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重教 诗礼传家· 贵峰王氏家训馆

前 言
家训族规美德扬,儒风鼎盛谱华章。
崇文重教千秋业,毓秀钟灵万古王。
勤俭起家多积善,清廉处世永留芳。
但凭耕读立宏志,更有诗书继世长。
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好家规形成好家风。家风影响人的一生、家庭的现状与未来、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家风正,则民风淳、社风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家风都不会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或者:中华民族历来最重家国情怀。《礼记·大学》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传统思想中最为宏大的主题确立和心胸表达,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所尊崇信守的人生教律,也是无数民间百姓一直默默践行的生命醒言。
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治国始于治家,家和则万事兴百业成。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先民在中华文化集体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各擅胜场、别具特色的家风传承,并在茫茫时空中留下启迪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足印。可以说,家风作为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影响人的一生、家庭的现状和未来、民族的传统与创新。我们无论何时谈家风,都不会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仍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贵峰王氏是“八闽人祖”闽王王审知的后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明洪武末年,贵峰王氏一世祖王应寿由漳州迁居贵峰。六百余年来,在“崇文重教,诗礼传家”良好家规家风的熏陶涵养和激励下,贵峰王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贵峰王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耕读励志、人才兴盛的传奇,孕育出了“中华第一诗村”的文化品牌,为世人展现了“野老牧童随口唱、俗言俚语尽诗声”的乡村盛况。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建设贵峰王氏家风家训馆,传播其向上向善、诗书继世的良好家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馆选取贵峰王氏及其先祖的传统美德故事,以诗歌的形式,从族规家训、弘扬儒学、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勤俭积善、清廉处世、耕读励志、诗书继世等八个方面,集中展示了贵峰王氏家风家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旨在引导人们在价值取向文化大同的背景下,得到启发汲取营养,不断增强家庭这一基础细胞的社会功能,做到正心修身、廉洁齐家,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新南安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一、家训族规美德扬
开闽后裔倍荣光,美德淳风宜发扬。
处世为人存厚道,族规家训不能忘。
贵峰王氏乃黄帝后裔,王氏始祖太子晋,二世宗敬迁居晋阳,二十一世元威开基琅琊,二十五世吉分支临汾,四十五世晔迁至光州固始,四十九世“三王开闽”。审知为贵峰王氏派宗,开闽七世安仁开漳县,至开闽十八世应寿出祖谋生而定居贵峰。贵峰一世至今600多年,王氏族人秉承族规家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成为一方望族。
开闽后裔倍荣光,美德淳风宜发扬。
处世为人存厚道,族规家训不能忘。
开闽王氏族规
孝父母 笃友恭 守国法 睦宗族 和乡党
训读书 勤耕织 慎交友 端品行 尚忍让
遵俭约 别男女 儆懒惰 戒赌博 远酒色
贵峰王氏家训
祭祀致享,恭敬肃装。 经儒笃学,维道维纲。
