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志│短短两里南俊巷,却藏古往与今来
南俊路,坐落于市区东街与打锡街之间。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老泉州人印象中,以前的南俊路仅一两米宽。狭窄的街巷,并不妨碍昔日的南俊巷地灵人杰,这里不仅有赫赫有名的泉州三大丛林之一承天寺,施琅所建“夏园”,而且巷子西侧曾是古代士子“开科取士”的贡院。
据传,早在宋代,此巷曾居住着一家“一门三世五进士”,户主崔拱及其子丽则、正则,其孙黄臣、宋臣等5人都高中进士。60年间,崔氏一门5名进士,风光荣耀,盛极一时,皇帝赐额挂匾并立“南彦俊杰”石牌坊一座。郡人甚为赞誉,称他们为“南方之俊”,他们所居住的巷就被称为“南俊巷”。惜今已不见牌坊踪影。
在宋代以后漫长的时光长河里,此街巷确曾出过不少俊杰。承天寺西侧,就是“开闽三王祠”,王氏历经1100多年的繁衍生息,历代名人辈出,时至今日,每年春季王氏都会来此举行春祭;上世纪40年代,弘一大师还时常驻锡承天寺,弘扬佛法……
近年来,南俊巷经过旧城改造,已被拓改为崭新的商业性大街道,并改名为南俊南、北路,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南俊巷。


│闽南古刹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路东侧,是闹市中难得的一片清幽之地。
南俊路不长,但中段有藏身于晋光小学内的施琅后花园“夏园”,靠近九一街的巷头还有清代举人宅第林府。今天,文旅君就带着大家来详细了解一下清代举人宅第林府与“夏园”的“前世今生”。
南俊路18号、20号
九旬老人守护古厝 家传“牺尊”无偿捐献
91岁高龄的王燕燕是举人林资美的孙媳妇,她数十年如一日守着古厝,倍加爱护老宅一物一景,在35年间曾26次维修老宅。更令人感动的,是林家人无偿捐献出传家宝“牺尊”和15幢房产背后的拳拳赤子之心。
九一街拐进南俊路的右侧,沿街有一排古色古香的民居尤为引人注目,老泉州都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举人宅第林府。沿街红砖墙上,牌匾高悬。“鲤城区政协鲤中街道联络组”、“鲤城区归国华侨联络会”无声地诉说着流光往事。

│一堵墙似乎隔断了南俊路的热闹与喧嚣,留给林府大院一派幽静闲适。
35年26次维修
处处可见老古董
一堵墙,似乎隔断了南俊路所有的热闹与喧嚣,林府大院里一派幽静闲适。天井里盆栽掩映下的石构件、门柱上的对联,房间里收藏的摇篮、木椅,处处可见“老古董”。这得归功于91岁高龄的王燕燕,她是举人林资美的孙媳妇,林府大院大多由她打理。
“以前是三座大厝相连,拆了一座当大埕,拆了一座建楼,剩下的这座原本有三落,第一落是关帝爷厅,第二落是观音厅,第三落是公嫲厅,因南俊路拓建,第一落拆了,现在的沿街是第二落。”王燕燕每一桩都讲得清清楚楚。
漫长的人生中,她保护了不少老古董。房里的小楠木座椅,据说当年是关帝爷圣座。天井里,原本大门外雕花的刻石、石阶亦被她用心保护。
“雪白传家训,芗林奕世居”,林资美别名雪芗,门柱上一副对联从清朝保留至今。原本刻着对联的木柱被白蚁蛀蚀,王燕燕便找来工匠以石头入联,将对联保护了下来。从1981年至今,35年来,这座古大厝先后历经大大小小26次维修。
“以前,泉州贡院就在斜对面,林家常常让前来考试的童生在家里歇息。”王燕燕回忆说,林家祖厝其实在花巷,有19间房7间厅,林资美中了举人后,竖旗杆也是在花巷祖厝,但祖厝现已不存。
设泉州首个对台贸易公司
各地人来买“稀罕货”
1980年,王燕燕开始做涉台工作,1981年开始从事侨务工作。1984年,鲤城区台胞台属联谊会、鲤中侨联成立,王燕燕身兼街道侨联主席、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两项工作都是无偿服务,且一做就是三十几年。
资料显示,鲤中侨联成立之初,她拿出500元作为开办经费,且将家里作为办公、活动场所。此后,侨联的经费也常常由她捐资垫付。区台胞台属联谊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办公地点一直设在她家中。
1984年年底,因形势需要,泉州成立首个对台贸易的“泉盛贸易有限公司”,办公地点也设在王燕燕家中。“那时候船到公海常常是半夜,我就要半夜爬起来,和边防、海关一起去给船引航、接货。”王燕燕清楚地记得,当时门市部热闹得像菜市场,销售的东西应有尽有,包括彩电、计算机、手表等在其他地方买也买不到的稀罕货,吸引泉州人甚至全国各地的人争相购买。
1988年5月下旬,经推荐,11国驻京记者蜂拥而至,采访王燕燕最早从事服务台胞工作的先进事迹。至今,王燕燕仍收藏着当时的报纸。

