谷鹧鸪海内传。峰岭秀蟠八百里,文风远继一千年。”
2019年秋为纪念韩愈量移袁州1200周年,宜春举办“韩愈杯”全国诗词大赛奖。大赛前夕,我写下一首景韩诗以纪其事:“吏部过化千皕载,至今民忆大青天。层楼多胜临无地,烟雨雷潭合有涟。满目奇山供客醉,一川秀水伴流年。中华崛起当须记,敢谱新篇胜旧篇。”

六、韩愈刺袁行为的当代价值
◆ ◆ ◆ ◆
历代对韩愈评述诸多,而评价之高莫过于苏东坡《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文起八代之衰”为立言;
·“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皆可谓为立德,关怀民生、担当作为,所治之地俱留下良法善治,彰显古循吏志风;
·“而勇夺三军之帅”则可谓为立功。
韩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在立德、立言、立功三方面都具有卓越建树的“三立”全人。
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军事家,这不仅基于韩愈两入幕府,多次与参与平叛的经历,晚年又担任兵部侍郎,尤其是晚年出使镇州,说服都知兵马使王廷服从朝廷,他的这一行动契合了《孙子兵法》“上兵伐谋”的理念,说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毫不为过。
韩愈在袁州刺史任上的善政是他卓越人生中诸多建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与他潮州(今广东潮州)善政联系紧密,他在潮州与袁州善政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比如说潮州祭鳄与袁州祈雨都是其关怀民生的体现,宜春市和潮州市在景韩旗帜下也必然会加强联系互动。
如前述景韩诗所揭示的一样,韩愈袁州刺史任上的历史功勋可归结于祈雨、释奴、兴办教育三大善政和彪炳史册的不朽文章。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养。王公士庶奔走膜拜,乃至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的,举国若狂。韩愈时为刑部侍郎,进谏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贬为潮州刺史。这时已52岁的韩愈,怀着悲凉的心情,踏上远贬荒州的路途。行至蓝田县(在今陕西)的蓝关时写下了著名的《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我骨瘴江边!”
韩愈到达贬所潮州后,上奏《潮州刺史谢上表》,承认自己“狂妄戆愚,不识礼度,上表陈佛骨事,言涉不敬”,诉说在谪地“戚戚嗟嗟,日与死迫”,表示“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衰而怜之”。文中的乞怜之态曾遭受后人的批评。宪宗接表后,想复用韩愈,为宰相皇甫镈所阻,遂量移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正月,韩愈至袁州。借鉴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的善政,韩愈在潮州已有释放奴婢的行为。在袁州,他了解到当地有押卖儿女为奴的陋习,于是设法把没为奴婢的穷人家子女731人让父母赎归。并在《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奏表中,建议朝廷将天下诸州没为奴婢的男女“一皆放免”。他的建言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成为了全国推广复制的经验。袁州释奴行为成为韩愈民本思想实践的巅峰。韩愈在袁州办的另一好就是兴教育、育人才。《唐摭言》卷四载:“韩公文名播天下……后愈自潮州量移宜春郡,郡人黄颇师愈为文,亦振大名”。同年,宪宗死,穆宗即位。9月,召韩愈为国子监祭酒。至此韩愈离开袁州,韩愈在袁州为时9个月。韩愈任袁州刺史后20余载,袁州卢肇和易重先后在会昌三年(843)和会昌五年(845)成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第二个状元。会昌三年探花黄颇还是韩愈的弟子。“江西八州,终唐之世,举进士七十余人,袁士居其半”(清王漠《豫章十代文献略》),自然离不开韩愈等名宦的过化之功。
韩愈到袁州,正逢大旱,韩愈以苍生社稷为重,向袁州城隍祈雨,不应,又转向仰山祈雨,辄应,旋谢雨。我们知道汉后历朝历代朝廷常把像仰山神这样民间地方崇拜行为作为淫祠来对待,明令禁止,祈雨行为极易成为政敌攻讦口实,没有足够的担当不敢为之。
作为“百代文宗”, 韩愈在宜春期间创作活动自然会引人注目。据宜春学院傅义教授考证,韩愈任袁州刺史期间散文颇多,凡二十篇。除公文名,尚有《祭滂文》《祭柳子厚文》《柳子厚墓志铭》《韩滂墓志铭》《南海神庙碑》《新修滕王阁记》《与孟简书》《祭湘君夫人文》。韩愈是由潮州赴袁州的途中,得到柳宗元逝世的噩耗。他们两个虽有思想和政见的分歧,但却是感情很深的朋友,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祭柳子厚文》与《柳子厚墓志铭》中韩愈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怀念。尽管其中夹杂有不满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偏见,但主要还是满怀深情地称颂柳宗元文学贡献和高尚品德,并为这位杰出人物“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遭遇以及英年早逝,倾吐不平之气。
穿越1200年的时空,我们来总结韩愈袁州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韩愈重视教育,释放奴婢,祈雨都体现其深厚的民本思想。他代圣人立言,启迪苍生。他体恤百姓,把百姓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他勇于担当,具有舍生取义的精神。他在袁州释放奴婢的行为成为了全国推广经验。
记得2018年我接触了一个香港导演,他刚刚完成了汤显祖有关影视题材的拍摄,从抚州临川来到宜春,当我向他讲述韩愈袁州释放奴婢的故事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韩愈的农奴解放运动至少比印度和美国都要早上千年,韩愈在袁州释放奴婢的时候,他们都在专制蒙昧的桎梏之中,我们在中古时期就诞生了如此伟大的民本思想,西方还有什么理由对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说三道四。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