忠信为善,仁义振邦。 诗礼承继,德艺奋扬。
饬家睦族,孝悌为常。 耕读励志,勉力自强。
勤劳本分,俭约有方。清廉处世,公正柔刚。
孝父母 笃友恭 守国法 睦宗族 和乡党
训读书 勤耕织 慎交友 端品行 尚忍让
遵俭约 别男女 儆懒惰 戒赌博 远酒色
贵峰王氏家训
祭祀致享,恭敬肃装。 经儒笃学,维道维纲。
忠信为善,仁义振邦。 诗礼承继,德艺奋扬。
饬家睦族,孝悌为常。 耕读励志,勉力自强。
勤劳本分,俭约有方。清廉处世,公正柔刚。


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铁晗,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忠溪参观家训馆
二、儒风鼎盛谱华章
治家儒学应弘扬,磊落襟怀守典常。
睦族敦亲濡教化,和谐社会迈康庄。
贵峰王氏族规家训继承发扬了王氏家族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核心思想,这就是贵峰王氏后裔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治家儒学应弘扬,磊落襟怀守典常。
睦族敦亲濡教化,和谐社会迈康庄。
太子晋仁德为民
治洪疏导出良方,仁者忠言荐庙堂。
愿为黎民谋利益,惨遭贬谪又何妨。
太子晋(公元前565年~公元前549年),字子乔,王姓始祖。周灵王二十一年,谷水和洛水合流,漫过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于是灵王命人决洛水,防止冲决(改为:毁)宫殿。但决洛水,势必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决不决的决策上,太子晋与其父王产生严重分歧。太子晋深知劝谏一定会触怒父亲,于己不利,甚至会影响王位继承。但为了百姓他还是直言劝谏:“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果然,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罢免为庶人。太子晋不顾私欲,以保护苍生为重,遵循天理的言行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治洪疏导出良方,仁者忠言荐庙堂。
愿为黎民谋利益,惨遭贬谪又何妨。
王翦智勇双全
大争之世出鲲鹏,百战无功退忽惊。
问舍求田安小智?古来创业几人成。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之兵,交与王翦攻打楚国。王翦深知秦王多疑,为了解除秦王疑虑,减少干预和掣肘,临走时故意向秦王讨要了许多田宅,希望现在就能为子孙置业。行军途中又五次派人向秦王上书,说攻取楚国后,记得再赏赐良田美宅,让自己荣归故里。秦王见王翦心系田宅,满心欢喜,终于放下心来,全力支持。于是王翦指挥大军一举攻破了楚国。王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一生征战无数,且智而不暴、勇而多谋,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争之世出鲲鹏,百战无功退忽惊。
问舍求田安小智?古来创业几人成。
王览手足情深
花开棠棣竞芬芳,手足情深看览郎。
背护兄身甘受打,菜疑有毒抢先尝。
王览(206年~278年),王氏三十一世,与王祥虽同父异母兄弟,却都是大孝子。王祥“卧冰求鲤”而被列为24孝子之一。王览以其友悌而名扬于晋。王览生母朱氏憎恨王祥,不但在丈夫面前中伤王祥,而且经常施以虐待;但王览始终站在王祥一边,在母亲打王祥的时候,每每流着眼泪,用身体掩护着哥哥。当他知道朱氏有意毒杀王祥以后,更不顾可能误服毒药危险去抢毒酒和先行试菜。朱氏惧怕王览因此致死,才停止了毒杀行动。王览兄弟因孝悌起家,家族逐渐发展壮大。
花开棠棣竞芬芳,手足情深看览郎。
背护兄身甘受打,菜疑有毒抢先尝。
王导忠贞不二
尽忠报国莫彷徨,不作贰臣张大纲。
赤子之心天可鉴,皇权维护史流芳。
王导(276年~339年),王氏三十三世,正直厚道,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拥立元帝,王导出力最多,因此大兴元年(318年),晋元帝即位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恪守本分,坚决不答应。晋元帝登帝位以后,暗中作各种布置,削弱王氏势力。堂兄王敦乘机以“清君侧”为名,替王导诉冤为借口,从武昌举兵,攻入建康。元帝的布置受挫后,王敦还想进一步篡权,极力劝说王导,另议新君,但王导始终不为所动。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继位,王导辅政。王敦以为又有机可乘,加紧图谋篡权,王导坚决反击,再次使王敦的阴谋落空。王导一生忠于职守,始终坚定维护国家政权稳定。
