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宗族文化丨华夏儿女是时候认祖归宗了

2019-07-18 11:01:00来源:汉文化传承

打印 字号: T|T
宗族文化丨华夏儿女是时候认祖归宗了
 
一 、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
 
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
 
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寻根观点的八个误区
误区一 在某地的居住的都是某人的后裔
 
一般每个支派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聚居地,但并不是在此聚居地都是此支派,也有可能是由于当时人员太少,本地不同支系同姓集中居住壮大势力的情况;
 
误区二 同时期名字相同就一定是同一个人
 
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较多,即使是同时期同名之人也并非一定是同一个人;
 
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标准:一是看年代是否相符;二是看事迹是否相符;三是看父辈、同辈、子侄辈世系是否相符;
 
误区三 老谱的信息就是对的
 
现在大家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越老的谱就越准确,虽然说古时候的信息流失较少而且当时修订的族谱是比较准确可信的,但是修谱者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修谱者都有很高的水平,而且很多人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揣摩上源,甚至误导后人。
 
比如有一些家族,不知道自己的始祖是谁,只是模糊知道是靠近哪个直系的,就会像这一支系的名人靠拢。族谱上面依赖名人的现象还是有很多的。
 
所谓从三皇五帝时代排列下来的百代世系造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普遍认为明清时代的世系是比较准确的,宋元其以前的世系错误或作伪比较多;
 
误区四 只有自家的族谱才是最准确的,以自己的谱为标准去否定其他谱
这种想法不一定错,但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对与自家族谱矛盾的世系,用自己的世系去否定别人的是不正确的,要综合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风俗,还有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国史方志,认真对比考证;
 
有人认为否定祖先编定的族谱即是不忠不孝,但是明知道是错的却不纠正,只会一代代错下去,起码要在续修族谱时注明,如果不能随便删除祖先的错误,但至少在可能的错误之处旁边注释你的疑问和观点,给子孙做参考;
 
也有人盲目相信没有什么可信的,没有什么价值的谱,不辨是非,把自己本来正确的谱改错,以至于误导子孙。
 
误区五 过度迷信名人,认为是名人写的谱序,一定是正确的
 
名人写序大多也只会询问你家族源流,然后照写,不会去考证其正确性,所以“名人谱序≠谱系正确”;而且跟被询问者的主张也有很大关系。
 
再有就是,当时家族中没有读书人,或读书人文化水平不高,有请人代修谱的,代修者造假加入很多名人谱序,其实是伪作,所以对名人谱序也要考证写序时间来判断你先祖和名人是否有时间和空间相遇的可能;
 
现代姓氏研究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自称专家学者,打着研究的幌子纷纷立书著说,但是他所掌握的资料也未必齐全,大多会以自己的好恶喜好去解读、判断历史世系问题,以致于以讹传讹;
 
误区六 代距就是25~30年才是合理的,不符合的是错误的
 
现代人也喜欢用代距来评判一个家族的代数是否合理。其实代距只可用来参考,不是评判的标尺,用代距否定他人世系是不准确的,代距不是恒定的数值,是不确定的随机的,符合代距的不一定就是正确,代距只有18-20年的也不一定就是假的。
 
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考虑古代的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当然,造假的人也会造出代距相对合适的世系来的;
 
误区七 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就是字派
 
说到字辈的问题,现在有很多族谱研究者都喜欢在名字里找有没有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话就不分世代硬把他归为同一辈。
 
如果仅仅只是兄弟间几个相同的,而其他的堂兄弟没有相同的,或者字辈不能连续几代相同的;那这样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有谱中同代名中相同的字,并且延续好几代的才是字派,这才是有价值的。
 
只是单单兄弟名字中相同的字不一定就是字派,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在古代的很多人兄弟之间除谱名之外,俗名、字也有采用相同的字的,这些字就不是字派,
 
  如兄弟三人:
  陈文明,字华章,号可书;
  陈文祥,字华安,号可期;
  陈文海,字华瀚,号可达。
 
这只是兄弟间的习惯性取名,并不等于是以字辈取名,而且单单这名字字号,就算真是字辈你也无法确认是“文”字辈还是“华”字辈,还得考究同一世其他同辈的名字才能下结论。
 
误区八用本支系的字辈去衡量全族人的字辈
 
外迁来的支系迁到定居点开派繁衍后,大多会确定一组字派诗,但是有一些人,却拿着这些之后订立的字派诗去寻宗问祖用自己知道的这个字辈来作为寻根认宗的唯一准则。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后来立的字派,寻根只能寻到始迁祖以下的同宗,也就是谱书上面迁来之后繁衍的外迁支系,始迁祖以上的同宗根本就不可能使用相同的字辈,即使真的发现有几个是相同的,也只能说是巧合。
 
当然,也不排除有始迁祖带来族谱,谱书之前已经确认了之后的字派。
还有一些人,迁来好几代人了,几代祖先的名字都没有弄清楚,只能拿出自己、父亲、祖父的名字来寻亲,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寻找到同宗。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能让您更方便的了解如何寻根问祖,少走弯路。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