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军:"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人民网北京12月20日电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承办的2019京师“一带一路”论坛18日在珠海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一带一路学院院长王守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已经从概念成为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在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
本次论坛以“共建高质量的‘一带一路’”为主题,旨在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来自40多个国家近200名外国前政要、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
王守军指出,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质量,更加关注合作的效益和可持续性,更加关注人民的获得感,用更加沉稳的落笔、更加精细的雕琢去绘制“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共同书写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文章。
2018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学院,在北京和珠海两地形成了“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北京重点从事“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带一路”高端智库建设,珠海则重点促进“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高质量的国际人才支撑。
王守军指出,今年9月,一带一路学院在珠海校区首次开启了国际教育的探索。目前,学院正在扎根这片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土地,整合北京和粤港澳两地资源,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深化国际教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中西融合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开展培训,努力提升相关单位和人员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能力素养;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助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学术高地和交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做出北师大的贡献。”
王守军强调,在实现“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过程中,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的力量,能够为共建“一带一路”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