尽忠报国莫彷徨,不作贰臣张大纲。
赤子之心天可鉴,皇权维护史流芳。
王屏山仗义疏财
胸怀胜概气如虹,焚券安贫明德崇。
义薄云天行善举,扬仁至乐好家风。
王屏山(1495年~1562年),贵峰四世,富而有德,知书明理,为人仗义,经常将钱借给穷苦人。相传当年溪水泛滥,淹去大量农田,农民(改为:农作物)严重失收,许多穷人(改为:农民)还不起钱。他看到许(改为:那么)多人(改为:的乡亲)揭不起锅,心生怜悯,当即把穷人(改为:还不起债)的欠债借据放火烧毁,许多借债的穷(苦)人感动得当场流下了眼泪。其义举深得时人的赞誉并世代传扬。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秉承祖训,立志诗书传承,发奋读书,成为国子监太学生,为后代子孙做了很好的表率。
胸怀胜概气如虹,焚券安贫明德崇。
义薄云天行善举,扬仁至乐好家风。
王岑楼孝感动天
叩天头破为亲娘,彻夜无眠侍药汤。
孝感动天奇病愈,中华美德放光芒。
王岑楼(1511年~1550年),贵峰四世,知书达礼,入孝出悌。在他八岁的时候,母亲得了重病。他请医把脉,侍候汤药、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他每天晚上都虔诚地焚香祈求天公,希望能够代替母亲受苦,而且叩头至头破血流。亲朋好友见他如此真诚(改为:这样孝顺)都非常地(“地”字去掉)感动。有一次,他的(“的”字去掉)大哥生病了,他彻夜未眠,服侍汤药,直到一个月后大哥的病痊愈为止。他的孝友之情感天动地,垂范后人。
叩天头破为亲娘,彻夜无眠侍药汤。
孝感动天奇病愈,中华美德放光芒。
三、崇文重教千秋业
滋兰树蕙贵峰山,燕剪嘤鸣叠嶂间。
背负青箱攻黾勉,蟾宫折桂勇登攀。
崇文重教是贵峰王氏族规家训的精华之一,是贵峰王氏之所以兴旺发达、享有骄人荣耀的力量源泉。贵峰王氏历来重视办学兴教,因此文风鼎盛,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滋兰树蕙贵峰山,燕剪嘤鸣叠嶂间。
背负青箱攻黾勉,蟾宫折桂勇登攀。
王审知兴办“四门学”
教化斯文兴四门,中原翘楚播春温。
千秋礼赞兴闽国,桃李咸沾雨露恩。
王审知(862年~925年),王氏四十九世,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由于当时八闽荒芜偏僻,民多不识丁,加上连年战争,重武不重文,造成许多文人投闲置散,出现了断层现象。为了改变福建教育落后面貌,王审知着手在闽境内兴办教育,广设学校。号召各地“广设庠序”,使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偏僻村间设有私塾。并拨出专门经费供师生膳食。公元921年,王审知采纳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留晖门外“建四门学”(经、史、哲、文),以“教闽士之秀者”。聘请著名文人陈郯、黄涛等做“四门博士”。又由管城丞(现教育部长)周启文在九仙山设“鳌峰书院”,请绅老吴勖进士为大教授,选拔俊才,读书于名山秀水。王审知按期亲临阅卷,论才授职,于是八闽读书蔚成风气,出现“千家灯火读书夜”的苦读情境。史称当时八闽文学之盛为五代十国之冠。王审知崇文重教,勤勉为政,维护统一,对于周边势力,以礼相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闽国的安定和文化的发展,形成了30年百姓不见战事的礼仪之邦。
教化斯文兴四门,中原翘楚播春温。
千秋礼赞兴闽国,桃李咸沾雨露恩。
王紫兰首办私塾
重教兴邦忘我为,倾心乡塾毓兰枝。
苍茫大地寒流急,惟见黉庠暖气吹。
王紫兰(1876年~1940年),贵峰十五世,自幼即拜师入塾,由于其天性聪敏,勤奋好学,立志科举报国,十八岁就考取秀才。在府试时,因嫌试题肤浅,要求另出难一点的试卷而开罪考官及其同僚,而受到排挤,愤而罢考,从此与科举无缘。后来,面对社会腐败,列强欺凌,他决心用教育救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想法得到其父的赞同与资助,拿出一笔钱和一份家私回到故里,在祠堂自费兴办了私塾。他整肃课堂,大力宣扬儒学,讲习忠孝传统美德,宣传爱国思想,教育学生忠勇报国。他为贵峰及邻里乡村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颇得父老乡亲的赞誉。
重教兴邦忘我为,倾心乡塾毓兰枝。
苍茫大地寒流急,惟见黉庠暖气吹。
王庶几夫妇首创小学
乡愁万里系归篷,中外文明启冥蒙。
惟愿家山莺燕舞,冰心一片志丹衷。
