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对联那些事:是幅还是副?上联在左还是右?

2020-04-22 10:25:52来源:许氏交流网许 杰

打印 字号: T|T
    常常有人问笔者许杰:张贴对联时,上联下联怎样辨别?上联是贴在左手边,还是贴在右手边?对联前面的量词是用“幅”,还是用“副”?例如是“一幅对联”,还是“一副对联”?
     4月17日,我在我本人创办的中国许氏网和许氏宗亲交流网上发表了江西许氏宗亲会副秘书长许敦棣写老师《这副家庙楹联绝妙在哪里?》一文后,对于文章中关于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许氏支系——赤田镇高岗村许氏家庙正厅两边大理石柱上的一副楹联:“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许敦棣老师称“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为右联,称“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为左联,也引起了几位老师们的争论。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许杰有几点想法与读者们探讨。
      先说说对联
      对联又叫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汉字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的基本标准是对仗。对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学概念。什么是对仗?简单地说,对仗就是上下联要字数相同,平仄要相反,词性要一致,结构要相同,节奏要相协。
      字数相同好理解。
      这里我讲讲平仄相对。大家都知道,汉字有四声,其中一声二声都是平声,三声四声都是仄声。在以五言体和七言体为主的诗律体的对联中,在不构成尾字三仄尾和三平尾(即最后三个字不能三连仄和三连平)的情况下,可以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就是说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的平仄不用管,但对于同一句中第二、第四、第六字相邻节奏点上的二个字平仄要相反,第二、第四、第六同个位置的字上下联的平仄也要相反。而且对联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尾字)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尾字)为平。
词性一致,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的词性要一致。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当然有的时候,动词和形容词也可以互相去对。
      怎么区分上下联?
      对联一般是二句,上句是上联,下句是下联。如果是写在纸、布,或者是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联,怎样区别哪一个是上联,哪一句是下联呢?
      其实区别上下联很简单,上面说了,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只用看两个句子的最后一字就行了。
      最后一字若为仄声,那么就是上联。最后一字若为平声,那么就是下联。
      以许敦棣老师所录的罗塘世系许氏家庙“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为例。
“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中,最后一个字“水”是第三声仄声,可以断定它是上联;“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中,最后一个字“朝”是多音字,分别读zhāo第一声和读cháo第二声,都是平声,可以断定它是下联。
      对联张贴的左右顺序
      对联张贴时,要把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这是根据我国古代的书写习惯决定的。古时候的对联,因为是从右向左书写,所以上联在贴在门的右手边(门向的左边),下联贴在门的左手边(门向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现在,由于书写习惯从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联贴在门左手边(门向的右边)的。所以看对联的顺序首先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写的,对联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左手边,下联就应该贴在右手边。
      这个右手边和左手边的分辨标准是:(以下面照片中的许氏家庙作参照物)当人面向所张贴对联的许氏家庙正门时,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那么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那么上联在左侧,下联在右侧。
      有一位老宗长提出:许敦棣老师称“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为右联,称“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为左联,许敦棣老师把这副楹联上下联的左右顺序弄错了。他说:“楼房位置大小是说坐向的,比如:子山午,即是坐北向南,而不是坐南向北,左右前后并不是对向的。青龙为大,白虎为小。青龙在左,白虎在右。从祠堂的石刻联大小位置没错,即‘水’字在左边,‘朝’ 字在右边;从图片中的‘许氏家庙’ 是从左向右书的也没错,即从青龙大的一边先写‘许’ 字,然后往右书写,‘庙”’字在白虎小的一边。”。其实这位老宗长是基于站在许氏家庙朝向这个角度上分析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是面向许氏家庙看对联,也就是面朝许氏家庙看清朝广东巡抚许振袆写刻在石柱上的这副楹联时,“平舆有龙豫章无蛟汝水渊源接江水”无疑就是右联(上联),“舛重传经元度谭理北朝文学迎南朝”无疑就是左联(下联),许敦棣老师说的并无不妥。其实,这位老宗长与许敦棣老师所说这副楹联上下联在正门的方位上是对向的殊途同归!
      对联是一“幅”还是一“副”?
      称对联是一“副”,而不是一“幅”。
      “幅”,作名词时本义是指布的宽度,泛指事物的宽度、边缘。例如:振幅、篇幅、幅员广大。“幅”作量词时,是记述长条或方形的东西,用于布帛、图画等,例如:一幅字画。
      “副”,在古汉语中是把一件东西分开的意思,因而“副”作量词时常常是含有左右关系的两个,也就是说用于成双成对成套的东西以及面部表情等。例如:一副碗筷、一副耳环、一副慈悲心肠。因为对联分上联和下联,所以叫“一副对联”。如果称“一幅对联”就不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