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开闽胪传峣揚世系

2;延政公:900-951 五代福建王审知四子,字表正,拜福州剌史。西元943年,稱帝於建州,國號殷。立三年為南唐所破,諡恭懿。子孙有入于金陵,公侨于漳州,南唐封公潘阳王,宋封公太师,葬漳州城北郊雙鳳山麓,坐西北向東南。娶张氏封顺懿夫人,葬仪凤山桥头,坐申向乙,傳六子,排行為:繼成、繼昌、繼達、繼元、繼重、繼晉(又作繼勤)。
3;繼成公:字伯立。约在公元944年,初任漳州刺史,也“家于上苑”。後南唐徙為道州刺史。娶韓氏,子一,另有不同载生三子裾、襄、褛,襄原名宗讓,避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讓讳,更名襄或宗襄,三子:长坦、次垏(有记为埭)、季圿(有记为玠、圻)。坦、垏、圿初居泉州,于宋初三派分流。坦,派名四一郎,行二十一;垏派名三九郎,行二十七;圿派名四六郎,行二十九。坦生四子:
3;繼成公:字伯立。约在公元944年,初任漳州刺史,也“家于上苑”。後南唐徙為道州刺史。娶韓氏,子一,另有不同载生三子裾、襄、褛,襄原名宗讓,避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讓讳,更名襄或宗襄,三子:长坦、次垏(有记为埭)、季圿(有记为玠、圻)。坦、垏、圿初居泉州,于宋初三派分流。坦,派名四一郎,行二十一;垏派名三九郎,行二十七;圿派名四六郎,行二十九。坦生四子:
4;讓公:字希逊。拜武 毅大夫,池州团练使,卒于官,寿52,居泉州开元寺曹巷。配池氏,子三:长子坦徒潮州(坦生四子:1.万宝,裔居江西浙江;2.万玉,裔居福州、莆田、长宁、南靖、漳浦;3.万金;4.万璧,坦宋初以事攜幼子萬璧窠居漳浦九都,續移饒平黃岡,後移海陽縣登瀛,即今潮州市归湖乡。璧改名闢,后裔(三子仲荀,仲容,仲良。仲容生昌國,昌國四子:大寶、大鼎、大圭、大網……)“流派三阳”,即旧时的海阳揭阳潮阳三大县,成为潮汕王氏的主要流派。)次子埭,三子圿迁蒲田;
5;埭公:初居泉州排铺,后迁同安。曾获赐蟒袍,后裔世袭指挥使。子二:长谦隐;次诰文居晋江。坦,派名四一郎,行二十一;垏派名三九郎,行二十七;圿派名四六郎,行二十九。垏生二子:1.谦隐,裔居晋江王墩、南隅、排铺,分迁长泰、清溪(安溪)、永安青水乡、龙岩和广东梅县
6;謙隱公:字萬寧。娶劉氏,合葬同安後房地。裔居晋江王墩、南隅、排铺,分迁长泰、清溪(安溪)、永安青水乡、龙岩和广东梅县;子一,仲秘。
7;豐公:字仲秘。子二:長三郎;次四郎。
8;恭公〔四郎〕:徙泉州南卿珩墩【今晉江羅山杏田】。子一:八郎。
9;墩公〔八郎〕:住珩墩。子四: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十四郎(出家)。
10;民仁公〔十二郎〕:居连江,子二:長十八郎;次十九郎。
11;揚公〔十八郎〕:子四:廿七郎;廿九郎;卅五郎;卅六郎。
12;華公〔廿九郎〕:据福建省立图书馆《王氏谱略》第十三卷之最后一卷及《长乐平坑王氏谱》第十五页等影印件载延政公十世孙行廿九子达行四十六乃居一图,另根據《泉州杏田族譜》載:廿九郎傳有汝仁,汝義兩子。汝義外出。達公是汝義本人,抑或是汝義之子?是否同名廿九郎有待考證。子一,四十六郎。
13;達公〔四十六郎〕:居长乐一图,子一,四十七郎,谱记乾隆五十四年(1789)查阅《晋江上胪传记》一世四十六公 二世四十七公 三世氏儿公 。
14;四十七郎:子一,氏兒。
15;氏兒公:至治三年公元 1323年癸亥年二月二十一日丑时卒明洪武癸酉年1393年三月初三午时,福州府长乐县二都一图杨门彭坑人,王氏兒從戎助明兵攻福州有功。配慈惠张氏,子三,長义子佛生,字良惠;次兴祖,三良貴。王兴祖洪武二年(1369)为防倭事抽充镇东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调永宁卫,永乐二年(1404)拨入安溪崇信里胪传三洋屯种(今芦田镇芦田村外洋,又称外坪)。尊氏儿公为一世。王兴袓五世孙王佐号毅庵明正德二年1507年从安溪芦田大宅迁峣阳。义子佛生字良惠,永樂二年(1404年)奉旨屯田,其長子王子英承父官爵,領兵到安溪三洋(今屬蘆田)軍墾,先後在三洋、作隔、石塔、西興屯居,最後擇居龍涓福昌,王子英為福昌王氏一世祖。故蘆田外洋與龍涓福昌王氏同為王氏兒之裔。王良贵于元未明初迁晋江胪传(今晋江洛江炉田)。今有胪传马甲炉田王氏、胪传河市炉田王氏、胪传仙游龙坪头王氏。