王庶几(1898年~1971年),贵峰十六世,梅石书院(泉州一中前身)毕业后到仰光谋生。因忠诚稳重得到老板赏识,不仅任命其为仰光梅芳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还将女儿嫁给了他。他的夫人蔡徽恭(1905~1972年)原名蔡誉治,英国留学时深受当时欧洲留学生“教育救国”理念的熏陶。王庶几夫妇认为国家积弱与西方强盛在于教育的差异,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回乡办学。在家乡父老的支持下,贵峰很快停办各角落私塾,创立峰山小学。由蔡徽恭任校长并亲自执教,王庶几任学监,村民读书风气日盛。
乡愁万里系归篷,中外文明启冥蒙。
惟愿家山莺燕舞,冰心一片志丹衷。
王家颜组建西溪中学
筹建西溪胆力兼,劳心勤政白发添。
为人师表堪垂范,桃李争华雨露沾。
王家颜,贵峰十六世,1933年生。1989年,他受命组建西溪中学并首任校长。创建初期,他密切配合县镇政府和各村村委募集资金,克服重重困难建设校舍,终成规模。任职5年间,兴建校舍4座,学生规模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从近600人发展到1800多人。因教育质量居全县初中校前列,区外学生争相来校就读。他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研究附近各村的家庭教育现状,比较合理地解决各村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改为:困难和问题)。在他的领导下,教育秩序很快走上正轨,教育质量突出,为创建泉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奠定基础。
筹建西溪胆力兼,劳心勤政白发添。
为人师表堪垂范,桃李争华雨露沾。
四、毓秀钟灵万古王
田里明初始肇基,闽王正裔自扬眉。
钟灵毓秀文风盛,辈出人才众口碑。
贵峰王氏秉承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良好家训,自古文风炽盛,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就出过3个进士,6个举人,兄弟进士、父子举人成为美谈。当代更是人才荟萃,仅在贵峰本埠,现有厅处级干部20多人,乡科局(“局”字去掉)级干部70多人,博士、教授10多人。
田里明初始肇基,闽王正裔自扬眉。
钟灵毓秀文风盛,辈出人才众口碑。
兄弟进士耀门楣
不负殷勤起一经,清廉为吏德唯馨。
忠贞爱国高名节,兄弟连科振族庭。
崇祯年间,贵峰王氏有一对堂兄弟先后高中进士。堂兄王龙震(1584年~1653年),贵峰七世,崇祯元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浙江督粮道。王龙震一生勤奋,尤喜读书。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读书,而且总是喜欢在功课之外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小王龙震受益匪浅,他暗下决心:“将来,我不但要为国家做事,成就一番事业,还要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大丈夫。”不负殷勤起一经,清廉为吏德唯馨。
忠贞爱国高名节,兄弟连科振族庭。
堂弟王龙贲,崇祯十六年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此时李自成农民起义蜂拥全国,明朝已成强弩之末。南方战乱,朝廷欲派钦差赴两广办事,众官畏缩不前,据说只有王龙贲挺身而出,欣然请命。他冒着艰难险阻与战乱风险,往返广西出色完成任务,受到朝廷嘉奖,因功升任工科给事中。著有《威香集》《颂爵篇》。
父子举人传佳话
王气氤氲势不休,从来虎父传龙彪。
高科叠擢成佳话,起凤腾蛟后裔优。
贵峰王氏出过两对父子举人。第一对是:王龙震,天启元年举人,崇祯元年进士,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浙江督粮道。其子王之藩(1610年~1664年),康熙癸酉、丙子两科副榜。另一对是:王龙贲,丙子科顺天举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为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其子王之柯,康熙乙酉科举人,著有《呫哔音学》。初任汀州府学教谕,因政绩显著而升任凤阳府天长县知县。
王气氤氲势不休,从来虎父传龙彪。
高科叠擢成佳话,起凤腾蛟后裔优。

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铁晗,南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忠溪参观家训馆
材料科学专家王民权
萦梦峰山到枕边,振衣博导晋名贤。
育桃种李兴科技,白纻青衫勤奋鞭。
