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独到深入的对联赏析方法

2019-09-25 08:00:00来源:《对联·年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版)

打印 字号: T|T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文学具有思想道德美和艺术形式美,是人们接受教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对联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并往往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其鉴赏的方法可从内容和形式上入手,兼顾书法艺术。
 
1. 从思想内容上鉴赏对联
 
    对联的内容应是对联鉴赏的最主要部分。拿到一副对联,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看对联的内容。 
 
    首先,看对联的句子是否顺畅和语言层次是否清晰。句子不顺畅,直接影响到表达。有人在创作对联时,只是想到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对得工整,而考虑不到整句话的连贯性,以至于使对联的句子晦涩牵强。还要考虑句子之间的层次是否清晰,上联和下联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有没有次序颠倒、言语矛盾之处。 
 
    其次,再看对联的内容。对联的内容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样,可以写人记事,可以绘景抒情,可以述志明理,可以述史评人、褒贬扬抑。欣赏对联先要看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何种情感,阐发了哪些见解。如古迹名胜楹联,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慨,还是寄寓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写人物的,还是写景貌的?是写历史的,还是写故事传说的?是褒扬,是 贬斥?是歌颂,还是批评?是叙述,是描写,是议论,还是抒情?
 
    如果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则要对该名胜有所了解,如名胜所处的位置、开发的年代、名称的缘起、有何著名景点、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到过、现在还有哪些遗迹。
 
    如果欣赏历史名人纪念地(如武侯祠、关帝庙、岳飞庙、韩愈祠等)的楹联,就要熟悉这位历史人物的简历,如他的出身、经历、主要业绩、功勋、历史上和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若是欣赏佛寺的楹联,还要懂得一些佛教常识、佛学术语,及对联描写该寺的独特之处。如登封的少林寺,因北魏时达摩在此面壁修行,被认为是禅宗祖庭;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所寺院。如果是欣赏道观的楹联,还要有一些道教的常识,懂得一点道教术语,以及这所道观的独特之处(如鹿邑太清宫,是老子家乡为纪念他而建的道教建筑)等。 
 
    若是行业联,就得了解行业的历史、名人、逸事、特点,否则写出的对联,就张冠李戴,或挂羊头卖狗肉了。 
 
    一句话,凡是与此名胜有关的一切东西,都有了解的必要——这也要求读者涉猎面广,多读书,读好书。
 
2. 从形式上鉴赏对联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内容用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就能深入人心。对联的形式不外乎字数、平仄的运用与修辞的技巧。鉴赏对联时要把这些形式上的特点找出来,便可知对联之奇之妙之趣了。
 
     从文字上分清长短
    从前面讲述的内容可知,对联有长短联之分,短联一般都在七个字以内,如久负盛名的长沙岳麓书院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全联八字分别用出自《左传》《论语》的两个典故,颂扬了岳麓书院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声名远播。虽是短联,但意蕴深刻。
 
     从平仄上分清严宽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碧霞宫一联: 
     门邻卫水清流绕;(平平仄仄平平仄) 
     户接行山积翠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平仄看这是一副平起严式写景的对联,凝练典雅,点出了该景点所处的位置:在卫水河边、太行山下。“门”“户”之对,“水”“山”之对,都极为工整、恰切。
 
     从用字、造句看对联的艺术技巧
     这部分牵涉到用字遣词方面的内容,不再多讲,仅举一例,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联: 
    一对二表三分鼎;
    六出七纵八阵图。  
    此联“用数”将与诸葛亮一生有关的文章事件连缀起来,从而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3. 书法艺术
     众所周知,对联与书法艺术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都是以汉字为载体。对联是汉语言的产物,对联是靠汉字表现出来的,无论是书写在纸上、镌刻在木石上,还是纯粹的口头应对,都少不了汉语言文字;而书法艺术又常常借对联的形式得以传播,对联又为书法艺术开辟了发展的空间。两种艺术完美融合,使对联与书法的美学价值都得以提高,更彰显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马萧萧先生在《名联鉴赏词典》序言中说:“好的对联用好的书法写出来,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观之神采俊驰,读之音律铿锵,产生双重的或多层次的审美效果。这更是中国文字中所独有的了。”就常见的对联书法而言,以行书最多,楷书次之,隶书又少一些,篆书和草书大概是最少的。欣赏对联中的书法艺术,同样也要有一些书法的常识。 
 
     如常用的几种字体:正楷、行书、隶书、草书、篆书。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如正楷的端庄秀丽,细腻生动;隶书的整齐美观,高古淳朴;行书的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草书的飘逸潇洒,畅达雄放;篆书的古朴凝重,柔中寓刚等等。不同的人写出的书法对联作品,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书法家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如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所说:“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从这些字体当中可以帮助读者品味联语的意境,理解对联作者的心情。 
 
    对联与书法是天然的姐妹艺术,它们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故在欣赏对联作品时,不可忽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提出了楹联鉴赏的几个层次:分别是“工切”“工巧”“工敏”“工丽”“工雅”“工妙”“工绝”,以“工绝”为极致。 
 
    我们应多学对联基础知识,从欣赏对联的基本方法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在“工切”之后,力争攀登“工绝”高峰,做一个会品味对联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