│2004年2月,旅美泉州籍华侨林常青见到了与林家五代人有着不解情缘的“牺尊”。
捐献传家宝“牺尊”
15幢房产无偿献出
林家被老泉州引为美谈的,还包括他们捐献出的传家宝“牺尊”。
“牺尊”是青铜所铸,至今已有3000多年,浑厚古朴。据传,“牺尊”原为宫廷宝器,后康熙皇帝以泉州安溪籍大学士李光地匡扶有功,赐以为嘉奖,“牺尊”这才由宫廷流入大臣手中。后李光地返乡,“牺尊”也来到泉州,几经辗转后为林资美收藏。
“这是林家的传家之宝,平时都藏在家里的水井中,一般人难得一见。”王燕燕说,上世纪50年代,陈嘉庚在厦门创办华侨博物馆,曾特地到泉州与林家商量,愿意盖一座大厦来换取这件宝物,但林家人认为宝物应该无偿献给国家,并且最好留在故乡泉州,1959年,林资美之妻陈和娟将“牺尊”捐献给政府珍藏。
此外,据悉,林家还曾将位于市区的15幢房子无偿捐献给政府,总面积近10亩。
晋光小学
施琅“夏园”犹可夏赏绿荷池
南俊路晋光小学内,藏有昔日施琅所建“夏园”,园内四周环水的假山、凉亭至今保存完好。这里,也曾经是清中末期泉州四大书院之一清源书院的所在地。

│石拱桥见证晋光小学历史
施琅是晋江人,清康熙年间率军统一台湾,官至水师提督,封靖海将军、靖海侯。据记载,施琅在泉州精心营造了“春夏秋冬”四季私家园林,秋园和冬园在泉州农业学校原校址,春园为芳草园,而夏园则在今晋光小学内。
“夏园”遗址是泉州现存古园林中最具规模的。该园属于士绅园林,初建时亭、台、堂、榭、林、圃、山、池均备,而且布置匀称,专供暑天游赏,乃施琅园林之“夏赏绿荷池”。

│“夏园”留有一处四周环水的假山和亭子
假山岛上,一棵木棉和一棵荔枝树古朴苍虬,晋光小学办公室庄主任笑说,若是到了花开季节,蓝天白云下,木棉花开得正盛,很是漂亮。据说,假山上原本种植有数株荔枝,每当盛暑时节,红荔绿树,坐亭品果,欣赏半池绿荷,别有一番乐趣。不过,如今古荔仅存一棵。假山岛上修有四柱六角凉亭一座,其中一对石柱上有一对联“于此间得小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据称是清末改夏园为清源书院时所题写。
辛亥革命后,清源书院停办,园内建筑还十分完整,曾开办工艺传习所,传授织布、扎藤等技艺。民国时期,曾改建为新式影剧院,园中古榕、胶棕都被砍掉。
石拱桥两侧分别刻着“公元一九八一年 红旗小学重修”,记录着另一段变迁史。晋光小学校史记载,1928年爱国青年及爱国华侨在原清源书院旧址创办晋江公学,先后易名为晋光中心学校、晋光小学、东门小学,后与温陵小学合并称为第一中心小学、红旗小学,1983年恢复原校名晋光小学。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