王民权,贵峰十八世,1936年生,浙江大学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民权深受家庭影响,醉心科研,成绩斐然。在硅酸盐研究学界,他因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而广为人知。现为国家建材工业局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带过的许多优秀学生也投身科研,成为博士生导师。合著的《镧系掺杂氟化物发光生物标记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氧化物玻璃中Eu~(3+)离子的发光研究》等科研成果在多项权威刊物发表。他先后获得航天工业部科技工业部一等奖、光华科学基金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宝钢教育奖以及浙江大学优秀教师奖、研究生导师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萦梦峰山到枕边,振衣博导晋名贤。
育桃种李兴科技,白纻青衫勤奋鞭。
优秀校长王声云
甘将热血化金针,巧度莘莘学子心。
薪火相传成示范,杏坛春色九天深。
王声云,贵峰十七世,1958年生,福建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中学优秀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者”字去掉)。2002年8 月至2014年8月任南安一中校长,现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南安市人大常委。他管理能力较强,成效显着。任职期间学校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等荣誉称号。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成绩较突出。承担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级奖励。有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
甘将热血化金针,巧度莘莘学子心。
薪火相传成示范,杏坛春色九天深。
五、勤俭起家多积善
披荆斩棘拓洪荒,女织男耕笑语香。
诚毅勤廉维道统,家兴业旺焕春光。
勤俭持家是贵峰王氏族规家训的兴家理念和生生不息的坚实基石。贵峰王氏秉承这一家训,兴家创业,事业有成者大有人在。
披荆斩棘拓洪荒,女织男耕笑语香。
诚毅勤廉维道统,家兴业旺焕春光。
王应寿勤俭起家
牧鸭垦荒诸事勤,耕烟钓雨赶晨昏。
温良恭俭让先祖,仁德扬馨励后昆。
王应寿,贵峰一世,字孟奇,号一斋。他是开闽王第十八世裔孙,在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0年),从漳州田里乡出外谋生,辗转定居在贵峰村。王应寿当时家境贫困、势单力薄,但是他秉性仁慈,待人宽厚,勤劳朴实,与周围邻居和睦相处。邻居家有什么困难,他都会主动去帮忙,每到农忙时节,他和家人总是先帮邻居播种,把自家的放在后面。他以养鸭为生,耕种开发,逐渐发迹,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被后人尊为“鸭公”。
牧鸭垦荒诸事勤,耕烟钓雨赶晨昏。
温良恭俭让先祖,仁德扬馨励后昆。
王茂立勤思好学
男儿有志入台湾,一举成名着锦还。
报国何分穷富地,民心所向礼唐山。
王茂立,贵峰九世,据传小时候长辈经常给他讲古人成才故事,每次讲到重要情节时,他总喜欢推想下面的情节发展,甚至推想故事的结局,养成了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他从小耳闻目染,素有见识。康熙年间台湾归统后,他便迁居台湾,并把家族文化带到了台湾。他秉承诗礼家风,刻苦勤学,并进入台湾府学,一举考中康熙乙酉科举人,曾任漳州府龙岩县学正堂。当年像王茂立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对闽台的经济文化发展、民族融合和社会安定发挥很大的作用。
男儿有志入台湾,一举成名着锦还。
报国何分穷富地,民心所向礼唐山。
王式聪勤奋创业
蕉风椰雨五更残,创业他乡不畏难。
助学捐资兴故里,岑头树帜寸心丹。
王式聪(1918年~2010年),贵峰十七世,早年深受家族传统的影响,目睹父亲在厦门创办客栈的艰辛,十七岁去香港谋生,后来又辗转去印度尼西亚发展。创业初期,他开始尝试做五金类小生意,因为他勤奋打拼,诚信经营,事业发展得很快。据说当年法国时装界刮起了一股“鳄鱼”热潮,他敏锐地把握住了商机,果断加盟鳄鱼牌鞋服生意,事业渐入佳境。后来进入房地产行业,事业更是飞速地发展。王式聪事业有成,不忘故土家山,先后独资捐建了贵峰小学自芳礼堂、梯形教室、椿萱教学楼、西溪中学贵峰路、西溪中学贵峰楼等,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蕉风椰雨五更残,创业他乡不畏难。
