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春节习俗,从初一到初十,您都过对了吗?

2019-02-10 08:13:14来源:百度资讯

打印 字号: T|T
       除夕过后,新的一年就正式开始了。可以说从除夕到大年初一这两天是所有节日中最隆重的,也是这一年时光中的最高潮。
        之后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街市上还有耍狮子、舞龙灯、演社火、看庙会的习俗。人人喜气洋洋,处处欢歌笑语,沉浸在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正月初一争放开门炮
        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春季的第一天,正月的第一天,因此成为三元,又称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正月初一也是第一个朔日,故称为“元朔”。人们认为这一天早起就可以占得先机,一年顺利。因此家家户户为了开门大吉,都会早早起来,放上一挂鞭炮,称为“开门炮”。鞭炮声响过,碎红满地,灿若霞锦,叫做“满堂红”。
       放开门炮也是有讲究的,男主人口念吉词开门,在门口先放一串小鞭炮,再放双响炮,手腕那么粗的大鞭炮只放三发,所谓带四放三,要留一个备用。放开门炮越早越好,声音越响越好。
 
正月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在北方有些地区则为正月初三。为什么必须在初二而不是初一呢?
       过去迷信认为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和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早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执行得非常严格,否则就是大不敬。后来,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约定俗成形成了过年的习俗。
        回娘家又称“归宁”。在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时,必须带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要给“压岁钱”。
        广东潮汕人称为潮油人称这一习俗为“食日昼”。因为女儿一家回来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正月初三烧门神、贴赤口
      民谣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个饱。”就是说到了初三,过年暂时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睡个懒觉暂时修整一下。
       在这一天,中国古代有烧门神纸的习俗,实质就是酬神,对神的感恩、报答、酬谢。初三这天夜幕降临后,家家户户都焚香秉烛,以三牲、水果、酒饭拜谢门神。然后将年节的松柏枝、门神像、门笺纸一并焚化。客家俗语说:“火烧门神纸,大人做生意,细伢检狗屎。”就是说正月休闲活动到此差不多了,再过些天大人们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耕田的得耕田了,从此商开市、士入学,人们从浓浓的年味里走出来,开始进入新一年的奔忙。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早上还要贴“赤口”,认为这一天里容易发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纸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都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初一、初二不能倒垃圾,一定要到初三才能一起清理倒掉,否则就等于把家里的金银财宝往外倒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的一种安慰,觉得这样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避开各种不幸和灾难,家中能够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正月初四迎灶神、接五路
       腊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而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升天的时候向玉帝报告人间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这一天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在北方还有个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在大年初四晚上,一般商家还会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接五路财神仪式的准备工作从下午就开始了,直到晚上才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几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等,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有元宝汤(即馄饨汤)等。
       接五路财神的时候,主人要带着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要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带着伙计向财神礼拜,拜完把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整个仪式结束。
 
正月初五迎财神、开集市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很多禁忌,要吃水饺。主要的习俗还是接财神,祭路头神和开市贸易。据说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店铺在大年初一就关门了,到了初五恢复营业。这一天早早开市,可以保证一年内财源滚滚。
过去初五的早晨一定有叫卖元宝鱼的,也就是一条大鲤鱼,各店铺买来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
除了叫卖鲤鱼的还有送财神的。一些贫寒子弟或者小摊贩将财神像纸低价买来,走街串巷叫卖:送财神来喽!户主决不能说不要,而是要说,劳您驾,快接进来。几个铜子就可以换回来一张,取财神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
 
正月初六大扫除,送五穷
       正月初六大扫除送穷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旧俗。穷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正月初六这一天,人们用纸剪一个妇人,身背纸袋,将屋中秽土扫到袋里,鞭炮从每间房屋由里往外放,一边放一边往门外走,说是将妖魔鬼怪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了。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从腊月三十到初六之前,一般不大搞卫生,可以扫扫地,但垃圾先存放在屋子角落里,不往外倒。尤其大年初一是不能动扫帚的。到了初六就可以彻底清扫一下了,垃圾也被视为穷鬼的象征。将垃圾扫到大门外,拿来一只大炮仗,放在垃圾堆上点燃,才算仪式完毕,表示送穷出门了,然后就可以吃饭了。
 
正月初七戴花胜、吃七宝羹
 
      初七是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戴“人胜”,也叫彩胜、花胜。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还可以相互馈赠花胜。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要吃七宝羹,也就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例如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菜摊在这一天将七种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种,也没人说他是贼。
       南方有的地区在人日捞鱼生表示越捞越高,步步高升。有的地方在这天吃面条,寓意用面条缠住时间,取长寿之意。还有的地方摊煎饼,吃春饼卷"盒子菜",寓意太平安康。
 
正月初八重农耕,要放生
      初八是谷日,也就是谷子的生日。如果正月初八这一天天气晴好,则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对于过去的农耕社会,这一天尤为重要。人们对着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正月初八还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初九拜天公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大帝是主宰人间万灵的最高神。因此妇女们在这一天要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有些虔诚的家庭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
 
初十石不动
     十与石谐音,古人将正月初十视为石头节,石头神生日。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进一步延伸不能动用针线,家里的老人常说这一天用针线会终生受穷。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总之,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流转,有很多习俗沿袭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免灾害,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