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个人访谈专版

前不久,《海峡都市报》的几个老朋友再次到访工作室,记者小吴美女组织文字,良标兄摄影。清茶数盏,交谈甚欢,意犹未尽。

报纸今天出版,《花巷》公众号还要迟些天才发。现将相关文字内容配合图片提前发在我个人公众号上,存档。

王志安:将笔墨大方融入生活
N海都记者 吴月芳 林良标
在“蔗园”的书斋里,是我第三次见到王志安老师了。
书斋的名字有点儿甜,像极了他当下的生活状态。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培贵曾在《快写春风慢写秋》一文的末了写道:“我不能预测他将来能走到多远,登到多高,但可以确定一点,只要他这样坚持下去,等闲江左、婉转山阴的气质,将会深入他的骨髓,使他长久地走在最合适他自己的道路上。”
每隔几年再见王志安老师,都能感觉到他正在向文章所说的方向靠拢着。

()“前卫”的美学探索者
欣赏志安老师的作品,一直能感受到纸上弥漫的诗意,仿佛文人窗前的诗意小景,让人眼前一亮。
2013年,对王志安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他在泉州市区一家艺术机构办了一次个展。传统观念中参展作品须是“一大张白纸一首诗”,书法作品在尺寸和内容上皆是“硬核”,但他的个展不同于此,以数十件书法小品为主,布局笔法、结构和章法,使之成为富有装饰意味的作品。还未开展前,作品就被人“包场”。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想到,那次个展后,还带动了本土一阵书法审美的风潮。
彼时的王志安,身份是南安官桥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真正的提笔投身、书法的世界,正是在成为中学老师之后。那是1998年,他想寻找一个方向打发课余时间,从小在艺术世界浸润的记忆蹦了出来,他便选择了毛笔书法。
在学校狭促的宿舍里,除了居住空间之外,就是书本和纸笔。他每天抽出大段的时间练字,也入了几次重要的展览拿了些奖。他后来在自述书法学习的文章里写道:“学习书法最初的想法只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来消磨时间,完全不知道作品写完还可以投展,不知道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就更不知道投展成功之后还有后续相关联的一系列……”我们到访过他的宿舍,那是第一次见他,他不舍昼夜地埋头疾书。
2014年,王志安调入南安市文化馆,终于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创作了。他曾直言:“现在的书法人是幸福的,接触书法之初就知道什么是国展,一拿起笔就有了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心里很明白,‘我要学书法、我要投展、我要加入中国书协、我要获得一系列利益。’”甚至还有现成的培训班可以“速成”。“然而在这样速成的模式下,就很难如当年的我们,虽然艰难,但能看见书写路上的成长轨迹。”王志安说。

()融入基因的审美偏好
圣斗士、七龙珠、海贼王……在书斋“蔗园”里,除了雅致秀美的书法作品,以及青苔、团扇等文玩外,还有这些年轻人喜爱的玩意儿。这不禁让我们对王志安的童年产生了好奇。
8岁那年,王志安随父母离开南安官桥老家,来到兰州,住进了部队大院。大院对门就是西北师大。“大学美术生开暑假班,我没事就去报名。”王志安记得第一节课画素描,后来也接触过水粉水彩,写毛笔字。写字从描红开始。“别人一个笔画描好几遍,我一遍能描好也是技术不是?这样容易找到成就感。”王志安说。
喜欢艺术和喜欢卡通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后来也不曾改变。只不过画画这事搁置了,书法在后来又拾了起来。
求学路上,王志安一直对于文史科目有着格外的热忱。工作后,又在文学、国学、美学上花心思,以期提升书法背后的文人气息。
“我自己学习书法以来,就确定了个人的主基调,宋蔡襄、苏轼,元赵孟頫,明董其昌都是我心摹手追的对象,有时候我很偏执,我就是要这种风格。评委的喜好或他人的喜好并不能动摇我,我投展也一直是坚持自己的书写风格。但我并不排斥其他风格,甚至以欣赏、学习的心态去对待。每一种存在的东西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包括‘展览体’。”王志安曾这样写道。
“也许人的基因里,早已确定了审美偏好了呢。”他自己就一直偏爱雅致秀气的风格,并往这个方向靠拢着。

()让艺术出现在生活中
书画收藏是投资,并束之高阁吗?答案是否定的。王志安说,除了一些经过时间洗礼的名人佳作外,大多数作品不妨就视作艺术性的装饰品,大大方方地让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吧。
厅堂、书房、茶室……家居空间的功能细分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书画作品的装饰作用,并在装修之前有意识地预留出空间。王志安认为,对艺术品进行一些日常消费,是顺应时代的生活方式。
这些年逐渐为人所认识的书画“私人订制”现象,在早年也许被视作异类。一些文人觉得“谈钱便失了颜面”,但“文人也得考虑生存的问题吧。”王志安笑着,坦诚地说。
“私人订制”并不是要迷失自己,王志安继续探索着自己的书法之路。最近一段时间,他临摹蔡襄碑帖,为学生解析蔡襄书法用笔规律和特点。既着眼区域文化,也不忘放眼八方。4月20日即将在宜春举行的“泉墨流风——全国中青年获奖书法家24人作品展”,王志安便是入展者之一。本次活动还是国家艺术基金书法创作人才培养班的一次雅集。
现在,有些人喜欢说“看看古人如何如何”,对比时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实际上,这个对比的前提是不公平的。社会变了,一些观念或许也可以随时代更迭。

人物名片:王志安,1977年3月生,福建省泉州南安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国家艺术基金”2016书法创作人才,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成员,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书法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福建省三明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西太湖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书法研究员,墨社社员。个人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三十多次,其中全国书法展最高奖四次。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泉州南安市柳城王氏通讯第3期
- · 王国钧·最新版中华王氏赋
- · 謁开闽三王祠
- · 五里埔王氏史誌·对联楹联
- ·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
- · 福建泉州市王巧虹· 我台湾外公的故事
- · 2014年新年贺词
- · 五里埔王氏史誌【序】
- · 王国钧辞赋创作杂谈
- · 五里埔王氏史誌·子乔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