助学捐资兴故里,岑头树帜寸心丹。
王毅林辛勤耕耘
眼中锋镝尚纷纷,龙气何时化彩云。
沥血呕心敦教化,激扬文字细耕耘。
王毅林,贵峰十八世,1922年生,曾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厦门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等。到厦门一中工作之前,他思想上毫无准备,觉得自己从未接受过教育专业的训练,有畏难情绪,但考虑再三,他下定决心向老师、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其任期内辛勤耕耘,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十几年间,学校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他的几十万字作品先后在《人民教育》、上海《文汇报》等16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主编《陈嘉庚丛书》等,著有《追求与奉献》、《王毅林文集》。
眼中锋镝尚纷纷,龙气何时化彩云。
沥血呕心敦教化,激扬文字细耕耘。
六、清廉处世永留芳
大雪压身香更冽,寒泉剔骨洗冰心。
风高自有凌云志,留得清廉后世箴。
廉洁处世是贵峰王氏家训的精华之一。王氏后裔在历朝历代中出了许多清官,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明廉洁,操节可风”事迹和品德被世人久久传颂。
大雪压身香更冽,寒泉剔骨洗冰心。
风高自有凌云志,留得清廉后世箴。
王吉为人清廉
东家枣树古传扬,汉吏公廉数子阳。
老去辞归何所有?清风两袖过河梁。
王吉,王氏二十四世,字子阳,史称王阳,西汉著名经学家,官谏大夫。他为官清廉,品德过人,留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成语。他住长安时,邻家枣树的枝叶伸入其院中,其妻子随意摘了几颗枣子给他吃。事后,王吉得知枣子是偷摘邻居家的,便将妻子赶走。邻家听说后,执意要把枣树砍掉,后经再三劝说,王吉才将妻子招回。因此当时流传着“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佳话。王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
东家枣树古传扬,汉吏公廉数子阳。
老去辞归何所有?清风两袖过河梁。
王龙震铁面无私
生就梅魂松柏骨,无私刚正媲希仁。
清风散雾澄清气,书墨留香代代珍。
王龙震初任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知县,累官江西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虽然权限很大,却是极容易得罪人。但他以忠贞报国为己任,刚正不阿,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毫不手软,坚持铁面无私地查处,扭转了当地官场风气,深得民众拥戴。后因推荐的官员犯案遭连累,受朝廷贬谪,但其自身清廉、能力超群仍受重用,而改任浙江处州府道和浙江督粮道。三百多年来,他撰写的《王氏祠堂祭文》仍然激励着贵峰王氏子弟兴家立业。
生就梅魂松柏骨,无私刚正媲希仁。
清风散雾澄清气,书墨留香代代珍。
王之柯卖厝赈灾
殍流遍野洪荒降,擅放官粮为赈灾。
卖厝还钱胸坦荡,兰心蕴就善忠材。
王之柯,康熙乙酉科举人,初任汀州府学教谕,因政绩显著而升任凤阳府天长县知县。传说他在任上赈灾为民,留下了“一任县长赔偿三座大厝”的德声。有一年,发生了重大洪灾,饥民遍野,惨象丛生。朝廷赈灾钱粮迟迟未到之际,他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用来救济难民,但杯水车薪。生死关头,他毅然打开公粮仓库,赈济灾民,扭转危局。后来他卖掉祖上的三座大厝以充国库。上方追查其私开国库之罪时,天长县百姓感念恩德纷纷跪求钦差,终免王之柯一死。他胸怀坦荡,心系百姓,得以善终,据族志记载,王之柯享年八十三岁。
殍流遍野洪荒降,擅放官粮为赈灾。
卖厝还钱胸坦荡,兰心蕴就善忠材。
王炯安贫乐道
满腹经纶项橐才,虚怀若竹倩谁裁。
情甘书墨易猪脚,风骨难欺志璀嵬。
王炯,贵峰十一世,字观若,号兰麓。乾隆丙子科举人,丙戌科进士,任兴化府学教授。任内大兴学庠,启用才俊,弘扬教化,使兴化府书声朗朗,诗礼成风。他为官为人皆正直清廉。致仕回乡后,他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一次竟然以其名望书写对联与邻村屠户换一腿猪脚,留下了“鲢鱼(对联)换猪脚”的佳话。有位同年看到他如此贫寒拮据,就将当地两富户厝地纠纷案件交他办理。做这种“公亲”往往可获得大笔的送礼行贿钱财,但在解决过程中,他却拒收贿赂,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平息纠纷,避免了一场封建械斗。他公平公正,深受百姓传颂。