16;興祖公:生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年癸已年,洪武二年(1369)为防倭事抽充镇东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调永宁卫,永乐二年(1404)拨入安溪崇信里胪传三洋屯种(今芦田镇芦田村外洋,又称外坪),开基胪传。志娶陈氏生二子永乐癸未春同二子由泉入安,弟良贵公生四子;清溪公顺宅于胪传,因少儒术故,自清溪公以上既无知见、又无同知 、六世痒生中诚公主谱牒不敢附会其说 。
17;清溪公:諱順生洪武廿八年乙亥年七月初三戍時,卒成化十二年丙申九月十七申時壽八十二,娶吴氏,生卒失传,葬本处土名船尾,继娶顔氏生卒亦失传,葬瓦棺本里员潭蔡坑林,公始自三洋移居澎溪因自长乐澎坑来故以为名,后建屋胪传吴眠宅即大宅,令祀公为宗祠,坐乾向巽兼已亥,生子二:長敏齋公諱佛保,吴出;次逸齋公諱佛治,顔出,住垻田【今西坪平原】。
18;佛保公:生永乐十九年辛丑十月十日亥时,卒成化九年癸已二月二十五日未时,寿五十三,生娶无出,附葬庵前系林氏生卒莫考,继室陈氏溢贞慈生宣德七年壬子十一月十五日酉时,卒正德六年辛未十二月初八日未时,寿八十,壬申盾十二月初十日木棺与瓦棺合葬本处上运塘,建屋本处仓前,生子三女四:長濟齋公,諱添長;次奕齋公,諱張成更名钦;三慎齋公,諱全。
19;奕齋公:諱張成,又名欽,字世重。生天顺元年丁丑六月初四日未时,卒正德十三年戊寅四月廿五日寅时,寿六十七,娶杨氏溢贞一,生天顺元年丁丑十二月廿四日已时,卒成化十七年辛丑十月廿三已时,寿二十五,继继娶吴氏溢慈顺生于顺七年癸未九月十三日子时,卒嘉靖十一年壬辰七月初六日寅时,寿七十二木棺与瓦棺合葬本处上运塘,建屋倉前坐坤向艮。生子四:長毅庵公,諱佐,楊氏出;擇居嶢陽鄉。次古樸公,諱俊,吴出,住畬山庵;三古愚公,諱仁,吴出,住臚傳;四靜懷公,諱賜,徙同安。吳氏出。
20;毅庵公:奕齋公長子諱名佐字子弼諡毅庵癢生,誕于成化十四年戊戍八月初七日戍時,老于嘉靖十六年丁酉五月廿六日未時,娶妻永甯社後所,朱戶侯之女朱氏諡慈懿生成化十四年戊戍正月初五日辰時,老嘉靖二十九年庚申十月十五日子時。嘉靖四十年辛酉正月十二日已時,合葬堯陽虎咬狗,明正德二年(1507年) 由蘆田外洋遷入西坪堯陽梅阪,建居梅阪祖為祖祠。位於西坪上堯村,建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 坐艮向坤兼寅申,後年久失修。1990年,由鄉親與海外宗親集資重修。楹聯:“臚傳衍派源流遠;梅阪分支世澤長”、“儒學禮卿登內閣;國朝名宦載蘄州”、“三禮典章懸虎榜;九經文字炳宏圖”。(後兩副為清侍郎方苞作);《安溪县志》嘉靖五年(1526)大旱,木麻菽粟枯死,农作物歉收,米价昂贵,灾民饥困。王佐等四十二人出粟助赈饥民。知县黄怿在龙津观前建义芳亭列名表彰。公开基峣阳,设立育才,广置山荡田产,重设蒸尝,弃军役,入民籍,其燕贻远且大焉,男四:聪、明、睿、智,女二。

1990年前侨联宗亲实地考证附志:
1;吾族谱志记载迁自福州长乐一图二都洋门,然自四十六公以上,即世系中断,数百年来未能接连一派,此次派人上福州往长乐,据福建省立图书馆《王氏谱略》第十三卷之最后一卷及《长乐平坑王氏谱》第十五页等影印件载延政公十世孙行廿九子达行四十六乃居一图,求证得知四十六公为廿九郞之后(按宋之排列曰统称郎,故行廿九郞,廿九郞亦可称之为廿九公也)。
2;据永安清水乡龙吴村光坑黄景山保存王审知家谱之世系图,自廿九郞以后失传,正与吾族之断层相符,永安王氏谱廿九郞往上为十八郞,再往上为十二郞,前我乡谱记载系连十三郞,此系因年久谱籍散失又无人专门往各有关乡村调查,以致前贤接连有误,致年代越久相距越远唉。
3;前永安王氏宗祠修建时该支族亲已有推想我族为廿九郞之后此次查得资料完全证实其说为真我们现本着求真求实之依据特此订正。
卅四裔孙 王春博校正 1990年元月
安溪芦田(胪传)名由来:
林尚孙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入东山肇基,称其地为“胪传”王兴祖于1404年入外洋(大宅)肇基,称其地为“彭溪”。颜正辉于明朝徙居大克,称其地为“炉田”。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始末考)三个角落(三合一)统称“芦田”,地名至今沿用。
晋江洛江炉田:
晋江洛江炉田:
明期王兴祖弟王良贵由安溪炉田移居到马甲炉田,尔后因子孙的繁殖旺盛,炉田村王姓是明末嘉靖年间由马甲炉田再移居一部来此居住,故以祖籍地的名。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