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音迁就今人?须审慎“纠偏”

近日,一篇《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背了多年的古诗词读音变了,此事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登堂入室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动辄得咎。
全世界语言文字流转的历史中,“从众从俗”是个无可原罪的基本规则。明代音韵学家陈第早就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列举“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称衰在诗中本读cuī,斜在诗中本读xiá,骑在诗中本读jì,由于读错的人较多,现已更改拼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个汉字读音更迭问题,弄得坊间和业界反弹不断,大概是很多人不曾料到的。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耿耿于怀?这个问题的背后,大概离不开两个语境:其一,大家认为拼音修改可以,但类似平仄押韵的古诗,恐怕还是尊重传统的为好。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考量。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句: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
其二,这些年传统文化吸粉众多,古诗词复兴之风渐入臻境。高考导向的古诗文占比提升了,《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刷屏……顶层设计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后,类似故宫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存都站上了热搜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的沿袭与发扬,于此而言,公众有了更多的关注力和兴奋点。复兴传统文化的前提是尊重和敬畏,既然古诗异读词有其存在的道理和逻辑,那么为了省事和方便而迁就今人的做法,显得有些轻佻和草率。
据称,目前网上流传的标准读音很多来自尚未正式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程序正义上说,这些未经审议的说法都不足为凭,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不过,无风不起浪,既然这个话题广受关注,倒不妨甄别民意、听懂民声,既不要在考试中让孩子在个别读音上钻牛角尖,更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共识下审慎为古音“纠偏”。(邓海建)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王姓宗祠对联门楣题辞
- · 吟族谱诗
- · 王氏宗祠通用對聯
- · 宁溪王氏诗词歌赋
- · 闽南王氏宗祠联之一
- · 福鼎召开赤溪楹联楼群全国征联大赛颁奖大会
- · 夏日诗词: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 · 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40首诗词
- · 王士进录安徽王懿修诗抄
- · 户县王氏先辈诗词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