满腹经纶项橐才,虚怀若竹倩谁裁。
情甘书墨易猪脚,风骨难欺志璀嵬。
七、但凭耕读立宏志
一窗灯影拂霜缣,十载功名族训严。
但凭耕读立宏志,不待稻黄先利镰。
贵峰王氏后裔耕读励志,读书成风,代代传扬,在历史的更替中成为名门望族,而且长盛不衰。古往今来,书香门第比比皆是。
一窗灯影拂霜缣,十载功名族训严。
但凭耕读立宏志,不待稻黄先利镰。
王镇峰督学儿孙
矢志科名一篑功,兴黉倡学蔚成风。
高贤指教儿孙秀,闾里鸣珂震九穹。
王镇峰(1526年~1591年),贵峰五世,继承父亲王屏山国子监太学生的精神,刻苦攻读,重视科名,虽饱学诗书,可惜七次赴考,均无成就。但他并不气馁,延请名师,督学儿孙,勤奋攻读。当时晋江五店市庄际昌(后来高中状元)素有才名,于是镇峰公厚礼诚聘其前来任教。王氏子弟大多勤奋,得到名师的指点后,学业更加精进,人才辈出。王镇峰的儿子王浚卿(1557年~1624年),字宪明,号我塘,明封文林郎,孙子王龙震、王龙贲兄弟高中进士,曾孙王之藩、王之柯高中举人,自王屏山开始连续五世皆出人才。王镇峰不仅督学有方,还曾在嘉靖年间组织族人抗击倭寇,保家卫国。
矢志科名一篑功,兴黉倡学蔚成风。
高贤指教儿孙秀,闾里鸣珂震九穹。
王濬卿慧眼识才
安贫乐道志无移,传说贤姑遇险奇。
雁塔登名兄弟誉,慧心识得状元师。
王濬卿(1553年~1616年),贵峰六世,字宪禹,号文岩。自幼聪明好学,知书明理,邑庠生,成家后生有六子五女。濬卿虽然家境贫苦,但靠勤劳持家生活逐渐宽裕。明朝万历年间,濬卿出面聘请贫寒而博学的游学秀才庄际昌来家里当教书先生。濬卿慧眼识才,毅然将长女浸姑许配给庄际昌为妻。后来庄际昌于万历四十七年考中会元、状元,庄际昌培养的学生王龙震、王龙贲兄弟也先后考中进士。在王濬卿的影响下,他的其他女儿也都先后嫁给了读书人家。据族志记载,他的五女儿嫁给进士良孺(明代著名清官顾新山的外孙)。
安贫乐道志无移,传说贤姑遇险奇。
雁塔登名兄弟誉,慧心识得状元师。
王尚仁教子有方
诗礼传家祖有方,潜移默化育儿郎。
勤能补拙承天眷,心系黎民政绩芳。
王尚仁(1695年~1761年),贵峰十世,国子监太学生,秉承前辈诗礼传家,虽然没有取得功名,但他并不气馁,潜心教子。他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须用心,做事须踏实,生活须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其子王炯从小就懂得勤学俭朴的重要性,并以此自律。王炯在前辈及父亲的影响下发奋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炯终于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并任兴化府七品府学教授,政声卓著。王尚仁也因其子王炯中进士而被朝廷诰赠文林郎,成就一段佳话。
诗礼传家祖有方,潜移默化育儿郎。
勤能补拙承天眷,心系黎民政绩芳。
王金声诗礼传家
春华秋实满庭香,偏爱家门显族光。
就武从文留正气,安邦保国树芬芳。
王金声,贵峰十七世,1940年出生,海军大校。其祖父读过私塾,深知知识的重要,为了儿子成才,出人头地,曾专门延请私塾老师教导其父亲,并让他近名师深造。其父为人谦逊,学识渊博,后来成为私塾先生,曾创办帽山私塾。王金声深受祖辈影响,起早贪黑,勤奋进取,高中就入党,是班里的尖子生,校团委书记。他工作踏实,廉洁为官,其女儿曾有机会留学,因没有30万元的押金而失去机会。王金声历任海军驻广州地区军事代表处总工程师、正师级主任兼党委书记,海军装备技术部党委委员。他的儿侄秉承诗礼家风,个个奋发有为,儿侄辈大学生10多人,其中有团处级干部3人,高级职称4人。
春华秋实满庭香,偏爱家门显族光。
就武从文留正气,安邦保国树芬芳。
八、更有诗书继世长
千载贵峰千载歌,诗书继世颂巍峨。
春风化雨滋桃李,厝角田头吟趣多。
诗书继世是贵峰王氏家训的精华之一。诗书传承,后继有人,贵峰王氏后裔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3人,“中华第一诗村”享誉四方。
千载贵峰千载歌,诗书继世颂巍峨。
春风化雨滋桃李,厝角田头吟趣多。
吟诵家王国明
乡教承延负我肩,书坊到处觅诗篇。
平生浅学虽无已,将尽所知荐少年。
王国明,贵峰十六世,1927年出生,中华诗词吟诵家。1948年,王国明赴印度尼西亚谋生。王国明从小喜好吟诵古诗词,1984年回到故乡,却发现村里的中小学生已经不会用闽南话吟诗。为了弘扬吟诗传统,王国明于1986年在贵峰小学开办了首届读诗班,为读诗班呕心沥血,聘请林从龙、蔡厚示等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年年如期回乡开班,村内外共有一万多人次参加读诗班。1995年,为表彰王国明先生及其故里对诗词事业的卓越贡献,中华诗词学会授其中华诗词吟诵家匾额,特命名贵峰为诗村,并立碑永志。贵峰诗村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诗村”而名闻遐迩。2013年,王国明将读诗班的重任交托给乡贤王振泽。王振泽接手以后,为诗村先后捐资100多万元,主持发起捐建诗村大厦。此外,王声杰、王胜利、王瑞芳等一批村民得到王国明独创古诗吟诵真传,由学员成长为读诗班教师,被誉为诗词吟诵传承人。
乡教承延负我肩,书坊到处觅诗篇。
平生浅学虽无已,将尽所知荐少年。
首任诗社社长王文星
诗家聊罢话农家,吟侣田翁坐泡茶。
乡音时带普通话,惹得儿童笑掉牙。
王文星,贵峰十七世,1955年出生,贵峰诗社首任社长兼《贵峰诗村》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86年首期读诗班优秀学员,1996年贵峰诗社成立,成为首任社长。凭借扎实的文化功底,他很快就成为王国明先生的得力助手。多年以来,他协助王国明先生打理读诗班事务,为读诗班的传承、发展尽心尽力,培养了大批中华诗词爱好者。他创作的许多诗词作品及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等有关刊物。诗作入选《全球名家诗词精选》《近五十年寰球汉诗精选》《中华当代绝句精选》《华夏吟友》等诗集。
诗家聊罢话农家,吟侣田翁坐泡茶。
乡音时带普通话,惹得儿童笑掉牙。
农民诗人王赎回
不问星楼与酒楼,粗茶淡饭乐田畴。
村郊牧野吟声起,名士风流唱九州。
王赎回,贵峰十九世,1952年出生,贵峰诗社常务副社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读诗班开办以后,王赎回踊跃参加,期期不落,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作品在“长安雅集”全国诗赛中得过三等奖及其他多个奖项,许多诗词楹联作品在《中华诗词》《全球汉诗》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诗论载入《中华诗词年鉴》。他热心诗事,20多年来,追随王国明先生,为贵峰诗村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王赎回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农村文化先进户”,201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王赎回被众多媒体誉为农民诗人。
不问星楼与酒楼,粗茶淡饭乐田畴。
村郊牧野吟声起,名士风流唱九州。
青年诗人王贤峰
学校礼堂吟唱忙,群贤应约教儿郎。
一峰秀色骚人梦,王老谆谆犹绕梁。
王贤峰,贵峰十九世,1971年出生,贵峰读诗班首期学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受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他从小酷爱古典文学。二十余年来,在读诗班的熏陶下,勤奋学习,创作了数百首格律诗词和数百副楹联,逐渐成长为王氏青年诗人中的佼佼者。作品入选《中国国学大词典》《建国颂典》《中国一级作家》《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成功颂》等刊物。诗词作品先后十几次得到各类大赛一等奖,其中《贵峰诗村赞》获得第二届李杜杯全国诗词大赛金奖。
学校礼堂吟唱忙,群贤应约教儿郎。
一峰秀色骚人梦,王老谆谆犹绕梁。
后 记
诗村盛誉九州扬,耕读儒风滋润长。
博大精深家族史,翻开页页享清香。
贵峰王氏历史悠久,族规家训涉及广泛,博大精深。该馆经过二个多月的采访、搜集、翻阅查找古籍和族谱,召开有关专家学者及乡贤座谈会,挖掘整理有关族规家训的传说、故事,共收集传统美德故事30个,由吴鸿迹统稿,屡经多方修改定稿。诗村盛誉九州扬,耕读儒风滋润长。
博大精深家族史,翻开页页享清香。
该馆大部分诗词由侨亲王国明,贵峰村王家颜、王赎回、王文星、王声杰、许晓棠、王胜利、王贤锋等农村诗人撰写。
贵峰王氏家训馆的建成,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奉献。在此,对在编撰和布馆的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市诗词学会、市作协及有关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将更多的美德故事收录其中,遗憾之余甚感歉意,加上内容涉及年代久远,搜集论证困难,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诸位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